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使飞行的读后感大全

天使飞行的读后感大全

《天使飞行》是一本由(日)佐佐凉子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飞行》读后感(一):恶心—落泪—温暖—敬畏—沉思

这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你可能未曾察觉,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他们需要为死者整理仪容,哪怕已经残缺、腐烂、体液渗出,那也要确保他们以最美的样子“回家”;

他们会和死者聊天,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亲人正在千里之外的家里等候;

他们开车时习惯了慢慢启动,轻踩刹车,因为这是灵车,车上装着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他们经常拍着遗属的肩膀,却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痛失亲人的空白并非语言能填埋;

当灾难、战争、恐怖袭击来临的时候,他们在聚光灯之外做着不为人知的工作。

他们的愿望就是被人遗忘,因为遗忘了他们也就遗忘了亲人离世的痛苦。

《天使飞行》读后感(二):お帰りなさい(欢迎回家)

“过世的人不能走路,过世的人不能整理遗容。但是,我觉得他们都愿意微笑着回家去,我觉得他们肯定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对家人说一句‘我回来了’。”

上一本刚读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次继续面对“死亡”这个话题,只是从理论上的死变成具体的“死亡关怀”。有着相似的文化氛围,中国人对死亡这一话题也是谈虎色变,认为是不吉利的。因为没有真正接触到,我并不太害怕,但也不淡然自若。很多有关医生和破案的美剧给人带来的更多是职业感和节奏感,而本书在讲述国际灵柩送还士这一职业时除了保持冷静的职业态度外,更多的是人情和关怀。

收纳了遗体的棺椁称为“灵柩”,没有收纳遗体的才叫“棺材”。国际灵柩送还这项工作, 他们帮助遗属把死者跨越国境送回国来,就是为了给遗属提供能够好好看看死者、尽情地哭泣、最后一次说“再见”的机会。即使再面目全非,遗属都会希望看到自己的亲人回到故土,让灵魂回家。这是一群应被遗忘之人,也是很伟大的人。

“一看到我,他们就会想起那悲伤的时候,所以还是把我忘掉的好。”

也许有人会愤愤不平,帮助了这么多却得不到任何赞美,还想继续下去吗?看完整本书,我有些理解了。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件至今也愤愤不平的事,与死亡相关,却也不太相关。碰巧认识的一个小姑娘给我发信息寻求帮助,但又难以启齿。再三追问下,才知小姑娘被“欺负”了,想让我陪她去临市医院做手术。去的当天遭遇了50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小姑娘心平气和地进去,脸色苍白地出来。途中大致了解事情经过,只是无数个疑问没问出口,因为我觉得小姑娘在撒谎。但小姑娘失去了一个小生命,心里肯定不好受,我何必要刨根问底呢。所有回家的巴士停运,我的靴子渗进了雪水,双脚冻得冰冷,想着包车回家吧。小姑娘硬要坐高铁,短短的十五分钟车程被迫等了三个多小时才出发。早上六七点出门,晚上到家十点多。之后小姑娘也没联系我,却在朋友圈看到明明该休息的她没过几天就和朋友去滑雪了。我心里挺难过的,好心帮忙,换来如此冷漠的回报。现在再去想,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因想忘掉这段人生中最痛苦的回忆而不愿见我的好姑娘。释怀了,忘掉就好。

书中有些情景写得很感人,我红了几次眼眶。遗属跪在灵柩旁,望着里面的亲人,轻轻地呼唤:“ おかえり。(欢迎回家)”灵柩内的他们仿佛微笑着回应:“ ただいま。(我回来了)”

每个人早晚都要面对死亡,有时多思考下也不是坏事。

很推荐这本书,向书中的工作人员深深鞠一躬。

お疲れ様でした。(你们辛苦了)

《天使飞行》读后感(三):天使飞行 angle freight

失去双亲就是失去过去

失去爱人就是失去现在

失去儿女就是失去未来

对于过去这个职业的认知 国际灵柩送还士 知之甚少 也许真的像作者所说 对于死亡这个本是我们生命毕竟的里程 都会不自觉的回避 他们也就这样因着人们 这样那样的想法 一直处于大家避谈的状态 对于封面的设计 我很喜欢 从黑色 蓝色的人物模糊的影子中 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说一件很糗的事情 我一直都念错了封面的名字 误认士即土 以为魂归故土的意思 一直看到了最后也就是今天才发现自己的错误 觉得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无知

