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摘抄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摘抄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本由孟昭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一):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

抗美援朝文学是为了配合现实斗争而开展起来的,对时效性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审美性。作家为“赶任务”而写出的急就章,必然让他们缺少对这场战争的深入思考,只能用仰视的角度去宣传革命者的崇高品格,多了外在的宣泄和表面的激情,缺乏冷静的审视与内在的沉淀。因此,抗美援朝期间虽然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但时代的风云过去之后,能经得起检验的作品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本书把我们又重新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二):一本描述朝鲜战争的官方宣传摄影集一般要记录哪些内容,欢迎补充!

1、朝中两国人民、士兵伟大的友谊。

2、朝中两国士兵英勇乐观的战斗精神。

3、我方对敌方俘虏的善待。

4、敌方对我方俘虏的虐待。

5、中国参与战争的合法性。

6、战死的朝中将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7、

8、我方将士对敌方漂亮的胜利。

9、领导对我方受伤将士的关心

10、朝中两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11、我方领导的指挥若定、远见卓识、优雅风度等。

12、军民一家亲。

13、热爱毛主席

14、。。。。。。。。。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三):看不到战争的残酷

底页上写着“用毕生的精力记录历史”(拍几张活动照片难道不是他的工作么,美差)

“却始终站在镜头之外”(作者也仅仅是站在镜头之外)

“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多么紧张,都会记录姓名和事迹”(可能作者的一些战场影像没有录入,否则我怎么看不出来环境的恶劣和战场的残酷呢?单看这本书,作者如果参加一些慰问活动,宴会和追悼会都会紧张我无法理解。)

书中多次提到一个英雄罗盛教,他对战事的影响可以说很微小,他只是两国zz友好的工具,这么多年以后还把这个当主角而忽略那些牺牲在战场的志愿军,我怎么觉得这位“亲历朝鲜战争”的摄影师有意遗忘了什么或者他确实只知道这么多?

对于这本“写真集”,价值绝对有,毕竟拍的确实有水准,事件也很重要。但是书名为《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而且贴上了“记录历史”标签,我认为有些名不符实了。开篇上来就谈优待俘虏和联军虐待俘虏,不是我不相信,我相信志愿军优待俘虏确有其事,但是作者说的联军虐待俘虏一事证据不足啊,一共三个事例都没有说明白原因。

排序混乱,看这本书我都不太清楚时间的正常顺序,作为一部战争影志居然以乱序的方式展示文艺慰问团的图像。。。。我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亲历朝鲜战争的,看完这本书我只明白一件事——作者一场文艺表演都没落下。

不过呢,话说回来也许作者只想展现愉快的时光,那些残暴让人绝望的画面作者静静地藏在了自己心里,让我们这些新时代的读者看到和平的美好,珍惜和平的果实。

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战争,志愿军是伟大的,虽然书中无法展现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那些血肉之躯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渐渐沉寂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光上甘岭上,一夜轰出30万发炮弹,多少人葬身于那一个个3平方米的山头?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四):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君临天下

大家都知道,清政府怂出了世界,怂出了新高度,怂成了一个国际品牌。即使我们国共联手外加老美支援打跑了日本鬼子,但我们依然很软很萌很容易被人欺负。

我们喊苏联大哥,时不时跟他要点儿物资和技术,大哥跟别人冷战回家看到小弟这么可爱,也就随意地许下了诺言。

全世界都不知道中国正在悄悄长大。

我们的成年礼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大哥答应给我们的衣服没有给,答应给我们的面包没有给,后来大哥干脆就不回家了。

美国大兵开着坦克大炮,驾驶着飞机,啃火腿啃得失去了自由的灵魂。

而我们当年还是小鲜肉的先辈们吃着炒面裹雪,任眼泪鼻涕冻成冰的趴在雪地里等待着一声号角。

我们当年还是小鲜肉的先辈们玩的游戏简直惊心动魄,他们在战场上玩起了人体多米诺,以此来对抗飞机和坦克。你们有钢铁,我们有数不清的生命。你们有火腿,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的游戏被世界电台转播,全球都看到了中华武术龙之精魂,因为害怕所以礼让,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建交和改革开放。

这就是我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它的可歌可颂意义重大。

我们送了几十万人头,那又如何,我们最终推倒了你们的大本营!

所以,这一段历史是尤其值得纪念的,虽然它在历史课本里不过短短几段话而已。

我们今天可以在微博上因为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刷上几千页,都是因为前辈们吃过炒面裹雪。

我们今天可以偶尔体验资产阶级的腐败,也是因为前辈们曾肉搏飞机大炮。

这样一段历史,任何时候都值得纪念。而如今,恰好有那么一个老人拍了许多许多照片,而又有那么一家有情怀的公司将这些照片组织成了一本书。甭管那些照片看起来多么缺乏艺术美感,也甭管我们的印刷技术究竟落后发达国家多少年,有情怀的人们值得人民的尊重。

历史,因为是历史而无法再现。拍照的老人,也倏忽成了历史。这总让人感到悲伤。

不知为何,我拿着这本厚重的书,看到了许多双竭尽全力抓住历史一角的手。

有句话老旧得不得了,但真的,我被这些力量感动了。

最后,我捧着书,默默念道: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再君临天下。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读后感(五):抗美援朝战争的生动记录

这部《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大的特点是生动直观,这是摄影作品集子本质特征决定的。作者用他的照相机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重大的历史场景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是一份难得的珍贵的图像史料,生动地记录了六十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

作者是一个有心人,在拍摄的同时,用笔记录下了当事人的姓名和事迹,这为出版这部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图片加上相对应的文字,图文并茂,对于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是有所帮助的。

本书的作者孟昭瑞出生于1930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作者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干劲十足,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一位战地记者,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意外。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的一份记录。光是这一点,作者的勇气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作为一名军事摄像记者,作者单枪匹马在前线抢拍镜头,其会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作者克服了种种困难,拍摄到了许多精彩的镜头。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斗估计是整个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了。作者不畏艰险,冒着生命的危险上前线进行采访。拍到不少珍贵的照片。诸如作者就拍摄到巍然耸立的上甘岭主峰——五圣山。在这照片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这座山的大致面貌,中国志愿军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山头阵地就在此山的南面。难的是作者还拍摄到上甘岭前线指挥所,照片上两位指挥官在用望远镜侦查前方战情,一位指挥官可以在对着话筒发出指令。作者还拍到了高级指挥官,志愿军12军副军长李德生和炮七师师长颜伏在研究敌情、部署兵力的照片,士兵们对着毛主席的照片发誓的照片也是颇为引人注目,高炮部队放炮的照片更是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烟火,运输炮弹的照片见证了运输队的功劳,真是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向阵地运送弹药,才保障了战斗的胜利。

作者拍摄的一系列的碧潼战俘营的照片也是值得一看的,就是这些照片有力地反驳了当时的美国政府诬蔑志愿军虐待战俘的谣言。

1953年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作者拍摄的这张签字仪式的照片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本摄影作品集子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生动记录,对抗美援朝感兴趣的读者值得参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