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贝多芬传读后感精选

贝多芬传读后感精选

《贝多芬传》是一本由梅纳德·所罗门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贝多芬传》读后感(一):贝多芬研究的权威之作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 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这是我在百度百科中搜到的关于贝多芬生平的介绍。

按照所罗门这本《贝多芬传》的研究记载:贝多芬出身波恩宫廷乐师家庭,祖父是选候(十三世纪起有权选举德意志兰国王的诸侯)的宫廷乐长,并不是贫寒家庭。父亲是宫廷高音歌手,也并非歌剧演员。母亲也并非女仆,恰恰相反,她的家庭成员中有好些富有的商贾。反而是贝多芬的父亲高攀了。贝多芬也并非加入戏院乐队,而是以作曲家的身份,进入宫廷教堂唱诗班。为什么如此错漏百出的介绍会出现在百度百科上,查了一下来源,是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看来关于贝多芬的生平,我们以往被严重误导了。

《贝多芬传》读后感(二):终于看到“永生的恋人”

作为一个喜欢八卦的读者,一拿到这本书,首先就翻到了“永生的恋人”这一节,正如李曦微教授序中所谈到的,作者在本章中如同福尔摩斯探案一般,抽丝剥茧的按照贝多芬情书所写会面时间等多个条件,将有可能的贝多芬恋人挨个进行了比对。排除其中不具备“作案时间”的大部分,终于确定了安东妮•布伦塔诺——永生的恋人。整个分析过程实在是让人大饱眼福。

通过其二人虽然热恋,但最终未能在一起的这整个事件中贝多芬矛盾心理的分析,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藏在深井中的贝多芬——没有能力摆脱过往经历带给他的重负,他终于从自己以为的能够过一种正常家庭生活的错觉中醒悟过来,并最终放弃了婚姻,将独身视为命中注定。看到这里,悲伤不期而至,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贝多芬传》读后感(三):译者中文水平堪忧

书本身不错,但遗憾的是译者的汉语写作水平太糟糕,使得该书的可读性大打问号。这一点看看译者的《译后记》就知道了,兹摘选几句让大家欣赏:

1、“错谬,译者不知,贻笑大方之处恳请专家不吝赐教。非专家也可能看出其中谬误,有何见教?”

2、“最后,本书有幸邀请到美籍华裔音乐学家李曦微教授为中文本作序,李序从高的视点,广的视野介绍本书,对读者,还有译者本人定当大有裨益”。

3、“译者愿就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他们出过不少有品位的书。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们宽以待人,不惮其烦,反复质疑,避免了因译者无知和疏忽犯下的错误而险些对不起作者、作者,更对不起贝多芬。”

相信诸君看到这样的句子,心里也不免嘀咕:这译者的中文水平如此,翻译能过关?反正看到这样文字,我当时很崩溃,想骂人,打算把书给退了,后来想到该书毕竟非译者自己所著,只要翻译忠实,即使文字不好,至少还有资料价值,就留下了。写这些主要是为了给想买此译本的贝多芬粉丝们提个醒,看你们能否接受这样的文字了。

《贝多芬传》读后感(四):由庸常而入圣

本书最后引了某评论家的这句悖论:“最接近完美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受它产生的时代影响最深的,它超越了这一切,最大限度地进入了永恒。” 这其实也是这本传记写作手法和理念的钥匙:贝多芬是怎样超越了包围着他的庸常而成为乐圣的。全书的重点就是再现这些庸常,尤其是考证、还原出乐圣一生中对其创作产生刺激的三件事:他的贵族出生甚至是国王私生子的幻想;谁是那位“永生的恋人”;对侄子抚养权的争夺。它们分别对应作者眼中贝多芬人生中的三大缺憾:低微的出生,单身,没有家庭。作者用弗洛伊德的理论重构出,克服这三大缺憾、与之作斗争乃至和解就是贝多芬的命运,并成就了他的伟大。

对普通读者如我来说,如果能耐心翻过一页页精细的考证和推理而读到那句悖论,那么肯定早就是贝多芬的铁杆粉丝,早已被他上天入地的伟大技艺深深折服了。在作者的带领下,穿越乐圣的一生,不时把听过的作品挂到他的人生坐标上,不仅常生会心之乐,而且有重温某些作品的冲动。毫无疑问,此书是加深理解乐圣的进阶之石,写得可靠而坚实。不过,如果从未听过贝多芬的主要作品,能否耐心去看作者不厌其烦还原出的那些今已陌生的他的时代,尤其是那些包围他的庸常,我是深感怀疑的。这里基本没有对乐圣某部作品的分析,显然,前人对这些已经写过太多,作者自己恐怕也感到了这方面的欠缺,所以才在最后一章对贝多芬伟大难解的晚期作品有所分析,算是曲终奏雅,由庸常而进入了永恒。

《贝多芬传》读后感(五):该书的出版在国内贝多芬研究领域是一大贡献

首先,感谢这本书的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编校工作之难足以让许多重效益的出版社望而却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出版这本小众且偏学术的专著,在经济利益方面出版社不会得到很丰厚的回报。尽管如此,该书从装帧到文字编译质量均值得称道。其中的辛苦不言自明。

该书的出版在国内贝多芬研究领域是一大贡献。据我所知,近年来国内贝多芬研究领域的著作仅有《贝多芬音乐与人生》(列维斯•洛克伍德著,刘小龙翻译)。而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作为一部已经公版文学作品,各个出版社版本众多,与该书也绝无可比性。本书在许多贝多芬研究的重大课题上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比如解开了贝多芬“永恒的恋人”这一千古之谜。

在这部《贝多芬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贝多芬心理如解剖刀般深刻的分析,让我们对这位伟人的印象不只停留在文学家刻画的表面上坚强而忍受痛苦的英雄,他也是一个普通人类,其行为背后的深刻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让人叹为观止,比如其强行将他的侄子卡尔从其母亲手中夺走,由自己充当其唯一的监护人。

曾看到严宝瑜教授提到,迄今为止向外公布的有关贝多芬的生活记录,特别是在遗物中发现的那两件重要的文本-《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和《致不朽的爱人》的信件-传达了这样的印象,贝多芬这个人在世界上是一个经受痛苦,常常变得阴郁,更多地为了追求着爱而从来没有想从中获得满足的人。看透他的也许是歌德。恰好在贝多芬写了那封《致不朽的爱人》的信不到两个礼拜之后,他们两人在波希米亚浴场特普利茨聚在一起。他用尖锐的眼光看透了贝多芬的性格,他说:“他可惜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他把世界看作讨厌,这一点上他没有错,问题是,这样一来,他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成了一个难以相处的人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