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摘抄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摘抄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是一本由若虹妈妈 / 林帝浣 / 董晓秋 / 若虹爸爸著作,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一):丰收的时刻,秋处露秋寒霜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秋天,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年之计的开始。因为秋天,是学生开学的日子,是新生到校的日子。秋天满满的都是收获,秋天满满的金黄色给我一种全世界都繁华的感触。

秋天的节气,依旧是六个。而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到了秋天,原本以为开始落下的树叶却没有落下。蝉依旧在树枝上叫的欢腾,而夏日的热气也依旧没有散去。看着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有时候我总有一种错觉,错觉的以为秋天根本就没有到来。

可是秋天依旧是实实在在的到来了,到了夜晚的时候,凉气四起,原本在夏天什么都不盖都能很舒服的夜晚,需要盖上毯子才能抵御住夜晚的寒气。所以,秋天来了,“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能够看到的秋天,在夏天的尾巴之后,一点一点的融入了我们的世界。

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是处暑,“处”表示躲藏终止的意思,而“暑”显然是热气。所以处暑一到,那些炎热感就没有了,天气真的凉了,所以大雁要南飞,所以动物们开始存储食物。

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是白露,而后的其他三个节气是秋分、寒露以及霜降。看着《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秋》里秋天的插图,不知为何总能感觉到那一丝丝的凉意就慢慢地出现在四周。大概是因为现在已经属于秋季,而我看的书,正好就符合现在的气候吧。

秋天能做什么呢?秋天看着落叶落地,捡起一片可以看清楚它生命的纹路。秋天看天空,天是蓝的,偶尔会有一排排的大雁飞过,看着他们远去,感受气候的变化。秋天,衣服会开始增加,因为酷暑过后,会是严冬,这是一个过渡的时节,这是一个感受变化的时刻。

秋天把树叶夹在书里当做书签,翻开书本就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秋天用画笔把这个世界填充为金色,然后让自己的世界满满都是收获。

看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我问跟着我看书的小不点。小不点歪着头看着我,“看到更多好看的图片啊。”是了,好看的图片是儿童绘本给孩子最大的吸引力,虽然《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秋》里的图片不是每页都有,但是相对应的地方,还是会有美丽可爱的图片。

这些插图,用水墨的笔触画的简单大方,让人一目了然。每次,我没有时间把所有的内容读给孩子听的时候,我就会一边做事一边问她,“这本书里有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呀?”

听着童音,感受着生活,看着时间在我的世界里留下痕迹,舒坦。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二):秋高气爽,收获希望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的插图,就是由节气“申遗”画作作者林帝浣绘制,全彩色印刷,可以让孩子们充分领略节气之美,中国意境之美。

今天继续为大家推荐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所著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本集中作者要为孩子讲述的是节气在秋天的故事,包括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正所谓:“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接下来继续简单科普一下这六个节气,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霜降: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秋季应该是色彩最多的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很适合带孩子去郊游,看看祖国大好河山,领略最美风景的同时,何尝不是一种亲子互动好时机。

关于描写秋季节气的诗歌也很多,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些,算是额外福利。如描写立秋的有唐朝刘翰写的:“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描写处暑的有南宋苏泂写的《长江二首》:“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描写白露有北宋王安石写的《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描写秋分有唐朝贾岛写的《夜喜贺兰山见访》:“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描写寒露有唐朝白居易写的《池上》:“嫋嫋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描写霜降有《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之所以在这里大篇幅的给大家推荐这些,是因为所有的经典都值得留存,都值得我们去记忆,如果你能将这些都记住了,出口成章不成问题了,小神童们加油吧。

写这个系列书评我也一直再思考,读书的乐趣是收获知识,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当然还要有些不同,否则,就成了复述这本书了。所以,我这里有书中没有的知识点,更多的还是推荐书中讲得更精彩的内容,文字是枯燥的,伴着彩图来读,就变得有趣多了。不过,孩子是否喜欢,还得看家长是否重视,只有家长重视了,孩子才会喜欢,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付出就有收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期待那些爱宝宝的家长们,能够给孩子播种希望,也能陪伴他们收获希望。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三):秋天美得最有情: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国学的启蒙不止是优美的唐诗宋词,还藏在中国人关于天地人的智慧精华“二十四节气里”里。

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尽秘密,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地融汇,体现了中华先民看待时间、自然、生活的独特视角。

