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影像之书》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影像之书》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影像之书》是一部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Dimitri Basil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像之书》观后感(一):记录想到的

像《金色笔记》说的里安娜的新闻简报,她自嘲说那是种迷茫的收集癖,剪裁下她认为重要的,触动她的新闻话语,会过去看,发现都是与暴力或受苦有关,她说也为自己的不在场感到愧疚 羞愧,

但未明子说不要有这种想cosplay他人苦难的倾向。

记得玖姐想过说也许记忆的形式或本质是影像,这电影里展现出 在记忆里,个人对能被所有人识别的影像内容,个人地,情绪化地变形,选择,组接。

在影像资源比较少,世界大事件能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和心思集中的时候,戴锦华(在什么二十世纪回顾讲座里头)说人们共享情感模式,群体记忆(原话应该不是这样),但没法弥合的代沟发生,就是因为这个被群体记忆决定的群体情感模式不再延续了。所以以后人们看《影像之书》也许就更没法进入这个电影,没法跟那些能通过直观的 经验的影像或符号体认了。

看的时候想也许是给外星人拍的吧,可以通过这八十多分钟了解人类的直觉,记忆模式,或者风土人情哈哈,但导演没法也无意代表所有人。

装腔作势的神叨低音是真糟心,阿尔法城也是,讨厌

《影像之书》观后感(二):将现实放在现实里

《影像之书》是戈达尔近九十岁时的暮年之作,这位来自法国的新浪潮大师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沉浮之后选择深耕于拾得影像,创造了这本由影片剪辑片段构成的影像之书。过度曝光、颜色反差、画幅变形、静音黑屏、声轨重叠.......这些反常规技法的运用为这本“书”蒙上了独特的烙印——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混沌、迷失、没有逻辑,然而在混乱的梦境背后往往又都藏着人潜意识深处的意念表达,就像这部作品在天马行空的层层形式之下随意地隐藏着戈尔达的观点。正如里面描述战争: “像一个祭坛,万物都被献上 不受控制,没有间隔,没有尽头 直到一切被耗尽,直到人类灭亡 我们根本没有想到 战争会在我们没有获胜的情况下终结 战争因此是神的旨意 ” “谁会怀疑,战场上的死亡不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谁会相信,这些受到残酷审判的受害者的鲜血 会徒然而流 战争因此是神的旨意 而我们则在难以解释的诱惑下,被带向战争” 没有能比文字和影像更能于表达人对现实的情感与思考了,于是现实的情思被放在文字中,历史现实被放在画面里,文字与画面组合起来,又重新抛掷到现实里,供现实的人们观摩现实。 戈达尔的晚年走向了拾得影像,就像是漫步于影像的诗歌之中。诗歌是游离在外的,置身其中的,是破碎的,又是被无形的韵律与情思紧密相连的。是梦境,是现实,是幻想,是呼唤,是人在最后的沉寂里心中的洁白。 影像与话语,黑暗与曙光,就像简介里所说“我们一直在思索如此鲜艳的色彩如何能够在黑暗中孕育而生,微弱而昏暗的话语在梦境中响起”,这一部实验电影是对影像语言表达突破的实验,可以说它意料之中地没有成功,但这一种具有其创作者都可预见的必然性失败,带着先锋式的悲剧色彩,反而增添了其画面与影视表达独特的美感。 当声音与画面脱离,当剧情与影视脱离,我们不得转向所处的影院,看着巨大的大屏,重新思考我们从何而来。

《影像之书》是戈达尔近九十岁时的暮年之作,这位来自法国的新浪潮大师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沉浮之后选择深耕于拾得影像,创造了这本由影片剪辑片段构成的影像之书。过度曝光、颜色反差、画幅变形、静音黑屏、声轨重叠.......这些反常规技法的运用为这本“书”蒙上了独特的烙印——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混沌、迷失、没有逻辑,然而在混乱的梦境背后往往又都藏着人潜意识深处的意念表达,就像这部作品在天马行空的层层形式之下随意地隐藏着戈尔达的观点。正如里面描述战争: “像一个祭坛,万物都被献上 不受控制,没有间隔,没有尽头 直到一切被耗尽,直到人类灭亡 我们根本没有想到 战争会在我们没有获胜的情况下终结 战争因此是神的旨意 ” “谁会怀疑,战场上的死亡不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谁会相信,这些受到残酷审判的受害者的鲜血 会徒然而流 战争因此是神的旨意 而我们则在难以解释的诱惑下,被带向战争” 没有能比文字和影像更能于表达人对现实的情感与思考了,于是现实的情思被放在文字中,历史现实被放在画面里,文字与画面组合起来,又重新抛掷到现实里,供现实的人们观摩现实。 戈达尔的晚年走向了拾得影像,就像是漫步于影像的诗歌之中。诗歌是游离在外的,置身其中的,是破碎的,又是被无形的韵律与情思紧密相连的。是梦境,是现实,是幻想,是呼唤,是人在最后的沉寂里心中的洁白。 影像与话语,黑暗与曙光,就像简介里所说“我们一直在思索如此鲜艳的色彩如何能够在黑暗中孕育而生,微弱而昏暗的话语在梦境中响起”,这一部实验电影是对影像语言表达突破的实验,可以说它意料之中地没有成功,但这一种具有其创作者都可预见的必然性失败,带着先锋式的悲剧色彩,反而增添了其画面与影视表达独特的美感。 当声音与画面脱离,当剧情与影视脱离,我们不得转向所处的影院,看着巨大的大屏,重新思考我们从何而来。

