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贝多芬传读后感锦集

贝多芬传读后感锦集

《贝多芬传》是一本由(美)埃德蒙•莫里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贝多芬传》读后感(一):啰嗦一下

天才也不容易啊

以前只知道贝多芬是个伟大的残疾人音乐家 彻头彻尾的聋子……原来人家只是听障 不是完全的听不见 小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他是靠没聋之前对琴音的震动频率的记忆写下那些伟大的作品的 我对他高超的记忆力的崇拜犹如江水滔滔不绝

贝多芬小时候也挺不容易的 原来每个学钢琴的小朋友都要被打 幸好我是成年后学的 没人会打我……

贝多芬还有点可爱的 知道将自己的才华与金钱挂钩 知道保住饭碗才能持续梦想 不像有的艺术家穷困潦倒还在坚持自己的艺术 我反正是认为不明智的

可惜他一生也没个真正的伴 到最后还被传成对自己的侄子有异样的感情

也许是太艺术了 理解不了他的精神世界 似懂非懂

《贝多芬传》读后感(二):扼住命运的咽喉

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欧洲,可谓是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二百年。在这段时期,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演变历程,更是出现了像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巨匠。他们不仅给世界音乐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音乐篇章。

贝多芬作为其中的一位大师,他的音乐成就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顶峰。一位年少成名,被当做音乐神童,被无数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所仰慕崇敬的贝多芬,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种版本。有关他的音乐道路,他的生活,他的爱情,也是很多人喜欢津津乐道的。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爷爷是宫廷乐长,父亲是一位宫廷男高音。小时候我们应该看过不少贝多芬的学琴故事,他的父亲是非常严厉的,如果贝多芬练琴时稍有弹错就少不了一阵打骂。而这位父亲对于贝多芬的教学,也是按照比较刻板的方式进行的,传说贝多芬一直想弹自己喜欢的曲子,从来没有被满足过。也正是由于这位严厉的父亲,给贝多芬的钢琴之路打下了基础。

贝多芬和莫扎特一样,被冠以“神童”之称,八岁即登台表演,十一岁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十几岁的贝多芬在宫廷乐队谋得了管风琴师助手的职位,而且还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薪水。从而之后,贝多芬开始了真正的音乐生涯。

提起贝多芬的老师,莫扎特和海顿是最出名的两位。其实当年贝多芬远赴维也纳,并没有跟莫扎特学到东西,倒是莫扎特预言了有朝一日贝多芬会震动全世界。时隔几年,莫扎特去世之后,贝多芬再次来到维也纳拜师海顿。在海顿的指导下,贝多芬的音乐日渐成熟,而且在这个阶段,他也开始大量接触名流人士,为他以后的维也纳生活做着准备。

尽管在这一时期,贝多芬的音乐提高了不少,可是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特别是受到金钱方面的压力,生活上也不尽如意。这些痛苦的经历,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影响着贝多芬,就是在他声名远播已经被全世界认可之后,他还是那样的爱好钱财。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爱情一直是人们探讨的乐趣。贝多芬一生走过57个年头,却终生未娶。其实,他是有很多机会的,可是都被他自己亲手扼杀了。贝多芬的身材和长相尽管不尽人意,然而在维也纳时,他的身边也不乏一些具有贵族血脉的上层女性。像我们熟知的朱列塔·圭恰迪尔、泰雷兹·德·布伦威克以及特蕾泽都曾经和贝多芬有过一段爱情故事,而且贝多芬也曾经为她们写过不少音乐作品,但是这些爱情最后都无疾而终。

有人说,贝多芬的一生除了音乐之外,都充满了不幸。这位巨人,生于贫困之家,终生被钱财牵绊,即使后来自己赚了很多钱。而且他一生未娶,在音乐生涯达到最顶峰时失去了听力,从此他没有了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晚年的贝多芬也是生活凄凉,兄弟的离世,病痛的增加,经济困难的加重,和弟媳争夺卡尔的官司,一次次的事件都让贝多芬深受折磨。

然而这一切,更加衬托出了贝多芬音乐的伟大。其实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并不算高产,却一次次的都有突破。特别是在他听力完全消退之后,他更写出了很多的传世经典。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耳聋后,指挥一场自己的音乐作品演奏,所有人都被他的最新作品震撼了,掌声经久不息,中间有很多次鼓掌声甚至盖过了音乐声。而这一切贝多芬并不知晓,他还是那个完全沉浸在自己音乐中的贝多芬,直到身边的人让他转过身来,他才看到这一幕。

这时的贝多芬,已经不仅仅是音乐上的巨人,也是和命运之神成功搏斗的巨人。

1827年,贝多芬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那一天的下午,就像很多年前他第一次登台演奏的那一刻,让整个世界从此记住了这个伟大的名字——贝多芬。