有时候感觉事情是紧密联系的 在姑奶去世不久 我参加的葬礼后看到的是不抱怨抱愿 去学会接受 但是看到这本书使我重新唤回看到姑奶最后一面的场景 本不流泪的我看到姑奶最后未能合上嘴 似乎还有话没有说完 心中充满了悲哀 不停的掉下眼泪 更别说姑奶的儿女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 hearse公司职员对于遗属的体恤 对于遗体最后的尊严 那种生命的维护 非常敬佩 看到遗体能以一种回家的容貌感觉送回到家人身边时 遗属的心情是会受到保护和安慰的

从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到那些未曾被阳光照射的地方滋生的黑暗交易 作为领头公司hearse所做的努力 也看到了 hearse的职员生活背后的种种 令人欣慰的事 hearse公司的中坚骨干已经开始培养他们的接班人 而且那种对于死者最后处理工作的认真态度 也得以在继承者身上继承 看到这些都会感觉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对于殡葬行业的理解 现在的人们也多了很多尊敬

最近看开讲啦毕淑敏那期 对于后半段关于临终关怀的话题印象深刻 老人握着毕淑敏的手说了一句 我感觉这辈子没有活过 我不禁也问自己 会不会到生命的终结也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我必须要对自己的生活中的每一步负责 才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后半段有作者本人对于写作动机的解释和他对于遗属的一些参访心路 后面引用了一个日本记者在海外遇难的故事 不禁也让人深思 一个人的死亡有时候就让人忽略 “由于每天都会面对汹涌而来的大量信息,因此不知不觉间,为了自己不被洪流冲走,我对于信息患上了一种迟钝症。因为每次都是在有人死去之后,我才开始去倾听,去关注。总是在失去之后,才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

“活下去 不要在回首往事时后悔自己浪费了生命

活下去 不要懊悔做活的事 并企盼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

活出一个诚实有充实的人生

活下去”

去倾听内心的感召 做一个能感召你的工作

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在你回首往事的时候 可以毫不后悔

不 死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做的事是 不让自己在下一秒后悔

好好活着

《天使飞行》读后感(四):当我们谈论死亡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读《天使飞行》

文/飞熊

死亡......

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敬畏,我们很少谈论死亡。如果真有一个彼岸的世界,那里又是怎样的景象?从来没有一个故去的旅人,回来过。从来没有人,能带给我们另一个世界的些许见闻。而如今,在人与自然的战争中,屡屡获胜的人类,总是那样自信满满。可当我们谈论死亡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

无论世界的哪个地方,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我们对于逝去的故人,总是充满敬畏。葬礼,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在葬礼上,我们总是要为那个即将远行的人,进行一番梳洗,好让他能带着一个崭新的身体去面对那个未知的旅程。日本电影《入殓师》中,那些仪式化的动作,叫我们记住了那些为逝者化妆的人。但还有另一个类似的职业,同样鲜为人知:国际灵柩送还士。

“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

《天使飞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就介绍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就是面对沉重的死亡。

在尔赫斯公司,总经理木村利慧,她的合伙人,她的儿子,还有那个“对处理遗体感兴趣”的川崎慎太郎,灵车司机古箭......包括作者佐佐木凉子,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解读着死亡。

那些因处理不善而变质的遗体,那些因为事故而残缺的遗体,那些火化后被随意放在保鲜盒里的人骨.......在他们的尽心处理下,变得完整,变得“美丽”。虽然这一切的努力,并不能完全消除死者家属的哀痛,但确实有些许的慰藉在他们心里流动,慢慢温暖了那些伤痛的心。

但这样的职业,真不是一般人所能从事的。个人的心理素质,社会的偏见,家人的不解.....

