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私人采购员》经典影评集

《私人采购员》经典影评集

《私人采购员》是一部由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执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拉斯·艾丁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采购员》影评(一):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博弈

物质与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乐于讨论的两种世界上存在的现象。而物质,在人类社会得到了顶峰的推崇,如女主的老板,物质在她的世界已经流转得行云流水。

在整部作品中,女主始终追寻着哥哥的踪影,哥哥的踪影,更多的象征精神。哥哥是个木匠,从哥哥的女友以及女友的现任来看,与女主老板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存在,在他们的世界,讲究直觉,讲究灵感,讲究安静的创作。

而女主在这其中,身处于物质横流的环境,却一心追求如其哥哥般无欲无求的精神。无疑是冲突的,挣扎的,矛盾的。

而这种冲突,被老板的前男友看到,利用,激活到了顶峰。

故事的结尾,是女主终于离开了物质世界,前往了视频中男友所在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山上,那个地方的人有信仰,那个地方的人,更向往精神。

或许在影片的最后,女主找到了哥哥,找到了自己,也就找到了精神的向往之地。

穿过物欲横流的世界,到达精神的彼岸,方能安心。

《私人采购员》影评(二):解释不完美的悬疑片

主线故事并不复杂,芙琳是名人琪拉的私人采购员,在帮她选购出席活动所需的人服装首饰外,还试图与三个月前死去的双胞胎哥哥的亡灵沟通,所以一直留在巴黎,没有去马斯喀特与男友盖瑞见面。最后她的雇主琪拉被琪拉的情人所杀,她摆脱了私人采购员的工作,去马斯喀特见男友,影片就此作结。整部影片一直没有交代清楚芙琳生活中遇到的亡灵是谁,在路易斯生前居住的旧房子里见到的亡灵形态还是个女鬼,等她回到巴黎时在她生活里出没的亡灵是不是路易斯,没有给一个明确的解释。与她进行imessage联系,知晓她的行动和内心想法的人到底是路易斯还是琪拉情人英戈,不得而知。以芙琳名义定下饭店房间的是路易斯还是英戈,也不知道,她在琪拉房间看见尸体时,第二次返回时有没有带走装珠宝的袋子?是她带走还是路易斯帮她拿到她住处?最后她按imessage要求去饭店房间,见到的人到底是谁?还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亡灵?英戈去饭店房间是不是亡灵暗示他去的?他在房间看见了什么?(装珠宝的袋子还是他杀琪拉的证据),警方最后凭什么逮捕他?那个看不见的离开饭店的人是不是路易斯?如果是,为什么他不直接与妹妹沟通,而是采用那种阴森森恐怖的方式(有点我知道你们夏天干了什么那类恐怖片的气氛)?最后女主角到马斯喀特,他仍然只能以间接方式与女主沟通,而不能直接显示形体,这又是为了什么?

整部影片的悬疑诡异气氛渲染的足够,但是很多细节没能交代的清楚或令人信服,不能说是一部完善的悬疑片。

BTW,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胸太小了,相比较她的诱人身材和容貌而言,她的胸部差不多就是飞机场了,暮光之城男主角果然还是看脸一族呀,哈哈哈哈哈。暮光之城男女主演都开始不做花瓶,男主角去年靠灯塔一片出彩,希望女主角也有自己的代表作。

《私人采购员》影评(三):我这个时尚热爱者的看点就是这么谨小慎微

记录一下关于时尚杂志的讨论在女主和老板的情夫之间。情夫是时尚杂志工作者。这一版的英文翻译我觉得不是很妥当。

但怎么说呢,欧洲的时尚杂志摄影上的确是比较艺术的。虽然也是为资本服务。

且很重要的一点,过度修图很少。也不太强调模特姿色,注意力全部来自OUTFIT本身。

私人采购员是有一定自由的。可爱的小摩托和安静的欧洲之星。欧洲城市本来就很小。

都累。

总觉得导演想讽刺些什么。特别是女主老板的电话会议,似乎在谈到某客户的猩猩??

让我想到ELLEN.