埃德蒙•莫里斯的这本《贝多芬传》和罗曼・罗兰的版本有些不少的差别,作为一名钢琴师和音乐学者,埃德蒙•莫里斯对贝多芬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作者对贝多芬研究多年,掌握的历史资料也相对充足,通过作者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贝多芬。

文/颜先生

《贝多芬传》读后感(三):带你了解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带你了解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读《贝多芬传》/by烟波浩渺1980

作者埃德蒙•莫里斯(Edmund Morris),美国知名作家,最著名的是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和里根所作的传记。他还是一位钢琴师和音乐学者,对贝多芬研究多年,掌握资料充足,对贝多芬作品理解颇深。

由埃德蒙•莫里斯所作贝多芬的传记,非常自然带有分析加赏析其音乐的部分,引导门外汉也能领略流传于世的贝多芬众多名曲特别之处,得到更深的理解。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受到众人的追捧?好的什么地方?书中说贝多芬对于即兴创作确实分外热情,但是我们只能坐着时光机回去领略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就只能在书中的文字想象曾经惊艳维也纳的贝多芬是何等景象。

作者整合关于贝多芬众多传记资料和来往书信,书写成此书,既有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对贝多芬分析解说,新奇的便是对贝多芬众多名曲的乐评。这是一本了解贝多芬和其音乐作品的基础读物。

在书中你会发现一个天赋异禀、孤独、自恋又自信、勤奋的贝多芬,在音乐的创作方面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天才,作为凡人他和普通人也一般无二,例如对金钱的重视、对兄弟之间感情的处理、对赞助者的叫骂。

严苛酗酒的父亲,神经质又多病的母亲。童年缺少母爱,受到父亲疯狂的训练钢琴,少年成名,青年一度财政紧张,他的音乐似乎刚开始不为上流社会所接收,似有江郎才尽之感,但是贝多芬从来不妄自菲薄,勤奋加天分,再加上心毫无旁骛的对音乐执念,出于对自己天赋的自信成立自己独立的音乐工作室,过上了自主创作的道路。之后的岁月,贝多芬的作品时而轰动全城,甚至声名远播,但是时而不会被人接受,他的音乐主张从来不因循守旧,创新、激烈、新奇,贝多芬说我的音乐是写给未来的人听的。从纯粹的悦耳之音变换到狂野的暴力。果不其然,他预见了自己未来的成功,就如同莫扎特预言的一样。

书中可见的是,当时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重视,这种氛围是令人羡慕的,这一切是源于对音乐的尊崇,所以维也纳当之无愧的音乐之都。贝多芬困于财政赤字,曾发出威胁说要离开维也纳受聘外国职位,热心的埃尔德迪夫人警告某些贵族,联络了三位贵族为贝多芬提供了一份高达四千“弗罗林”的年薪,前提是他承诺永不离开“伟大的奥地利皇帝”的领土。实际上贝多芬心里从没有想过要离开维也纳,因为耳朵因为内心,他要做的也仅仅是威胁。但是当时音乐界的核心人物还是给足了贝多芬十足的面子,也是折服于音乐的魅力,用金钱和尊严留下了这位巨人,此后贝多芬从未来开过维也纳。

关于贝多芬的事情,有两点是最受人关注的。一是“失聪”后的音乐创作诗如何完成的?二是终身未婚的原因。这两点在书中很自然的展现出来。贝多芬确实无愧于“乐圣”的称号,再给韦格勒的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对不能是我完全屈服,无法将我彻底击垮。这是贝多芬对于命运的控诉,反而在他失聪后创作出更多的传世名曲,虽然他听不到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但是在头脑中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创作的乐曲,因为在贝多芬的脑袋里流淌的就是音乐之河。

贝多芬的情史自然经常为人津津乐道,贝多芬之所以看起来是那么的纯粹和孤独,同他少年缺爱有关系,不知道如何去爱,不会表达爱意,到后来因为“耳疾”更害怕与人交流,都是有关联的。童年被父亲毫不怜惜的训练成天才钢琴高手,弹错了受罚被关进黑屋,以至于成年后都不愿意书写父亲的名字。母亲也少关注他,体弱多病,如此一般的童年往事在他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成年后也无法消退,不信任弟弟,当弟弟结婚后,贝多芬便辞退不用他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可见一斑。但是对于“侄子”的偏爱,同弟媳抢夺抚养权,又见亲情的一面。