木村利慧,是个女汉子。小时候,面对嚣张的男孩,她的口头禅是“我要和你决斗”。而父亲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总是接济很多陌生人。但丈夫还是离开而去了,还好儿子和女儿倒是十分支持她......这本书对尔赫斯的各个成员的生活背景,以及从事这份职业的原因都进行了相对详细的介绍,于是我们得以完整地去认知那个职业,和从事那个职业的那些人。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无论如何寻找也找不到的人,却在我们内心深处好好的活着......他们会回到我们的心中,成为支持悲痛欲绝的人们活下去的力量”。或许,这句话揭示了这些“飞行天使”工作的真实意义。故人已经远去,而生者还要“活下去”。

“活下去。不要在回首往事时后悔自己浪费了生命。

活下去。不要懊悔自己做过的事,并期盼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

活出一个诚实而充实的人生。

活下去。”

我们无法窥探那个来世的世界,但我们可以把握我们当下的人生。我们送走了那些离开的人,看着他们平静的走向新的世界,于是我们安心地回到我们平静的生活,活下去。

《天使飞行》读后感(五):与死为伴,以死为生

从不否认对死亡的兴趣与渴望,就像从不承认对活着的无奈与纠结。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小说、电视剧——情有独钟,喜欢那种冰冷、绝望、压抑的感觉。初时血脉贲张,三月不知肉味,渐渐审美疲劳,而趋麻木,这也是我讨来这本书的原因——唤起对死亡的某种更深层次的感觉。

国际灵柩送还士,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简单来说,他们是一群与死亡为伴、以死亡为生的人。他们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生活。《天使飞行》这本报告文学,就是讲述这群人的故事。

读这本书,就像坐上一辆奔向死亡的列车,心从始至终都处于压抑的状态。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处在死亡的边缘。各类死者、各种死者家属、灵柩送还士……这里充斥着太多生活中、甚至文学作品中都难以见到的场景。你也许曾被电影《入殓师》深深震撼,你也许在影视剧、文学作品里见过太多亲人离世的场景,但与这本书的内容相比,它们依然显得太过煽情(矫情),太过理想化。“看了那种电影,以为处理现场就是那样的话,是一种误导。” 尔赫斯国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木村利惠如是说。艺术作品们以舞蹈家般的优雅淡定、哲学家般的高山仰止(无论镜头,还是文字)放大那些虚无的“意义”,进而掩盖了那些最真实、最残酷、最血淋淋的部分。

书中有一句话,对我这个阅尽无数死亡电影的人触动很深:“被稀释的死亡充斥在电视和电影中,但在虚构世界里没有死亡的真实感,只是死亡的代替品被人们捕捉,进行着消费。虚构出了不正视真正的死亡的不自然的世界,我们一直被关闭在其中,不去正视死亡。”是的,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血腥电影,只是被稀释的死亡,在报纸上看到的事故报道,也只是一串冰冷的文字,你甚至会嘲笑:“该,谁让你闯红灯。”当你背诵《过秦论》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象“伏尸百万”这四个字代表的意义。我们所有人都对死亡或主动或被动地屏蔽,以致当死亡真正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根本束手无策。

腐烂、变质、面目全非的遗体,如果你眼前的他们是你的至亲,你会不会崩溃?而灵柩送还士的工作,就是尽力避免这种场景的发生。尸体在他们的处理下变得完整,变得似有生命,让死者亲属见到最“美”的他。而真实的处理现场,远比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更残酷。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在“死亡”这件事上并不成立。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一切的努力,不仅未必能消除死者家属的哀痛,甚至会遭到亲属的谩骂,社会的冷眼。但至少他们心安,他们已尽力。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对待死的敬意,对待生的真诚,会让死者亲属得到慰藉,虽不足以抚平伤痕,却胜过千万句“节哀顺变”“生活总得继续”。

这本书里,没有一个哲学家,但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哲学家的基本问题:往哪里去。不止是往哪里去,而且是怎么去。他们不必去探讨人生的意义,死者的尊严,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已是最好的回答。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很巨大,留下的空缺永远无法填埋。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让这空缺变小,变得可望,可及。

我愿叫他们——“灵魂送还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