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精选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精选

《伊斯坦布尔的猫》是一部由希达·托伦执导,布朗特·乌斯塔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一):猫咪创可贴

全景展现了伊斯坦布尔人如何与猫比邻而居,互相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产生感情。全片金句很多,放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 1.他们(猫)会发出正能量,吸收你的负能量。 2.对动物的爱是另一种爱,不爱动物的人,也无法爱人。 3.猫知道人以中间人的身份执行上帝的旨意,他们并非不知感恩,只是懂得更多。 4.懂得生活,生活便是美好的,敞开心扉,就能去爱。如果你充满爱意地看待一切,万物皆美。如果你能享受猫 鸟 鲜花的存在。只能说 你将拥有整个世界。 5.猫很满足自己的存在,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性格非常了解。但是人类却不知足 我们总想得到更多,这种心态毒害了我们,毁了一切。 6.他们(猫)让你重获爱的能力。 全片不止一处提到,猫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了抚慰。照顾猫咪,甚至能够治疗心灵的痛苦。或许就像最后开船的大叔所说:上帝说,我给人类试炼,上帝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接近他,对我而言,就是通过这些动物。人类不能独行,于是这些神奇的小动物就来到我们身边。通过猫,感受活着感受生活。

“一只猫在你脚边喵喵叫,望向你,就像是生命在对你微笑。能够拥有这样的时刻,我们很幸运。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真的活着。”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二):不是影评 更像游记

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明明没有煽情,我却几次笑着流泪。

第一,简单解释的话,可能因为善于共情(或者说是有点滥情?)。

第二,每一个看起来都有点严肃的脸上布满皱纹的大叔,或者是市场上的忙碌摊主,街上步履匆匆的行人,在面对猫猫时都充满柔情。

第二,因为14年春天的土耳其穿越自驾真的太美了,所以总是会不断带入。从机场开到城里时遇到的每一个热情之路用心帮忙的路人;清真寺旁害羞可爱却认真专业的想找我们练习口语的本地女学生;在街旁跟本地大叔一起抽水烟晒太阳;在大巴扎里穿来穿去找好看的马赛克瓷砖和小挂饰;一路向南开的路上,听着钟立风,驱着嘉年华无所畏惧的走走停停;在伊兹密尔的餐厅,热情真诚的跟我们磕磕绊绊地说中文的青年,和菜单上没有但却特意做了KuNaFei给我的老板;库萨达斯的Lady Beach边我堆起来的小城堡;德鲁克国家公园里我们打的水漂;费特希耶的游艇之旅,船长烤的肉,在小船上飘着,远眺大海和落日;去棉花堡的路上在路边摊吃了老板娘炖的一锅好菜;回伊斯坦布尔的高速上,在服务区那一锅回味至今的炖肉。还有还有, 在绕爱情海边的路旁,一个伸进海湾的山崖上,一个大叔递来的那只雪茄 - 这是那个国家那段旅程和那些记忆中的高亮时刻。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三):流浪/穿梭城市—自由/飘零一生,是猫的习性,也是伊斯坦布尔的一貌

把流浪猫视为麻烦解决固然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这也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或许现在它们不适合在城市生存,假如未来我们还有机会与它们共存,或许能找回我们的幽默感,我们渐渐消失的生活热情,也因此而重新燃起。(家里,出游的小艇上,屋顶) 猫咪们受到热爱,讨厌,或者漠视,它们也在这生活了数千年,见证了帝国兴衰与城市变迁,介入每个人的生活中。在伊斯坦布尔,猫不仅仅是猫,可以说这座城市所有难以名状的纷繁,文化,个性,气质,都有着猫的印记。如果没有猫,伊斯坦布尔将失去它的灵魂,世界也再也看不到这里的独特。(一开始是因为下水道系统滋生老鼠爬入民宅,养猫家家户户都开始了) 猫能传播正能量,它能把所有负能量都吸走。啊又到时间了,它要去逛了,来来去去的。 对动物的爱是一种特别的爱,一个人如果不爱动物,也没能力爱别人,这一点“我”很清楚。 对它的感情嘛,倒没有像电影中的那么煽情,但我很在乎它。假如早上没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声音,我就会担心去找它。 猫呢,能感知真主的存在,和猫相比,狗就没有这种能力。在狗看来,人类就是真主。但猫就不会这么看待我们人类,猫知道人类只是真主的使者,传递真主的旨意,它们不是忘恩负义,只是看得透彻。(结合信仰的角度分析猫的习性) 猫,可能也是让我们得以靠近真主,感受真主的爱。(让我们的日常更加充满爱) 生活很美好,不过你要懂得如何生活。如果你敞开心房去接受,就会得到爱。带着爱意看世界,一切都会很美好。如果你能从一只猫,一只鸟,一朵花中找到乐趣,那么,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在猫身上的品质(很坚决)在人类身上很少看到了。猫的优雅,也是如此。(有时是吧) 你在注意猫的同时,猫也在注意你。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这让我很着迷。 猫在人类家里很快会忘记自己是猫。 一只猫在你的脚边喵喵叫着,抬头看着你,这就是生活给你的微笑。这些美好瞬间,美好的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还活着。 遍及生活方方面面,与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车站,面包房,阳台,大街上,人流的角落位,可能一次喂食,一次对视,一次相遇,一次闯入,一次触摸,从猫的一个切面,去了解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文化风格,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街头俚语,氛围环境,以及猫咪与之交融的魅力。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四):城与猫,猫与人,人与城

