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读后感100字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读后感100字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是一本由[清] 曹雪芹 原著 / [清] 程伟元 / 高鹗 整理 / 张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0元,页数:21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读后感(一):纠错

12页“都云作者痴”,13页“谁解其中味”,正文成了批注;18页“菱花空对雪澌澌”应是正文,成了批注;26页“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应是仿宋体,而不是宋体;76页批注“列藏本作含露泪”应是“列藏本作含露目";584页批注“假份”应是“假扮”;1656页批注“七十八下”应是“七上八下”。其他正在阅读中。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读后感(二):林黛玉是倾向左脉的典型代表

霎哈嘉是自然而然之意,瑜伽意指联合,霎哈嘉瑜伽意思是自然的联合。通过霎哈嘉瑜伽冥想,你会认识人体精微能量系统 (Subtle Energy System),它对应医学上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系统。人体精微能量系统主要由三条经脉、七个能量中心和灵量所构成。

灵量(昆达里尼,古称拙火)是人体潜伏的巨大潜能,卷曲在位于脊椎末端的三角骨中,梵文称作Kundalini。透过霎哈嘉瑜伽,可以唤醒我们沉睡的灵量,从而拓展我们的知觉意识。

三条经脉反映在神经系统的三个方面:

左交感神经:左脉(阴脉)对应过去。左脉阻塞会引起人懒散,情绪化,忧郁。

右交感神经:右脉(阳脉)对应未来。右脉阻塞会引起人亢奋,发脾气,失眠。

副交感神经:中脉对应当下。

先了解自己的生理和人格特质,看看自己是偏左脉(过度使用左交感神经系统)还是偏右脉(过度使用右交感神经系统):

一、倾向左边的人性格特征:

●比较内向,他们感情丰富,却怯于表达出来

●多愁善感,比较情绪化容易顾影自怜。

●较有艺术气质

●比较容易相处

●不喜欢去主宰别人,无事生非

●性格怠惰,做事优柔寡断

●容易受别人的支配

二、倾向左边的人身体特征:

●寒气比较重,比较容易怕冷

●身体一般显得不够强壮

●得到“自觉”后左手不容易感受到能量

偏左脉的人在现今竞争剧烈的社会,成就往往有限,严重者会有抑郁症、强迫症、心脏病,更严重的会有癌症或自我毁灭的倾向。

三、倾向左边的人典型代表人物:林黛玉

四、调节方法

偏左脉的人要调节到左右脉平衡,可以利用土元素和火元素来清理左脉。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读后感(三):无材可去补苍天

历时一个半月,读完第六遍《红楼梦》,这是我拥有的第四套《红楼梦》,推荐的阅读顺序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平装《红楼梦》、商务印书馆《新批校注红楼梦》、浙古出版社《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和青岛出版社《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此次阅读最大的收获是对后四十回的优与劣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劣的地方主要是立意和文笔,集中体现在对宝黛情的理解流于表面。

一、大旨谈情还是大旨谈婚

续书作者把宝黛爱情悲剧简化为婚姻悲剧,不明白何为知己之情,何为体贴工夫,何为“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于是在后四十回出现了宝玉劝黛玉别弹琴“从没有弹琴弹出福贵寿考的,只有弹出忧思怨乱的”,但在前八十回宝玉一眼就认出《桃花行》出自黛玉之手,“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但并没有阻止,因为宝玉理解黛玉的哀愁,理解黛玉的表达方式;同样续书写通灵宝玉遗失后,黛玉“想起金玉旧话,反自欢喜”,作者忘了在《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里曹公借袭人之口讲出了黛玉的心声“你同妹妹拌嘴犯不着砸玉,倘若砸坏了,教妹妹心里脸上怎么过得去”,在宝黛心中都把对方放在高于自己的地方。所以脂评戚本第三回回末评讲得好: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宝黛一个是“情呆”一个是“情痴”,而在续书作者笔下一个俗不可耐一个自私小气,真是呜呼哀哉。

二、永续仙缘还是互不相扰

这牵扯到宝黛下凡的目的,神瑛侍者是“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是了结灌溉之情,“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是宝黛之间的因果链条,一旦泪债偿尽链条就会解开。所以,我觉得贾宝玉最后一次神游太虚幻境应该会知道前尘往事,明白即便是林黛玉也不属于他,“天上人间再相会”的美梦就此破灭,真正“悟空”。续书忘了前因,于是各种“永修仙缘”的论调层出不穷,此处点名写《红楼梦抉隐》的洪秋蕃,鼓吹得最为热烈,难道他忘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吗?

三、分内之事还是不能乐业

宝黛的悲剧集中体现在爱情悲剧上,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是成长的悲剧:人永远无法成为他们自己。宝玉喜欢“无事忙”,最不喜欢“经济学问”,林黛玉喜欢读书写诗,对针黹纺织没有兴趣,他们都要为自己的心,对社会分派的角色任务都是“不能乐业”。张爱玲说得好“中国人的伊甸园都是儿童乐园”,成人世界是如此暗淡,各种以前看上去牢不可破的承诺又是如此不可靠,宝钗可以吃冷香丸压制自己的天性,宝黛却做不到,于是一个出家一个死亡,他们在世俗世界的存在都终结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礼”,像宝黛这种“为的是我的心”的人永远要承受情和礼的冲突,他们在哪个时代活得都不会轻松。所以黛玉才会问“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很清楚自己的归宿。

另一方面,续书当然有可取之处。一是除了个别人的结局与判词有出入,如香菱、探春和巧姐,情节基本能与前文合榫;二是只要不写宝黛,以黛玉之死为分界线,此后的文笔就有触底回弹之势;三是备受诟病的“延世泽”和“兰桂齐芳”,在许多读者眼中形同儿戏,但通过此次阅读我同意编者的判断:如果是一本残书,《红楼梦》可能湮没无闻;如果不“颂圣”,《红楼梦》可能难逃“文字狱”的厄运。续书作者和程、高在保全《红楼梦》上有大功,这既是幸运又是悲哀。