《私人采购员》影评(四):阿萨亚斯电影中的“陌异感”

列举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以女性为主要人物的三部电影:《迷离劫》、《登机门》以及《私人采购员》,不难发现阿萨亚斯从90s到10s风格的逐步演进。这三部电影在我看来都拥有相同的本质,而它们表现这一本质的形式和方法论则各不相同。也恰巧因为这一点的存在,观众得以感受到深藏于电影和人物中的情绪,与之共情。与其他渲染情绪的电影有着形式上和外表上的不同。

简单来说,这三部女性主导的电影都利用了“陌异感”这一特质,将主要人物置于陌生,疏离的环境与人群中,以突出她们在其中的格格不入与孤独。有趣的是,三部电影都以模糊的,去头去尾的类型化,悬疑化外壳驱动剧情发展,若只关注外表很可能会被电影的类型片逻辑带偏,从而忽视电影的情绪内核。这种发展随性,逻辑不清晰的类型框架也是一部分批评声的原因所在。

《迷离劫》(1996)

1996年上映的《迷离劫》是阿萨亚斯在中国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文本上的“元电影”形式不仅强化了电影中围绕张曼玉进行渲染的情绪,也让彼时阿萨亚斯激进的表达方式找到了巧妙的落脚点。在电影中,饰演自己的张曼玉只身来到法国,同陌生的剧组拍摄“迷离劫”这部影片,而让-皮埃尔·利奥徳饰演的导演则可以视为阿萨亚斯本人的化身。作为中国观众,看到亚洲面孔的张曼玉在语言不通,格格不入的情境中与外国人交流,工作会立马感受到强烈的异样感与孤独感。阿萨亚斯为突出主角身份所做的尝试间接引导了中国观众对同为亚洲面孔的主角产生“身份认同感”,因此感到与角色有更深的共情。同时,得益于角色与导演本人之间的互文关系,结尾处看似与正片整体基调截然不同的短片可以视作阿萨亚斯的一次炫技: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神经兮兮,热衷摆烂的利奥徳拍出了技惊四座的短片杰作;而在电影外,对观众固有预期的破坏也让节奏平缓的影片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潮,非常明显并巧妙地展现出阿萨亚斯当年的导演意志与天赋。

《登机门》(2007)

而在2007年的《登机门》中,角色与环境之间的身份互换了:艾莎·阿基多饰演的主角被迫流亡于香港街头,为谋求生存穿梭,奔波于陌生的市井中。相比10年前的《迷离劫》,《登机门》拥有更多的类型元素,在持续不断的高速剪辑和镜头运动中,角色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变得非常显著。除此之外,角色毫无逻辑,随心所欲的感性行为让电影充满了不确定性,情节发展的轨迹变得不可莫测。但这却并不妨碍那些独属于艾莎·阿基多一人的喘息时刻渲染出孤独的情绪,对未来命运的摇摆不定更是加深了这种感受,此即为剧情随机性的意义所在。在这里做一个猜测,可能对于欧美观众来说,欧美面孔的主角在亚洲面孔中间的异样感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角色的“身份认同感”,从而从中感受到更强烈的情绪。

《私人采购员》(2016)

2016年的《私人采购员》在延续《登机门》悬疑元素的基础上,在多数桥段中都呈现出《迷离劫》般的日常情境。但比前两部电影更进一步的是,阿萨亚斯已无需利用角色身份与环境的相斥关系渲染情绪,也不再使用激进的表达方式,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之所处的环境是完全贴合的,而环境和电影的氛围本身则是清冷,具象并拥有极强疏离感的。剪辑和情节发展也具有随意感和留白处,可以批评它们是简陋的,然而我却认为这是阿萨亚斯弱化导演存在感,信任并将主权交予人物与环境的表现。

当摄像机以平常的方式记录下面无表情,流露着冷峻气息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流转于各个场所,做着她认为枯燥乏味的工作时,我们仿佛看到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位孤独灵魂的缩影。引用友邻“迷宫中的站起来”的短评:“一部只有人物且只有一个人物的电影”,便不难理解打动我们的实则是人物和围绕着人物的孤独感。电影中幽灵发的短信,难道就不能是我们手机中的朋友吗?不时出现在各处的幽灵,难道就不能是我们某种执念的体现吗?这些事物可能极其虚无缥缈,但却始终紧紧牵扯着我们,牵扯着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私人采购员》以最反类型,非典型的方式,刻画了现代生活中部分人群的真实写照。而这一点被深深埋藏于类型框架中,以最不起眼的方式进行细腻的描绘与表达。但也恰好是这些隐秘的,真挚且关乎于生活的东西,让这部电影的存在变得格外珍贵。

