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1000字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1000字

《弘一大师传》是一本由陈慧剑著作,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80,页数:3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一):读弘一,不可不读陈慧剑的《弘一大师传》

推荐喜爱、尊敬弘一的人来读读这本经典的弘一大师传。

不得不说说这本书令人敬重的作者陈慧剑居士。陈慧剑居士是台湾一位很有名望的僧传作家,《弘一大师传》是他的代表作。这本书是他花了三十多年创作、修订而成的。就现在的作者来说,很难有这样的专注力和功力了。该书应该成为,也已经成为解读弘一大师一生传奇的经典作品。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二):若对弘一法师感兴趣,推荐一读。

整本书比较平淡,后半部分读起来有些枯燥(似流水账)。不过,读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很感动的内容,弘一法师一生的行仪自是不必说,高山仰止,庄严殊胜 顶礼赞叹。

还有感觉那个年代的人们 知己相交大多是深厚且纯朴的,真好啊。

读书的过程,心里一直是安宁平和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受弘一法师的行仪所感染,于是读着书的我,也慢慢安静下来。

之前读过丰子恺先生怀念李叔同先生的文章,生动有趣 情意悠长,非常喜欢。

我想如果弘一法师的传记是由丰子恺先生来写,应该会特别好吧。但由于种种原因,先生为法师写传记的机缘没有成熟。我心里是有些遗憾的,不过 也告诉自己 没关系 随缘惜缘莫攀缘。

还是感恩能读到这本传记,感恩作者的辛勤付出 和众多助缘,使这本书能在大陆发行,并且我能有幸读到。

若对弘一法师感兴趣,这本书 还是推荐一读。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三):随缘~

因缘:

8月初,伯母给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剧票让我们去看,一下子喜欢上了,决定多尝试期他形式的演出。回来选剧时,自然而肯定的预订了话剧“聆听弘一”,心中一直向往,但一直未能实际接触的题材。也是因为这部剧,决定去图书馆看看,找些背景材料阅读,也开启了近期的阅读之路,包括douban笔记这个事。一连串的事情,自然而然,就像书里写的那种因缘注定。

内容:

如作者自序,这是一本文学作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了解大师,就是传记,不用那么严肃。对我起到了普及作用,知道了大师的一生的故事,心性和坚持,侧重于大师生活中发生的事,而不是他的主张,或著作,对我足矣。

对大师,我的几个关键词:

1,专注和投入

2,自律和自醒

3,随缘

后面也许还会顺着这个引子,再阅读一些佛学相关内容。目前还停留在丰富知识,不是信仰范畴。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四):山就在那里,靠近他,也等于庄严自己

陈慧剑写的《弘一大师传》我读了一个多月,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直到国庆节期间才读完。 因夜读结缘这本书,虽然夜读共读时间已结束,把书读完却是一种应当。 那段时间,浸沉在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生里,有时喜悦,有时感叹,有时沉默,有时会心。于凡尘俗世中的我们,他就像一座青翠的远山,可望而不可及。可即便如此,山就在那里,靠近他,也等于庄严自己。 在他灿烂的前半生,是属于艺术彗星李叔同的时代。正如他的日本妻子所说,他做一样完成一样。他看得破,忍得过,把自己铸造成一种东西,生命的虔诚与与器识加上智能,他的作品直到今天,也依然光彩灼灼。 比如他写的诗词,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还是那么打动人心。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早秋》)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春游》)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悲秋》) “这个世界,我总要来。”从一位贵胄公子爷到轰动一时的艺术家,再到一名云水孤僧,他的人生除了供人猎奇和感动,作为普通人的你我,其实也可以在他的言行举止当中,有所获益。 比如他的“改过实验谈”:人要虚心、慎独、学会宽容、学吃亏、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等言,语平凡,而意深邃,有心人如若能听得一些,也会受益良多。 此外,弘一法师在弘扬佛法时常以自身修持和众人说,出家人要学会惜福、习劳、持戒、自尊。 佛法并没有那么高深,有时就是那么日常。弘一法师和他敬仰的印光大师,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惜福,什么是习劳。 大师说,吃饭吃干净,不留剩菜剩饭,这叫做惜福。 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次去外面吃饭,一碗汤、一碗米饭、一碟自助调料,总会根据自己的饭量来打饭,吃得满足,也吃得干净。看到店家嘴角边的微笑,你也会感到一些淡淡的幸福。 人生如朝露,无论是红尘中,还是红尘外,都要走这一遭。有人一生庸庸碌碌,有人活出了一番气象,一种境界。 某个夜晚,独自去到深圳湾公园,看月亮高高挂在天上,鼻尖下是带着腥气的海水的味道,在一张长条石凳上坐了好久,回望来处,初心不悔。带着平静,遥看远处的点点星火。

《弘一大师传》读后感(五):繁华枯寂,悲欣交集

前段时间前读完这本《弘一大师传》,真正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传奇一生有了浅要的了解,终于不再仅仅停留在“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的感叹中,终于也不再是普陀山小导游的热门视频介绍层面中。沉淀两周写这篇书评,书评的名称恐怕只有“悲欣交集”最贴切!

悲,似乎涵盖的内容太多,既是佛道里的慈悲普渡,又是为自己繁华半世心无所处而悲伤,还有与自己、与众生的和解之意下的悲悯;欣,总是归到欣喜欣慰之意,为自己一步步潜心学佛的见证而欣喜,为自己一路坚持牺牲掉色身而无悔的欣慰。

一次转身,从繁华向枯寂,或者在他自己理解,最后的答案是从枯寂转向繁华?

背弃过理想,谁人都可以。世人的理想活泛、宏大、现实而且富有,谁人能找到真正的心之所“念”?而又能动念抛却一切?一念间想到真正贾宝玉历经红尘怕是也没法抛却执念的,因为这种抛却是被动的而不是潜心去主动选择的,再说这种历经尘世滚滚遁入佛门的书中、剧中倒是很多,选择自己繁华转身苦修律宗而有所得的,不知道弘一大师是不是古今一人了。

读蒋勋细品红楼梦时有个最大的收获,说一旦真正为之心有所动,触发到自己内心的时候,所有的名誉利益都不重要了,人会彻底的改变。他以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例,说作为曾经的中兴之君,自从遇到了杨玉环而成了“后衰之主”,也许正是因为那初见面时的闪念,或者说是种“生命的自觉”,忽然发现从前的自己了无生趣,忽然觉得生活应该彻底另外一个样子。村上春树说自己因为棒球飞向自己眼睛的瞬间立志成为一名作家。自己在汶川地震飞奔逃命时的一瞬想来很是个觉悟的时刻,可恨当时只记得内心不甘死在此地还有记起重要亲人了。遗憾的是这本传记没有写弘一大师的觉悟时刻,恐怕无从得知了。

这本书经常提到李叔同的好友夏丏尊,好巧不巧,读下一本书王鼎钧的《关山夺路》也曾几次提到得益于夏的帮助与指点。世间缘法,不可言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