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000字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000字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是一本由高春香 邵敏 著 / 许明振 李婧 绘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0元,页数:2015-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一):精雕细刻的成功之作

同事们参与文津图书奖的评审工作,得知海豚出版社的这本书获奖,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和海豚社的朋友们经常联系,知道他们为这本书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本书创意新颖,修改多次,有很好的机会得以推广出去,获奖也就在情理之中。能得到朱永新教授的推荐,更说明大家的认可程度。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二):叔也宜读

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我四十了,怎么看了简介觉得也适合我读呢……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三):中国科学院把关的原创科普绘本

周末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孩子看到画面中出现的“白露”二字,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道,“白露”是秋天的一个节气,表示天气正式转凉了。从这天开始,就该穿长袖衣服,长裤子等,不能露出手肘、膝盖、脚脖子等位置了。

说到这里,我愣了一下,空调和暖气让四季已经不太分明了。

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大多数人来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经验也似乎没有什么用处。难怪孩子根本不了解节气哪。

但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只知道万圣节、圣诞节,也要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的专家和海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将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方式巧妙地结合;用孩子喜爱的图画书形式进行展现,既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智慧,又传递了自然科学知识。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四):春有百花秋有月

打小没在农村生活过,没下地做过工,一直掰扯不清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都是干什么的?看了小朋友的书,才第一次真真正正搞清楚了。气候一词,气指二十四节气,候指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为一个季节,一年就这样周而复始。

再过几天就到惊蛰了,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惊蛰有三个五天,第一个五天时桃花渐开;第二个五天时黄鹂开始啼鸣;第三个五天时斑鸠多了,老鹰少了。

立春鞭春牛,春分秋分竖鸡蛋,清明及处暑的中元节祭祀,立夏挂蛋……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都和节气息息相关,只不过随着农业的逐步现代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节日习俗与节气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也就渐渐不知道了。我们熟知的端午、中秋、春节、元宵似乎只剩下吃和任务般的礼尚往来了。

有意思的是,深入田间地头,还能扒拉出一些真相。秋分前后,彼岸花开。逼格甚高的彼岸花,有个逼格更高的名字——曼珠沙华,一听就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在民间,它的真名其实叫红花石蒜,也叫蟑螂花。登时领悟了从Kenny、Christina、Daisy、Lisa变回二狗、三妮儿、小红、翠花……的感觉。

这两年,每逢年后,网上剖析农村的帖子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来,纷纷回顾农村的种种丑陋不堪,或慷慨激昂、或痛心不已、或悲情难耐,真假难辨。千百年来,农村和农民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人们在温饱线上挣扎以求生存下去。农村从来就不是一块净土,农民头上也从来没有顶着高尚两个字,资源的分配、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习俗的流传都会影响到风土人情和礼义廉耻。

现在两天不洗澡就觉得难受得慌,是因为有条件天天冲;十几岁时一个月不洗澡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是因为没钱没地方去泡个澡。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凡事都有个发展的过程,太过了,很多东西就看不清了,味道也就变了。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五):你真的了解二十四节气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各种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有很多,这个版本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会背《二十四节气歌》的很多,小朋友们在学校里就已经学到了。但光会背可不顶用,能够说得出二十四节气到底都有哪些也不算什么,而更多地是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二十四节气怎么来的,知道可以用它来做什么。毕竟,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实践关系非常密切,会背二十四节气,也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各种变化,由此更可以见识到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其实最初是没有二十四节气的。比如,商代时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周朝时才慢慢发展为八个节气。《诗经》记载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就是与节气有关的物候的体现。到了秦汉时期,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事,也是作为历法的补充,二十四节气开始订立直至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制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主要是当时的劳动人民根据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物候特征来总结制订的。大体来说,二十四节气与太阳有关,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来对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进行认识、总结而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即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比较有趣的是,人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而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2016年11月30日这一天,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海豚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人员高春香、邵敏等人所著的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套书四册,一册一个季节,一个季节里包含了完整的七个节气的介绍。当然其中还有故事,还有主角——爸爸、妈妈和牙牙,他们的行踪会把读者带到每一个节气之中。当然,这仅仅是就绘本来说是这样的。更好的一个利用方式是,从现在开始,从最近的一个节气——小暑——开始,了解一下这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特征,有机会的最好到田间地点转一转、看一看,不要光记得吃西瓜就行!一年的观察、体验下来,二十四节气就会完完整整地印入自己的头脑之中,再也不是仅仅只是一首节气歌以及四十八个字。

所以,看绘本、读故事仅仅只是与二十四节气开始“亲密接触”的开始,更多的有趣的“工作”还在后面呢!一定不要忘了,要多到大自然中去,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