《影像之书》观后感(三):哲学与社会的叩问

整个观影过程比以往任何一步都要困难,仿佛在写论文,要一边查资料一边做脚注还不能穷尽所有。影片最后应该算是用阿尔伯特克赛瑞的小说《沙漠雄心》中关于虚构的城邦多法推向了极致。戈达尔在反思与救赎,迭代与毁灭中拼命挣扎,把电影艺术的外在形式推向死亡,又用语言与思想完成了精神俘虏和暴力控制,再次展现出这两种艺术形式极致的能量。

声画不同步、卡顿消音,戈达尔在反思与救赎,迭代与毁灭中,用经典的语言代替电影外在的施暴,写了一部昂扬恣肆的书。艺术的滞后、法的恐怖、战争的警示、选定随即被迫,被讲述的故事,永远跟不上现实的脚步。没有什么比文本更容易放入书中,但戈达尔却尝试把现实放入书中,把现实放入现实中,充分的留白,让观者不经过作者的主观意构摸到现实贫瘠的边缘。

【列车与生命意志】铁轨间盛开的花,游走在迷茫的风中。一种生命和意志在列车上,自主选择乘坐和被迫接收既定的风景。人在追逐个人意志的路途中也会把对集体意志的渴望进行显像。

【艺术的消失】当一个世纪,缓慢的进入到下一个世纪,一些人转换原有的生存方式,到新的生存方式上,我们管后者叫做艺术,没有活动应该在其时尽前成为一项艺术,然后这种艺术将会消失。(随着社会的驶前,艺术的滞后就是它本身的殆尽。革命主宰着社会与社会个体,也预示着任何一种艺术的消亡,摧毁和建立从来都是人类乐衷的游戏,《艺术与诸众论-艺术的九封信》它们并不先行一步,而是收尾总结,它们是结构的产物)

【暴力与服从】法的精神,被认为是艺术的恐怖。旗帜伴随种种污秽恶行飘扬,我若能提高那些掌权者们明确决策内容的能力,并使那些服从者们,以服从为乐,我便圆满了。(梦是现实的通行证。声画不同步,卡顿和消音,消失的字幕,他用自身内容的强大,代替电影外部的施暴,对每一个服从者下命令,包括他自己,以改变人们的观影方式。影像就是语言本身,语言又引出影像。戈达尔试图毁灭影像和语言,这85分钟的暴行既是一场噩梦,在观看中发生,从虚构中解脱暴力,摸到现实贫瘠的边缘。如果暴力不能被消除,那就试图控制暴力。)

【自然面前的爱】我们的上帝和神父口中的上帝是不同的,传达上帝旨意的真正的神父是自然(美德恐怖),是宇宙之庙宇,是它的信仰、道德,就是这样,在自然的面前人类盛大的聚集,握紧普适的博爱之情,并向它展示敏感而圣洁的心灵。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唯有在努力诲人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将包括普世之爱在内的普遍美德付诸实践,人啊,能将包括普世之爱在内的普遍美德付诸实践。人啊这种能屈能伸的生物能在社会上适应他人的思想和看法,能在本性被揭示时候认识到自己的善,而在本性被掩盖时失去了对它的感知。《论法的精神》(当今世界有两种人正在毁灭世界,最富有的人通过过度消费和生产废物来破坏环境,最贫穷的人迫于生计不得不破坏资源)

【战争的警示】战争,究竟是犹在梦中,还是一片残破而美好的现实?我们究竟身处梦境,还是游离于现实之中?

【重建乌托邦】当你梦想成为浮士德的时候,何必梦想成为国王呢?但没人再梦想着成为浮士德了,每个人都梦想着成为国王。/相信我,我们还不够悲伤,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大地被抛弃,被字母表里的字母淹没,被扼杀在知识下,我已无力倾听了。/当我自言自语之时,我所说的言语,均是他时我自言所用之语。/没什么比文本更容易被放入书中,如果把现实放入书中呢?那若讲现实放入现实中呢?我需要一天,来讲述一秒的故事,我需要一生,来讲述一时的故事,我需要永恒,来讲述一天的故事。/尽管一切都并非如我们所期望那样,也不会丝毫动摇我们的期望,一切必然会留存为一个乌托邦,期望的田野,会比彼时的更为广阔,正如过去不可改变,我们的期望也会不可改变,那些我们尚年幼时给予过热烈希望的人,也不会改变。狰狞的口吻,毁灭的报复,重建人类精神家园。

无论如何,去爱有能力这样做的人,或者被他们爱,还能对爱有什么更多的期待吗?在当年我对此完全没有概念的年纪,但,他也没有。这份爱,并没有阻止你与这个人睡觉。那么,你想一下,如果我们曾活着,我们的确还活着,你用没有生命的东西来拷问我,你拷问我内心已经没有生命的那一部分,那就是痛苦,是极端焦虑,漫长无尽,时光流逝,等待中,新时光追捕旧时光,让等待重新充满期待,时间中的等待让时间走向时间的缺失,在时间的缺失中人再没有余地等待。《等待遗忘》布朗肖

因为被讲述的故事,永远跟不上现实的脚步。所有这一切,在背景上勾画了轮廓,夏天那葱郁的绿色,秋天那闪耀的金色,以及冬天的灰烬在春晓前将再次绽放,在时间的作用下暗沉。他们好像在守护他们庞大的,与他们浑然一体的重量与质量,这是生与死的对立。威廉福克纳《南方墓地:煤油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