伊斯坦布尔的猫的状态介乎于野生和驯服之间,「尽管受到许多人的照顾,但它们却没有主人。」猫咪们拥有充分的自由穿行在城市里、舒展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当遇到了中意的人类时,也会驻足与他们交友或者发展更深的关系。

在《伊斯坦布尔的猫》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人与猫之间独特的关系:宏观上,猫和人在城市里共享着空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微观上,每个人都和参与了他们人生的猫咪建立了私人化的沟通方式和特殊联结,滋养对方的生命。

猫和人都是伊斯坦布尔的居民。猫和人的相处状态也反映了人与人的相处状态。当人是充满友爱的,猫也会对人报之以爱;而当人充满了戒备、自私警惕,那猫也会充满戒心,躲避人群。

导演在这部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里都倾注了对家乡以及猫咪的爱,这份爱里也埋藏着些许担忧:她同时也在呼吁我们,不要让这样已经持续千年的关系成为历史,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影像记录看到、感慨到,原来这世界上还存在过这样一种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

宣传一下看完这档纪录片后做的播客节目(详情见图片):

《伊斯坦布尔的猫》影评(五):一封献给猫和城市的情书

“一只猫在你的脚上喵喵叫,抬头看着你,就像是生活在对你的微笑。能够拥有这样的时刻,我们很幸运,这也是生活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还活着。”

这是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猫》中的最后一句旁白。

最近疫情在国内有些反复,我的城市也“沦陷”了,各种群里铺天盖地的信息难免让人让人烦躁。即便已是春暖花开,也不能舒舒服服地吸一口自由的空气,这是让人最不开心的事,索性扔掉手机,窝在家里看《Kedi》,又译《爱猫之城》。

疫情之前计划的最后一站是土耳其,如今看来,定是遥遥无期了。之所以被伊斯坦布尔吸引不仅因其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五彩斑斓的房子和清真寺,还有漫步全城的猫咪们。

猫咪已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几千年,它们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陨落。这里的猫咪与别处不同,它们不怕人,也不受限制,不是流浪,也不是被饲养,它们不属于哪个固定的主人或家庭,而是自由散漫地闲逛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比人类还大摇大摆地走进餐馆、走进私宅,偷吃渔贩摊子上的小鱼干,跳上桌子闻闻顾客的咖啡香,躺在陌生人的脚下撒娇卖萌求摸头;偶尔还去一下港口,跟海鸥打架抢食物,享受阳光的暖意和人们的爱意。

在这里,居民们会自发提供猫粮和干净的食盆,会给猫咪盖猫屋,甚至还有特地保护猫咪而设置的交通路标。疫情期间,当地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保障猫咪的健康和饮食。

你说,这听起来也太暖心了吧!是呀,如此暖心!

影片中,当你看到一位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用他那比猫咪还大的大手轻轻抚摸猫咪的小脑瓜、给刚出生的小猫猫喂食,当你听到他们略带羞涩地叫猫咪“小宝贝”时,铁汉柔情分外动人。

一位两次在暴风雨中失去船只的落魄船员,在他身无分文之时被一只小猫指引着捡到一个钱夹,那里面正好有他需要的120里拉。船员感觉这是真主的旨意,从此真心爱上这些小家伙们。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神奇,但我始终相信“你失去的那些,终将以另一种形式回来”。

一位独居的大姐把一只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当她的孩子不幸患癌去世之后,她用自己所有的爱去爱其他的“孩子”,每天住七八斤鸡肉分给周围的孩子们吃,也真是足够博爱。

一位有点抑郁症的大叔,一直很迷茫,找不到自我。渐渐地,他发现喂猫能让他的心情舒服点,就坚持了这个习惯,而且每次都会很“隆重”地到集市上买几袋食物,去几个固定点投喂猫咪。熊孩子们也很有默契,每次看到大叔来了,都像商量好一般,朝大叔一拥而上。想必,这个时候是大叔最幸福的时刻吧。

伊斯坦布尔的人说,猫代表着真主的眷顾和爱,“不会爱猫的人,也不会爱人”。

是的,与其说这是一部介绍伊斯坦布尔的猫片,不如说这是一部讲述人与猫亲密关系的猫片。 人与猫之间那种浓浓的情谊,是伊斯坦布尔文化和魅力的一部分。在疫情的当下,与其焦虑,我们不妨试着“以爱的视角享受这个世界,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你会爱上这个有猫、有鸟、有花的世界” 。

就像那些享受阳光的猫咪一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