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是一本由吴小莉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2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读后感(一):厉害人物说话就是不一样

柳传志:作为企业掌门人首要得考虑的是企业如何活下去。答案就是得把碗里的饭吃到嘴巴里,之后再去做好锅里的饭。高科技公司的麻烦在哪儿?就是人人都想领跑,但是只有一家在领跑。当我们想领跑的时候,要对自己的势能有充分估计,然后再往前看,要把定战略这套东西研究得比较透。

马云:在20世纪的工业时代,所有的企业都讲究规模、讲究大、讲究标准,现在企业都开始讲究小、讲究特色、讲究附加值。未来一定是小企业越来越好、大企业越来越累的世界。中国小企业的时代要来了,而且必须要来。如果小企业时代不到来,中国的经济将永远在打圈。

马蔚华:金融业,它每时每刻都受着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的影响。如果你不跟上这个变化,那么你的产品和服务就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银行必须适应这个变化,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你只有走在变化的前面。

宗庆后: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老百姓需要的日用品,是制造业生产出来的,这些需要永远在,所以我认为制造业它永远不会衰退。关键是制造业怎么去创新,怎么去降低成本,怎么去提高使用的附加值。渠道为王,电子商务到后面发展如何,我认为还是有疑问的。我认为传统渠道是不会消失的。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读后感(二):卓越,悠然地生长

曾经靠穿短裙踩高跟鞋扮成熟的小姑娘吴小莉,肯定不会想到她能有机会报道香港、澳门回归,与中国两会建立长达十七年的“约会”。每个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机遇,没有刻意为之,却都步步合拍。靠的就是多年的坚持,就是多年的沉淀。

书写《与卓越同行》,看似突兀,其实跟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密不可分,与多年的淬炼和学习密不可分。优秀的企业家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缺席的一股力量,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经济更远的地方。吴小莉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让她有机会又一次和“大事”站在一起。这件大事会在三五年内,从商业领域发酵、演变,影响广大的群体。

在外人看来,吴小莉是一个十足的女强人。可她对自己的诠释却是:“强而不悍,柔而不媚”。卓越的工作成就之外,她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幸福女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入世又遗世,悠然见南山,恬静地品味着人生。

1998年全国两会召开,朱镕基总理一句“你们照顾一下凤凰电视台的吴小莉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让全国亿万观众记住了一个名字——吴小莉。但吴小莉表示“那次点名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我还是在努力的工作着,它也没有改变我太多的生活,我觉得这才是人生的正轨。”吴小莉的作家朋友刘震云评价说:“如果吴小莉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的话,这种对于世界宠辱不惊的心态,一定会推动她在这个世界上走得更远。”

“过去已成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是上天的赐予。”吴小莉坦然地面对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缺失。可关于未来,她仍然有许多的安排。最好的体现就是对女儿的教育。我不给女儿设定未来的路线,但是会跟女儿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和人生感悟。她会跟女儿聊天,会给女儿写信,甚至是等女儿长大一点才会看的长信。工作再忙,她也不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女儿。这是活在当下,也是看向未来。

在事业与家庭中平衡行走。吴小莉这样定义自己的幸福:首先爱自己,觉得自己很可爱;再找到一个爱自己的人,除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之外的人;如果有机会生出一个也会无条件爱你的孩子;寻找到一生热爱的志业。而如今,吴小莉的事业、婚姻赚了个满堂彩,是个掉进蜜罐里的幸福女人。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读后感(三):努力和坚持是为美

热情、冲劲、骨子里的好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让吴小莉高中时就立下选择当律师或者记者。至于是要做律师还是记者,她就交给了高考做决定,将大众传播和法律系作为志愿的她,最终进入当时台湾培育出多位著名电视人的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就读,并立志当一名记者。为此,大学期间她就主动联系到多家媒体实习,并曾担任校杂志《传播者》主编。为采访某小学校长,曾在门外徘徊半小时之久不敢敲门;曾为采访作家朱秀娟而翻遍她的所有作品……这些胆大心细的采访活动,她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自己认可的工作理念。一路走来,“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这依然是吴小莉作为传媒人一直在坚守的理念。她渴望观众尊敬的不是她背后的电视台,不是她手上的麦克风,而是她这个人。

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在台北父母的庇护下,还是只身去香港闯荡?是选择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美丽可人的单身贵族,还是放下工作全身心回归家?当事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是寻求稳定,还是继续开创?吴小莉不是没有纠结过。这可能都是她喜欢的,但总有最喜欢的那一种方式,总有从高中时就立下的愿望在不断驱使着自己。

如果说选择是开端,那么努力和坚持就是过程。吴小莉从1988年走上传媒之路开始,从记者到主播再到副台长,一次又一次地闪耀,成为观众心中闪亮的明星。

而光鲜亮丽的舞台后面,是我们看不见的执着与努力。

大牌主持人约访也有约不到的时候。没有谁能够一呼百应,叱咤风云。吴小莉遇到这种事的时候,都会很淡然,在她看来,这并不代表失败。这只是一种过程,只是在提示她仍需要不断努力。一次没有约到再约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她始终坚信“还没约到只是采访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已”。

在《九七回归60小时播不停》时,吴小莉就连续3天带妆作业,诱发严重的皮肤过敏症;采访朱镕基总理欧洲之行,她集采、编、播音、发稿于一身,累到几乎脱水休克;有时《小莉看时事》节目因忙碌无法及时完稿,急得她痛哭失声,哭罢再挥泪上阵;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会悲叹“我实在顶不住了”,可事过之后,她照样笑容可掬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中,吴小莉就要挑战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选择对话商业领袖,畅谈中国未来经济五年脉动。吴小莉曾说,转身离开很容易,坚持却很难。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走一条不容易的路,但放弃你所热爱的就是零。坚持和留下虽是最艰难的选择,却是可能让你不后悔的选择。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读后感(四):从宏观了解行业知识的一本书不会