而在这本《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秋》里,作者若虹妈妈就把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用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还用一些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引出了节气里特有的风俗节日、农事活动等,把秋天的六个节气生动的展现出来了。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秋天是四季里最平和的也是最美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秋天的歌,没有萧索的感觉,反而带着一股朝气蓬勃。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要开始有炎热转为寒冷了,于是许多人肥胖归为立秋“贴秋膘”,不过这也没有错,冬天就要肉多些才能抵御烈烈西风。

立秋的“贴秋膘”也叫“啃秋”、“咬秋”总之还是离不开吃,不论是啃西瓜还是咬桃子,都寄托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是属于立秋的节日。随着凉爽的夜风吹来,秋天终于要来了。

但降温有一个过程,大自然也喜欢开玩笑,立秋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的秋老虎,这是“处暑”,意味着在这个时节里“暑气”会慢慢消失终止,“处”为躲藏、终止的意思。

处暑天气多变,早晚凉爽,中午炎热,所以外套要随时备着,不然换季感冒肯定会找上你。这一时节最应季的水果摸过去葡萄,而过了上元节之后的美景便是天上的云,秋天的蓝天白云实乃朋友圈刷屏最佳背景。

白露一到气温下降的速度便加快了,白天凉爽,晚上凉意更浓,这也是诗人所说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鸿雁来,元鸟归,群鸟养羞”是白露的三候。夏天在北方避暑的大雁、小燕子冬天又开始飞回南方去了,而其他留在北方过冬的小鸟则要开始准备贮藏粮食了。

白露结束之后就到了秋分,秋天过了一半。此时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丹桂飘香,凉风习习,这些美好的美好宜人的感觉,标志着秋分季节的到来,是一年之内,天地日月,昼夜阴阳的又一次动态平衡。

而在春季开始生长的万物,到了秋天便开始硕果累累了,田野里庄稼成熟,瓜果飘香,中秋时节更是桂花飘香,可以开始吃月饼了。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一个寒一个冷,说明凉意浓,秋色已深。寒露是重阳佳节爬山、赏菊、吃螃蟹。

寒露的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就要结束了。霜降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草木落黄,小动物开始冬眠,冬天近在咫尺。

北方有一首节气歌这么形容秋天三个月:

秋天的三个月,各有各的物候特点。如今正是宜人的秋季,可以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看这本《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假期带着节气知识一起去野外秋游,探寻秋的美好。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四):秋处露秋寒霜降,轻寒正是可人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从小就会背,能够清楚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人并不多,能够说出每个节气的时间、由来、有哪些习俗的人就更少了。

大人都不知一二,孩子问起的时候,除了百度还能怎么办呢?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孩子发问之前,就说给他听。

若虹妈妈撰写的《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丛书能帮到我们,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说给孩子们听的二十四节气》丛书

1、秋处露秋寒霜降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秋》是丛书的第三本,介绍了秋季的六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秋天的开始。白天依然炎热,但早晚与白天温差开始变大。禾谷要成熟了。

处暑:“处”是躲藏,“暑”是炎热。处暑表示天气由炎热转向凉爽,暑天就要结束了。作物就要成熟。

白露:天气转凉,夜里温度低,水汽凝成露珠。到了典型的秋季,秋意渐浓。

秋分:昼夜等分,寒暑相平,气温逐日下降,进入深秋。南方也进入真正的秋天。

寒露:气温更低,露气凝结。要抓紧时间收割作物,深耕土地。

霜降:天气变冷,初霜将至,秋天进入尾声。

2、节气三候,万物有灵,最先感受到节气的变化

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鸿雁来、元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雷声始收、蛰虫坯户、水始涸

寒露: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豺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3、诗词民谚

立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处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不处暑,七月十五吃稻黍。槐花雨润新秋也,桐叶翻飞欲叶天。

白露: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秋分:热至秋分止。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寒露: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霜降: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

4、民俗节日

立秋:贴秋膘,啃秋:咬西瓜、咬桃子,七夕节也叫乞巧节

处暑:七月十五中元节,点河灯,看巧云,吃葡萄

白露:天灸,十白乌鸡汤。

秋分:“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八月十五中秋节;摘菱角、挖花生

寒露: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赏菊饮酒吃螃蟹

霜降:吃柿子,做柿饼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秋》对秋季的六个节气作了详细的介绍,配以插图、诗词以及小故事,让孩子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每一个节气之后都有若虹妈妈录制的音频,也可以让孩子伴随着如虹妈妈亲切的声音了解每一个节气的故事。