《私人采购员》影评(五):存在的缺失

以下是关于悬疑部分的梳理:

给Maureen发短信是Ingo,Maureen向Ingo谈及双胞胎哥哥Lewis的去世以及afterlife相关的话题,Ingo说Kyra要和自己分手并且强调他们之间只是physical,Maureen收到的其中一条神秘短信是I want you, not physically,很明显Ingo在欲盖弥彰。

他开始只是想引诱和挑逗Maureen毕竟她年轻又漂亮,对Kyra的谋杀是临时起意,并且当Maureen身处案发现场时,Ingo也在,Ingo在前后推那扇开了一点的门,让Maureen误以为那是Lewis的sign。这也可以从他们在Kyra家的对话推断,Maureen说Lewis会给留下sign,Ingo追问是什么样的sign,后续Maureen提到vibe并说那是you see this door, it’s only like sightly ajar. Maureen对于vibe的形容完全和她在案发现场见到的那扇门一样,而此前她去Lewis家并没有发生任何符合她心中期望的sign,所以我认为Maureen当时和凶手也就是Ingo共处一室,Ingo为了脱身而晃动门。

同时警察反复提到了首饰,Mureen在进了Kyra家之后把袋子放到餐桌的椅子上,去警局的时候身上明显没有袋子,从警局出来到Kyra家门口取车也没有袋子,说明袋子一直在Kyra家。后续Mureen通过短信知道是Ingo使用备用钥匙将首饰放进自己家,所以Ingo是何时从Kyra家拿出首饰的?时间只可能是Mureen吓得跑出去骑车的两分钟里Ingo从Kyra家出来并拿走首饰。如果只是发送短信Ingo其实不必如此紧张到威胁Mureen,Mureen和Ingo共处一室才是Ingo做贼心虚的原因。而我认为事后Mureen也发现了推门的人是Ingo因此她更换了手机卡。

首饰在Kyra的谋杀里非常重要,它是Ingo作案的间接证据,能从Kyra房间里把它带出来的除了凶手不会有别人。Mureen去酒店找Ingo的时候是有提首饰的,她之所以能从酒店毫发无伤的出来是因为他们达成了某种与首饰有关的协议,比如她同意将这个证据交给Ingo(虽然Ingo从酒店出来手上并没有提东西),总之是消除Ingo的嫌疑。

此次事件对于Mureen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即Mureen否认Lewis的存在。其中有个镜头是Lewis端着杯子从窗边一闪而过,关于该情节我比较倾向于导演是为了展现Mureen的矛盾—她相信Lewis存在但不敢承认,而不是代表Lewis真的存在。电影通篇都是用一种sign或者vibe去表达灵,因此我觉得这个明示过于突兀了。

结尾的分析:

结尾Mureen的对话是与雨果和灵的交流相照应,一次表示肯定,两次表示否定。

Lewis?

(没有回应)

Are you here?

(咚) 我在这

Have you been waiting for me?

(咚) 我在等你

Are you at peace?

(咚) 我平静

Thank you.

(没有回应)

-到这里Mureen其实相信Lewis的存在,但还是抱有怀疑,不管是对Lewis还是自己,于是她继续询问。她认为如果是灵,灵会按照一次表示肯定,两次表示否定的方式来回答她。因此接下来她问了一个和之前一样的问题只不过回答从“是”变为“否”。

Are you not at peace?

(咚)我不平静

Mureen期待的答案应是两声咚(实际上只有一声),表示他平静,并且Mureen这里有等待另一声咚的表现,可灵只回应了一声代表他不平静。这显然和他几秒钟前说得相反,于是Mureen接下来的情绪就变得激动说:

Are you playing with me?

(没有回应)

由于得不到回答,Mureen比之前更加希望得到两声咚,因为在她看来如果是两声咚她就能说服自己,所以她问了一个Lewis无论如何都会回答NO的问题:

Do you mean harm?

(两声咚)不会伤害你

Or is it just me?

(咚)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它让我想到拉康关于自我的解读,比起寻找Lewis,Mureen是在寻找Lewis的过程中寻找自己。那些sign和vibe是否可以认为是心中大写他者的表演,Mureen的欲望是寻找到Lewis从而开启了象征,自我因此缺失,结尾的咚不是释然而是Mureen需要找到的答案。

最后想说观影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毕竟我们往往是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而非通过它们来充实自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