这本书被很多人推荐过。我会在凤凰卫视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的节目里选择书单。这本书,梁文道用了两期来推荐。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

我的阅读目的就是希望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希望自己在宏观上能够对中国经济生活有一些认识,对行业有初步的了解。读完,我认为我达到了我的目的。

通过吴小莉与六位行业龙头企业的大佬对话,我对IT行业中的PC电脑领域,对电子商务行业中的阿里巴巴企业,对银行行业的招商银行,对农业行业的刘永好企业,对快消行业饮料领域的娃哈哈企业,对移动运营行业都有了比较初步的了解。

柳志传的联想。我学习到了要了解自己的真实状况,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对外在变化的事物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企业要做到留住人才继续发展,要不靠提高企业的利润,提高毛利。要不要有人文关怀。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可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拥抱新事物是对的,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新事物才对自己有帮助。柳志传为人厚道,勤奋读书。我这是要学习的。

马云的阿里巴巴,从中我学到了人要把自己照料好了才能照料好别人。做人要不断地消灭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弱点。弱的时候要给自己信心,强的时候要打败自己,永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要对自己残酷点。看人,要看他们倒下的时候是如何起来的,要看他们在失败中学到了什么。这个跟杨澜的看法一样的。人要有抗压能力有失败后爬起来的能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第一步应该是看市场,看需求,然后才去控制成本。这样才能够赚钱。

招行,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创新,要发展移动支付端的业务,要积极拥抱变化要寻求出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的发展,让银行业面临洗牌。这一切都要看决策人的眼光和战略。

农业的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行情会发展,价格会上涨。特色农业,有机农业会有发展。产业化的生产才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果然是很多东西都要看国内,因为中国现在就是在走国外有一些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国外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国内目前的发展状况。

快消行业的娃哈哈企业。传统的制造业还有生存的很大空间,毕竟这才是生存资料制造的行业,这是实业。踏实做事,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拥有全产业的生产链。娃欧商城,奢侈品的商城。

常小兵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运营商。面对诸多挑战,永远在追赶变化。即使这样,也要拥抱变化也要不断探索出路,合作,创新。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感觉我需要在日常里慢慢让自己接触更多这个世界的资讯,不断了解为自己充电。但我想,最根本的是我对自我的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和经济,愿景等等。

同时,我也侧面了解了,读书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增值的渠道。是一个最好的渠道。我将要不断地读更多的书。我坚信我的未来一定到达一定的高度。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读后感(五):书中关于马云的部分尤其值得一看

和柳传志一样,在年轻创业者群体中无人不知的“神话级人物”马云也在强调当今的时代巨变。而他在这场巨变中的着眼最深的是“小而美”。他将小企业文化提升到国家经济基础的地位,说,“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不是企业有多大、大企业有多少,而是小企业有多好、小企业有多美、小企业有多个性。”“在20世纪的工业时代,所有的企业都讲究规模、讲究大、讲究标准,现在的企业都开始讲究小、讲究特色、讲究附加值。”未来五年的我国商界,马云认为,企业优先考虑的不再是成本,而是市场。定制化消费是未来将会逐渐形成气候的主流消费模式,因而企业文化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和命运的关键。他特别强调一点,“未来的小企业拼的不是资产,而是信用。”因此,在即将到来的小企业时代,企业们的当务之急,便是“做味道”,做出个性鲜明、讲究信用、定制化功能完善而强大的“味道企业”。

针对阿里巴巴和淘宝,信息化电商平台这个概念不可规避,这个概念又牵出了“数据”一词。数据时代并不是个新词,然而在马云的逻辑里,未来数据时代的核心将由“数据分享”代替“数据分析”。在马云看来,“数据分享”的意义在于将“死”的数据交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分析,从而转变为“活”的价值。用马云自己的话说,“未来5年、10年,由于互联网产生了大量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会所在。”

提到数据,不得不提到隐私和信用。互联网社会中无法规避的最大缺陷和挑战正是信用体系的亟待完善。“隐私问题是数据时代必须要跨过的一个坎。”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须建立在“五大体系”——商业社会信用体系、市场体系、金融体系、大物流体系、数据体系——的基础上,它们将架构成我国的整个商业基础。因此未来五年,马云的想法是“干脆就做一些基础工作。”

撇开企业不说,关于马云本人,吴小莉看到的是他的活力与冲劲儿,看到的是他所代表的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明天。“马云对未来的留言充满哲理:相信未来。”而吴小莉更欣赏脚踏实地的态度。正如她说:“但我还是喜欢他(马云)私下对未来的描述。他(马云)说:年轻人如果心存对未来的崇敬、对今天的认真踏实,对昨天的感恩,就会有机会。”

吴小莉对马云的观察似乎与柳传志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是收敛光华、不卑不亢,充满了中国传统道儒的“中庸”思想;前者则如乔布斯一般的锋芒毕露,勿论输赢,求的是一份无悔的闯劲。如同马云对自己也有着的徘徊不定:“卓越者”与普通人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谁都可以是“卓越者”,谁都可以是普通人。吴小莉在书中写道:“一方面,他在人前是如此的自信,每每做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警示;另一方面,他又习惯性把自己缩紧放低,极力把自己形容成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马云)说:‘我是误以为我在7000米的高度,说不定我只有3000米,我可能是误以为,因为人啊,很容易把自己看高,也很容易把自己看低。’他是如此努力地让自己保持警醒。也许他早已意识到,坐在刻满了‘完美’、‘奇才’字样的偶像神坛之上,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