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希望读后感1000字

希望读后感1000字

《希望》是一本由[韩]李在民 文 / 元裕星 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望》读后感(一):《希望》 = 厚重的油画笔调 + 简短精炼的语句 + 触动内心的主题

第一次看到后浪童书的这本《希望》时,我心想这必定又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科普类说教类绘本吧,所以翻看时并不专心。当我一次又一次打开这本绘本,认真看着真实细腻的绘画时,我才发现,这并非是一本简单的书,它引人深思。

现在,我又翻开了书…

我置身于美丽祥和的森林,听着小溪潺潺流淌,看着白鹤煽动翅膀飞上蓝天,小松鼠安静地吃着松果,蝴蝶倚在叶子上休息。

突然,蜜蜂发出嗡嗡的响声,松鼠快速地逃跑,果子狸和野兔也在四处逃窜。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传来了一股呛鼻的味道。原来是远处燃起了一簇小小的火苗。

火苗越燃越大,点燃了旁边的树木……整片山林都被大火吞噬了……森林,家园,一切宝贵的东西都化成了灰烬。

我从火山逃了出来,坐在一位老人身旁,我看到他眼角溢出了眼泪…我的心隐隐作痛。

把书合起之后,我才了解到作者的用意。他之所以提起这个让人心痛的话题,是因为我们有必要,我们的孩子也有必要好好思考: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除此之外,他还想告诉我们的是——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心存希望!

但愿,每一个孩子心里,都种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希望》读后感(二):有爱就有希望

火,水,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它们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光明,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绝望、黑暗。环境绘本《希望》和《爱》讲述的就是火与水的故事。

一翻开《希望》的封面,我首先被那片绿油油的美景吸引住了:山水相依,大树参天,绿草青青,各种小动物悠闲地生活在其中,好一片美丽的景色啊!绘者用精美的油画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视觉感,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接着慢慢往下翻,却发现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小动物开始仓皇逃窜,树林里隐约飘起一股灰烟……原来是一簇小小的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火苗越燃越大,人们无力阻止它的脚步,最终它像一头猛兽吞噬了整片山林……

看到这里,内心开始隐隐作痛。大火无情地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烧成了灰烬,一切都在瞬间消失了,心情也随之跌落到了谷底。可是,翻过这页令人伤心的灰秃秃的画面后,却惊喜地发现在废墟之上,竟然奇迹般长出了一棵小绿芽儿……

这是“希望”的种子在发芽,它给悲伤中的人们带来了从头开始的勇气和无限的希望!

《爱》这本书的封面首先就带给读者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感:浓浓的灰烟,火红的熔浆,四处逃窜的动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翻开封面后,你会发现书里有着巧妙的设计:在绿色和红色的页面上同时讲述两个故事。继续翻下去,你会发现绿色页面上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陆地上的村庄,而红色页面上讲述的故事则发生在海边的村庄。

两个村庄都风景如画,人们的生活平静而舒适。可是慢慢翻下去,就会发现村庄的宁静渐渐被打破了。

陆地上的村庄刮起了台风,下起了暴雨。慢慢的暴雨演变成了洪水,无情地淹没了农田和家园……

同时,海边的村庄发生什么事了呢?海底爆发大地震,瞬间摧毁了人们的家园。海底地震引发海啸,最终将村庄彻底吞没……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两个村庄的人们伤心、绝望,但是他们并没有消沉下去。人们相互扶持,彼此帮助,人与人之间的“爱”令大家团结起来共建家园。

绿色、红色两条故事主线时而平行,时而交叉,共同向读者描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水”的故事。

看完这两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自然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它给予我们恩惠,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只有爱心才是帮助我们客服和战胜自然灾难的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

水火无情,人间有爱,爱在,希望就在。

《希望》读后感(三):孩子认识自然环境灾难的第一本书

自然灾害,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说遥远,是因为大部分的孩子没有遭遇过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体会过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那种痛苦,因而对自然灾害的无情缺乏深切的感受。

当然,我们应该为这些没有经历过灾难的孩子感到庆幸,我们希望所有人都不用经历灾难。但是事实是,自然灾害总是在发生,火灾、地震、洪水、海啸……这些字眼总是无情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背后则隐藏着无数受难家庭的痛和泪。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专设一章《在自然灾害面前》,目的是让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性。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旨在弘扬灾难来临时的父子亲情。

可是除却教科书中的几篇说教意味颇浓的文章,我们并没有什么关于自然环境灾难的优质读物。孩子们可以从琳琅满目的科普读物中了解地震发生的原理,火山为何爆发,可是,我们仅仅希望孩子眼里的灾难是一种物理现象么?

我们用什么来培养孩子对于灾难的感受?

我们用什么来培养他们对于受难者的悲悯的情怀?

幸好,我们有了《希望》。

当我在东坝的活力社区做志愿者为外来务工家庭的小朋友上绘本课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了《希望》过去。当时这本书的中文版尚未问世,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围着我一起看韩文原版书。由于大家都看不懂文字,于是他们只好研读画面,猜测整个故事。

翻开来书,看到美丽的大森林,小朋友们开始叽叽喳喳:

“好漂亮!”

“有松鼠,还有小鹿。”

“花,草,还有好多好多树!”

“我知道,这是一个森林里的故事!”

翻到下一页,小朋友们继续七嘴八舌。

“有小松鼠。”

“还有蜜蜂。”

“松鼠在跑,蜜蜂在飞。”

我问他们为什么小动物在跑,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召开森林运动会,在比赛谁跑第一。”

他们一一指出下一个翻页中同样在参加“森林大会”的小动物,有人提出来:“老师,那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呀?”

“是啊?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让他们接着看下去。

一个小朋友大声说:“着火了。”

他们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变为着急,有同学指出来:“我知道,那个白色的是烟。”

一个叫廖玉洁的读过很多绘本的小姑娘忽然说:“小动物不是赛跑,是在逃命呢!”

于是大家紧张起来,为那些奔跑的生灵们加油:“快跑,快跑!”

尽管小朋友们想着各种主意扑灭火,火还是越烧越大了。

直至吞噬了整座山林。

火终于灭了。

“他哭了。”一个小朋友看着画中的人说。

“那是因为他的家被烧没了。”另一个小朋友说。

大地一片荒凉。

油画传递出来的凝重的悲伤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看!有个绿芽儿!”

“下过雨,又有树长出来了。”

孩子们看到这一株绿意欣喜地叫起来。

跟爸爸妈妈从河南老家来北京的张宏伟问:“老师,我有个问题,那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呀?”

孙志明,那个最初认为是举行森林大会的小男孩抢着说:“可能是伐木工人扔了个烟头在那里,后来就着火,就越烧越大,全都烧干净了。”

“他们不应该在森林里抽烟。”

“他们没有家了,该怎么办呢?”

……

我没想到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自己给出这样的答案。

没想到他们会自己反省灾难的原因,并且说出在森林里不能抽烟玩火警示大家。

并且,他们担心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他们在乎那些遥远的地方遭受灾害的人。

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中,这些孩子们听到灾害发生的消息时,不会一副与我无关的冷漠态度。“本次火灾造成数十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近千万”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并不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

“希望”这样一本书,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饱含“爱”的种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