绿林网

《深夜食堂》经典观后感1000字

《深夜食堂》经典观后感1000字

《深夜食堂》是一部由梁家辉执导,梁家辉 / 邓超 / 彭于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食堂》观后感(一):好怕他们夹着筷子来一句一哒哒ki麻酥

比如现场调馅包馄饨那段,放日剧里可能没什么,毕竟我也没见过居酒屋后厨,但放国内,你一个营业时间就在深夜的饭馆,居然不提前备菜???

为什么上菜都是慢慢地端上来,慢慢地拿到跟前,慢慢地吃,真怕他们拿筷子双手合十说“我开动了”

一个无关电影的感慨:由于家母做饭极其难吃,如果哪个饭店做出一样的味道,可能会倒闭~~~

《深夜食堂》观后感(二):深夜食堂的小资情调故事会

开源被莲姐忽悠去约会,说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忠伯说:“那你有没有考虑过的感受?”这里就想起了换位思考。确实,如今我也是如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先满足自己,再服务他人,很难有以他人角度感同身受的问题。但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说明了自我可以,但不要强加于人,把自我的感受控制在自己内部,再去思考会否影响他人的感受,这是私心善念,对得起自己良心为前提。如果事事顺人意,委屈自己,什么以将来幸福换现在,终其言,幸福也就是相等的,但现在的痛苦跟将来会否有痛苦却不知。那为何不是现在幸福现在就能感受有无痛苦,去预测将来是否幸福与痛苦呢?及时行乐某种程度来说没错,只要权衡就行,私心同样,只要严于律己即为可行。 食物与人的故事。爸爸爱做的糖藕,儿子救命的炒蚬,母亲爱喝的兑水白酒。 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来处,人也一样。这是人生的底色,也是你最初的梦想,更是你未来的方向。 直播送礼物,要主播喊自己的名字“感谢xx送的礼物”,这也能虚荣唉。 深夜食堂,跟“龙凤店”《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和平饭店》类似,但又不同。同的是场景都是一间饭店,不同的是叙述的方式,前者是围绕来饭店的客人的故事,温情故事集而且点到即止没有升华,彼此的故事没有交集。而后者是有交集,更显叙事的精彩与意境的悠长甚至主题的升华。

ps:魏晨,张艺上,焦俊艳的表演挺不错的,感情变化演的让人有点印象。虽然没有看过原版,但单电影而言,日本的文化在上海弄堂的本土化改编(我国的可能就大排档或者烧烤摊或者外卖独自一人看平板手机直播等),小资哈哈,确实是有点尴,但抛开而言,也就是故事会嘛,也不算太水,而且这么多演技在线颜值不错,还行啦

《深夜食堂》观后感(三):当我们看美食电影,我们在看什么?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这部《深夜食堂》,看了开头就尴尬的脚趾扣地。不由的一声叹息,唉,中国什么时候能出好看的美食剧啊。

喜欢美食剧,是从日剧开始。看日剧美食剧,有种奇妙的感觉:明明那么简单的食物,却拍出温情和故事感。

总结一下,有这几个原因:

一,菜品少,做法简单。

日版《深夜食堂》有一道菜是炒香肠盖饭,香肠一端切两刀,炒的时候香肠会炸开,像一个个小章鱼,堆在米饭上可爱的很,吃的中年男人泪流满面。

片头的味增汤,五花肉下锅炒熟,加入切成块的洋葱、胡萝卜、土豆,然后加水,最后放入味增酱。

简单的菜比较接地气,给人一种有手就能做的感觉,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但中国这版,一上来就是一道龙井虾仁,配一壶龙井,大气磅礴又怪异。我们几乎没有这样单吃一道菜的,也很少大晚上喝茶吧,尤其是老人家,所以不接地气是这部剧最大的问题。

二,人和食物的互动

日版《深夜食堂》是通过食物来讲故事,人物和食物互相救赎,人点了菜,菜说出人的故事。

中国这版,并没有展现食物和人的关系。哪怕是那盘龙井虾仁端出来的时候,旁白说说他为什么点这道菜,有什么故事也好,至少每道菜每个人物都是有故事的。

其实很多日剧都注重表现人和食物的关系,像《凪的新生活》《我的事说来话长》不是专门的美食剧,也能看到美食对于展示人物起到很大的作用。

《凪的新生活》里,女主凪害怕吃玉米,但一直勉强自己吃,因为小时候母亲因为她不吃玉米,当着她的面把一盘玉米倒进垃圾桶,让女主愧疚,从而控制女主。

女主勉强吃玉米,是表现她察言观色性格的表现。当她勇敢说出自己不喜欢吃玉米,并且不会再吃玉米时,表现的是她的成长。

《四重奏》的第一集,四个人吃第一顿饭,就因为吃炸鸡挤不挤柠檬汁发生了争执。看似是个小问题,却带出了女主老公失踪的真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细节,包含着两人的三观,沟通能力等问题,最终决定了婚姻的走向。

三 人物大段关于食物的台词,有点浮夸但能打动人

日剧浮夸是槽点也是特点。

主角们捧着一块烤面包,吃一口,忽然闭上眼,仰起头,一脸享受,边吐气边缓缓说出“哦依稀”时,真的是又尴尬又被感动到,能感受到他们对食物的珍惜和敬畏。

最好的表达还是对食物的描述。

《澄沙之味》中,当老奶奶弯着腰,把脸贴近煮熟的红豆,温柔地说着“当我制作豆沙馅的时候,总会倾听豆子们讲述的故事,想象他们见过的晴天和雨天,微风把豆子们谈话的内容吹拂过来,听听他们旅途的故事……”

很少在国产剧中见到这样的表述,我觉得,这跟国人羞于表达有关,也跟影视手法有关。

传统上,我们并不缺少关于食物的思考,很多作家写了好的作品,像汪曾祺、袁枚,《红楼梦》中关于食物的表述,都非常高级,同时又很接地气。用美食表达对于生活的思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真希望可以多拓展一下。

当然,中国也有好的美食作品,《舌尖上的中国》一类的纪录片就拍得非常精彩,让我们了解全国各地各种美食,看的人垂涎三尺。

可纪录片不像故事,总归是一种陈列在博物馆,受人膜拜、学习、瞻仰的艺术品,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吃也吃不到,做也做不来。

也许我们想看的美食剧,无非就是一段简单的故事,一道道普通家常的美食,在人和食物的互动中,受到一点启发和感动,让我们心生感恩,对手中的食物、对生命、对生活,多一份热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