最后还要感叹,宝黛的才不是现实需要的才,这也是曹公的困境。一方面哀叹怀才不遇,“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才华无比自信,写就了不朽的《红楼梦》,继三曹之后,让“天下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占”。和宝黛一样,曹公勇敢地选择“做自己”。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4册)》读后感(四):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简评

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简评

文/荞麦花开

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可谓集红学评点派之大成。张俊为师,沈氏为弟,师弟著书,一般惯例,师父牵总,弟子操役。故此书恐主要成于沈治钧手。

此前之批点本,如蔡义江《增评校注红楼梦》,主要征引之前人批点,为各本脂批,并间下己见。而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之所征引,除脂批外,尚有王希廉、姚燮、张新之、陈其泰、洪秋蕃、蔡家琬、黄小田、王伯沆等自清至民各大评家,可谓一书在手,数百年评点尽数我有。

但此书并非各家评点之简单汇集,每条批注,沈氏取舍之际,自见目力心力。其自所评批,往往为对前人评批之“再批”,取对话前人之态,成沈氏一家之说。

沈氏专业为明清小说研究,故其批注,能大量征引明清说部、笔记、史乘等材料,与红楼互相参证,颇证红楼可补有清一代社会风俗(尤其八旗世家礼俗)之史,杜诗称“诗史”,《红楼》足称“稗史”,而无愧也。

此书批注,颇能溯源。譬如注“风月宝鉴”,一般注家,注完字面意思,完事儿。沈治钧则勾探出“风月宝鉴”之意象在明清小说、晋唐俗说、佛门常谈中之渊源,明其“原来有本而来”,颇有钱锺书学术之神髓风味(沈氏批注,多处征引钱锺书著作《管锥编》、《谈艺录》等,是沈君于“钱学”,造诣亦匪浅。以“钱学”入“红学”,红学家中恐不易见),如此批注,方可谓之“学者批注”,非博览饱学之士,不克办也。此方是批注《红楼梦》;而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虽亦引征繁富,但多为曹雪芹及其家人甚或祖宗十八辈儿无关之事——如此只好名曰《曹雪芹新证》,甚或《曹氏家世新证》,叫得什么《红楼梦新证》!

沈氏为明清文学研究专家,故其评批红楼,多引明清说部互参,是其长处。然清史似非专业。譬如第九十九回阅邸报老舅自担惊,沈氏批曰,“凡进呈题本,须经内阁票拟谕旨,得旨后批红,即交付各相关衙门执行。”——按票拟、批红,此为明朝制度;清代制度,乃为军机处承旨,转内阁谕各部执行。

沈氏评点,亦偶一及于民初以来红学各家,如引征鲁迅、胡适,称道俞平伯、张爱玲,暗刺周汝昌、刘心武,推赞嘲讽,庄谐杂出。

沈氏此书,多引吴宓、钱锺书师徒之论,吴宓《雨僧日记》、钱锺书《谈艺录》、《管锥编》多处征引,是为他种评本所未及者。

沈氏批红,不泥守古代文学疆域,凡资发明,胥皆征引,如竟引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词作“更休问绛珠移后,泪难浇,何处托孤茎”,以状黛玉仙界形象。颇有不拘一格之妙。

此书评点笔锋,且不止于文学文字,乃及于电视剧集。则批者之“不拘一格”,乃更在打通文学与影视两种不同艺术门类之骑驿。如第一百十八回,狠舅奸兄拟卖巧姐于“外藩”,沈氏批曰:“众人见外藩宫人,不疑其相貌服饰,下文且有‘不像本支王府’云云,可知此处所谓‘外藩’,乃指分封外地之藩王,而非边疆及外邦之藩属。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表现此场景,外藩宫人皆奇装异服,相貌古怪,意指边外藩属,误也。”涉笔成趣,旁逸皆春,洵可赞也。

尤为难得者,沈氏于程乙本后四十回之佳处,颇多抉发表彰,较之《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于后四十回一笔抹尽,中肯平允,多矣。

此书有一好处,对宝钗、黛玉,皆能持平作论,对二人瑕瑜,皆能直书无隐。胜如欧丽娟扬钗抑黛,曾扬华、刘梦溪、蒋勋等人扬黛抑钗(看来黛粉更多),多矣。

然沈氏无视贾母对黛玉态度之不可能逆转如后书所写,苦心为后书圆此逻辑,此则笔者万难认同者也。

此书引征,亦间或错讹。如第三十八回,“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小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此句后评批:“三桌十二人,座次铺排,礼法井然。《清稗类钞》‘教育类’云:‘旗俗,家庭之间,礼法最繁重;而未字之小姑,其尊亚于姑,宴居会食,翁姑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进盘匜,奉巾栉,惟谨如仆媪焉。’”按此处两错:1.引文应为《清稗类钞》之“风俗类”,而非“教育类”;2.“媳妇则侍立于旁,进盘匜,奉巾栉,惟谨如仆媪焉”断句标点错,应为“媳妇则侍立于旁,进盘匜,奉巾栉惟谨,如仆媪焉。” 又如第三十六回,注宝玉所批“文死谏”,引李贽《焚书》语。按李贽斯语出其《焚书》卷一。而批注误为卷二。

总起来说,瑕不掩瑜,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胜过《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亦胜过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应为红楼评点史上最佳之著作,可无疑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结语:“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诚望杰构于来哲”,我们期待,未来有更胜于《新批校注红楼梦》的红楼评批著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