关于被对方爱慕的女性中比较知名的有朱列塔•圭恰迪尔、泰雷兹•德•布伦威克、特蕾泽等等,贝多芬对他们的爱意,表达在音乐中和书信中,不巧的是这些恋情都是无疾而终,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又能理解。想来最难琢磨的便是人心了。对于贝多芬来说音乐便是他的一切,成功在此人生也在此不足外人道。

这本传记在整理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之外,增加了对贝多芬音乐的解说和赏析。我国惯有的:把解析“诗”的作品称为诗话,把解析“词”的作品称为词话。如今用来解析“交响曲”之类的书暂且称为外国“曲话”吧。

57岁的贝多芬,短暂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美好的乐曲,交响乐《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月光》、《暴风雨》、《致爱丽丝》,他师从莫扎特、“爸爸”海顿,集古典主义的大成,又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开创者,充满传奇的一生,他离群所居,没有知音、朋友,天才总是孤独,但是对于命运的抗争,永远值得敬佩的。

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

《贝多芬传》读后感(四):伟大的音乐家

——从一封令人辛酸的遗书解读贝多芬

如果你碰到这本书,请你先翻开第80页,那里有贝多芬1802年,也就是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写给弟弟们的一封信,那是一封充满心酸笔触的遗书。“噢,你们这些以为或在背后说我恶毒、固执和厌世的人啊,你们误会我太深了。你们不知道我这样表现背后的隐秘缘由……”

三十二岁的贝多芬,脾气暴躁,言语恶毒,而且开始为钱而放弃道义,创作音乐水平也时高时低,这一切都有一个隐秘的缘由。

“六年了”(也就是二十六岁的时候)“我一直绝望地受到疾病的折磨,无知的医生也加重了我的病情,年复一年,我都被他们欺骗,觉得自己可以康复,但现在终于被迫面对现实,我的病好不了了”。

此时的贝多芬已经被耳聋的疾病打击着,但是,仍然强打精神出入上流社会,创作大批作品,维持着自己天才神童的地位。但是,备受疾病困扰的他,无法向人倾诉,还要刻意隐瞒这一事实。如果,他的状况被人知晓,很可能他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他的状态,究竟对他意味着什么?他的内心究竟有什么样的苦痛彷徨?他在信中写道“虽然我生来就是暴脾气,也喜欢社会上的各种娱乐活动,但很快我就必须离群索居,一个人生活了,我没法对别人说:‘说话大声点,喊出来,因为我是个聋子’。对我来说,将不能在与同行放松地在一起,不能与他们进行高雅的讨论,不能与他们交流观点。我必须像个被流放的人一样,独自生活。如果我靠近他人,就会有一种炽烈的恐惧感攫住我,我害怕我的病情会暴露、被他们知晓。”

对于一个普通人,在这个年纪的耳聋疾病一样会被打垮,何况贝多芬是一名音乐家,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才华,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被莫扎特和海顿两位音乐大师评赞为难得的音乐天才,这时候的他该是多么悲哀的时刻。

“啊,我怎么可能去承认这在我身上应比在别人身上更加完美的感官有缺陷呢,这种感官能力曾在我身上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这封信的感触,源于一个事件,贝多芬躲在农村的时候,好友邀请他聆听牧羊人优美的笛声,而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听不到别人所听到的优美歌声,他的内心恐慌、低沉。

“这是何等的耻辱啊!类似的事件把我逼到绝境,如果再多一点,我可能就得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笔者受到的感动,也许这一封让人落泪的遗书还不足以描述。我偶尔翻到这页以后,按照惯例去查找了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朋友们,这才发现,在这封信后,也就是贝多芬耳聋疾病一点一点折磨这位音乐家的时候,他的作品已经上升到无可比拟的高度,两年后《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致爱丽丝》、《月光曲》应运而生,在他晚年完全耳聋时的《第九交响曲》更是让人震惊,你怎能想到这些著名的曲子,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从贝多芬的心中流淌出来的。

我开始一首一首聆听着天籁般的音乐,雄浑的力量在音符,也在我心中流淌。这时,我所听的和以往所听的同一首曲子有了不同的含义。我可能听不懂什么是主音、延留音、也不懂什么是突强、狂飙突进。但是,一首首曲子听得我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患有耳疾的音乐家如此顽强,是一位音乐家的狂热和执着吗?!正如他信中所说——“是我的艺术让我这么做。啊,对我来说,在把我内心体会到的一切都表现出来之前,我是离不开这个世界的。”

贝多芬有他的不完美。但是,他的不完美已经被他完美的音乐掩盖了。已经被他对音乐的热爱掩盖了,已经被他强悍的执着掩盖了。

所以,想看这本书的朋友,请你先翻到80页,那里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破茧成蝶的过程,它带给人先是心酸,然后是沸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