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散的宴席》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散的宴席》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散的宴席》是一本由一个工作室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散的宴席》读后感(一):再说韩寒和《不散的宴席》

韩寒是重小看到大,很喜欢,一直觉得是朋友,有趣,率真,所以重来不对他过多的苛求,这本书里的文章其实挺令我失望,风格越发单一,文艺气息越发浓厚,其实我是懒得读电子版,所以买一本,而且买书不贵,第一本、第二本有些小说不错,这本就太年轻化和文艺化,一个变成了青年作家的一个平台,同时,一个也越来越顾及读者口味,所以风格也越发多一,问答占据大篇篇幅,还不如小说,问答也越来越没意思了,其实这些也不甘韩寒什么事,现在都是小饭在主编,小饭也不给力,以前非常喜欢小饭的文章,这本书也就权当消遣了。

《不散的宴席》读后感(二):读着读着就该上路了

杂乱的12个故事。看完前一个感觉还没写完,下一个故事已经来了。

总体来说,每一个故事都以个人经历为主。导致我每次看韩寒监制的这类书总有一种作者身边人都好屌,经历好丰富。再看看自己身边,不是推塔中单,就是喝喝喝。这不科学。或许这就是文艺青年和伪文艺青年的差距。

不过看完这本书,觉得是该出去走走了,离西藏算是最近的省份,但是从来没去过西藏。虽然没指望去洗一次西藏就能洗涤灵魂或是GPA到达4.0.但是读了书是应该走在路上了。读了书自我觉得有点知识,就应该让大自然把这股浮躁压下去,让自己变得厚重,或许在路上就有我需要的故事。

《不散的宴席》读后感(三):感谢一个

在美罗城签售完回家,一口气读完。

蓝、银、橙、绿,看着书架上整齐的四本签名版“一个”,期盼着下一本的来临,不料看到官方声称,不再出书。

我现在处在我的黄金时代,每天在为梦想努力着,一天恨不得有四十八个小时,所读的书籍大多是经管、传记、互联网、英文原版等走在时代前沿的书籍,本没有时间来读“一个”这种小清新。

但是。

每天二十二点对我而言如同穆斯林朝拜的钟声,划开手机,点进一个。暂搁一天的疲惫,也许两分钟,也许十分钟,缓缓品味这温暖。

很多小故事读完后让我若有所思,乐于回味,所以这一本精选集整体感觉要比前三本好。几天过去了,大多都忘了,但半天的温暖与心灵的放飞,本就没有多图什么。

《不散的宴席》读后感(四):oneoneone

one的文章都是一个路子,青春迷惘,命运暗淡,这到底是因为普遍大家面临这种遭际还是文章的定位是这个呢,或者两者都有,总之,不够深刻,读完也会有情绪传染,陷入迷茫。因为各种事,这一个月就看了一本书,消沉在虚幻的手机世界麻醉沉沦。今晚上接着看完上个月未看完的半本书,写了短评,发现其他评论跟我的想法差不多。这个one系列的书好像还是这个路子,用其中一条评论的描述就是“文青版的故事会和读者的结合。”虽然没有很直接的表达“我很丧”的各种词语,但是也间接表达了迷惘无趣的状态,所有的文章迷茫的是小情绪,读完无非是“我也这样,我赞同”的这种感慨,糖精兑水,只有甜了。没有很打动我,让我觉得我很震撼,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受。可能它本身的定位并不是这样,它本来定义为一个普适的商品,你爱读,我就做成这样就行了。所以非得强加什么意思给它的话,本身就是“指鹿为马”,马就是马,不是鹿。

《不散的宴席》读后感(五):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天

翻到背面的乐谱,忽然觉得韩寒……或者一个的策划还是挺有趣的人。

内容其实很乱,什么都有讲,文艺的、装逼的、走心的、无聊的……只是一种习惯觉得既然看了第一本就应该一直看下去啊。我很专一的~~~

还是比较喜欢里面的问答。

前几天鸟鸟君跟我说,你有没有觉得你是个神经病

我说,我觉得我很正常啊,只是有时候跟人交流他们没get到点。

袅袅:神经病都觉得自己是正常的。

于是……

我看到了这本书中的某一页,论证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神经病。

还把这一页拍了照片发给鸟鸟君。。。

鸟鸟君说,一般不是神经病不会去想怎么证明自己不是个神经病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的人说了再见是再也不见,有的人来不及道别也再也不见了。以前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念念不忘必成神经病才是对的。而且,我发现记忆真是很有限的一个东西,一不小心就忘记了。就这样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