温馨提示:这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绘本,文字较多,在孩子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最恰当的方式是念给孩子听(或者听若虹妈妈的音频)。这也是我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孩子们都喜欢我念给它们听。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秋》读后感(五):放慢脚步,带着孩子去品味四季之美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一年十二个月,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新季节的开始,常常伴随着大自然某种鲜明的变化。每个季节,都由每个季节自己的标志物。春天,小草冒出嫩嫩的芽尖;夏天,碧绿的荷叶大如圆盘;秋天,谷穗成熟,一个个低下了头;冬天,雪花纷飞,是可以堆雪人的季节。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都是以“立”字命名,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四立”。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尽秘密,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地融汇,体现了中华先民看待时间、自然、生活的独特视角。随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节气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那么这些节气都代表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呢?

这套《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由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撰写,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力图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农事活动、节令习俗亲密接触,使传统文化教育有温度、有触感。

若虹妈妈一直处于儿童教育第一线,本名滕云,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数年,她通过线下授课、朗诵、游学等活动,用她亲切温暖的声音,也凭借她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细腻把握,为数以万计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包括古典诗歌、二十四节气知识等,深受大读者、小读者的喜爱。《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若虹妈妈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一套能听、能看、能读、有声、有色、有趣的二十四节气的普及读物。此外,由知名艺术家林帝浣所作的插画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淋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立春了。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此时此刻,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都还很寒冷,就像谚语中说的: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但是,自然界却在悄悄的向人们发送春天的信息。万物皆有灵,立春一到,它们便开始萌动。

在古时候,迎接春天是有仪式的,仪式非常热闹,扮成春官的孩子,一路奔跑着喊着:“春到了,春到了。” 立春日会“打春牛”。春牛,通常是用泥土做成的土牛,把土牛打碎了,四周围观的人就笑着闹着来抢打碎的土块。据说春牛角上的土能使农田丰收,牛身上的土宜于养蚕,牛眼上的土能治病。娃娃们佩戴着妈妈用绢制作的“小春娃”,跟在走街串巷的小贩身后,看那彩纸缠绕的栏座上用泥土塑出的可爱“小春牛”。

立春过后,白鸟鸣叫应和,花儿竞相开放,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很快就会到来。诗人们也都来歌颂赞美着迷人的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春天的季节中,除了“立春”,还有“春分”这个节气,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等到“春分”时节,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来比赛试一试,感受下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可能就是冬天,因为冬天和雪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作品也用雪来表现冬天。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和雪是有关的,分别是大雪和小雪。人们通常把冬天的雪称为“瑞雪”,因为雪可以冻死一部分的害虫,雪水渗透到土壤中,能改善土地湿度,有助于庄稼生长。就像俗语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会放在嘴上唠叨着:今天几号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小雪了,谁家的糯米碾好了,谁家的还在场上晒着呢。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有时候天不作美,糯稻收晚了,大人们不准备做着吃了,可是拗不过小孩子,就想办法借得一点来做了吃,解馋哦!

孩子们是最盼望下雪的,等到积了厚厚一层的雪,就可以快乐地打雪仗,堆雪人了,来和大雪来一场亲密接触。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读书,做游戏,屋内笑声阵阵,温暖如春,屋外白雪飘飘,寂寥清绝,是不是如同神仙一般!

岁月如歌,我们互相陪伴着,在时光的流逝中共同感受着自然的变化,体味着生活的美好。

你的孩子会背节气歌吗?你多久没有给孩子讲过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老故事和文化习俗了?对于以上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不以为然。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的列车也越开越快,传统的农耕生活早已经离孩子们远去。科技的进步,更是让我们对时间和气候的掌握也越来越精准。这传统节气还有必要去同孩子们讲述吗?

其实这些沉淀在生活深处的文化和习俗,是让孩子们将根基扎入脚下的土地,对自我有更深的体会,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更应该让孩子多多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若虹妈妈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在帮助孩子们寻找到与自然连接的门,引发孩子对周围物候、动植物变化的关注,在不同的节气中去寻找不同的自然之美。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生活中,让孩子的内心走向平静,也将会带领孩子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

惊蛰到,虫儿鸣,桃花开;清明来,雨纷飞,思故人;立夏到,樱桃红,看芍药;大暑至,萤火虫,打灯笼;秋分到,霜叶红,枫林满。寒露来,菊花开,叶儿落。小雪和大雪,雪纷落,雪人跑……拉着孩子的手,从作者手书以及趣味的解读中,去体会到时节之美,去感受生命的美妙与真实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