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的影评大全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的影评大全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是一部由Werner Weick执导,Carlo Altomar / Bruno Hesse / Siegfried Unseld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影评(一):救赎

从黑白影像中走来,黑塞如同一个圣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而行。既是一名求知者,又是一个流浪者。如同他所经历的生活,前半生是耕耘的农夫,而后半生他愿意成为一名牧者,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思想状态的转变。

他开始纯粹的思考,将思想融于文字之中,或许本质上他并没有要求太多启迪,而更多的世人,却因为他的作品得到救赎,比如我。

与黑塞作品相识,是从那本《知识与爱情》,而后在《悉达多》《荒原狼》中得到情感的慰籍。他像一个驿站,既救助了他所处年代的人们,也跨越了时光,救助了我们。就像不被任何一方喜欢,因为保持内心与自然的和谐,就会被世俗所厌恶;因为执着于人自身的探索,对人与人的关联就显得厌倦。

他一直在歌唱,无论冬夏,无论是否被欢喜,他将东方哲学的和谐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借以解决战争与冲突的问题,借以希冀年轻人“要成熟”。

“在试图改变世界之前,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随着更多人学会如何以平静和批判的精神看待世界,集体愚蠢所造成的危险,尤其是战争才会减少”。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影评(二):又过一夏,又过一冬

因为一个美好的契机,在这个夏夜开了一瓶好酒,没想到后劲如此之大,阅后默然而震撼。

喜欢这一部《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从技术到精神。

这部52分钟的片子以黑塞的一生为背景,从童年到婚姻,直至死亡,影片时间虽短,但塑造出的巨人很大,线条明朗,比如慈爱的父母,法西斯时期的流亡,两段婚姻,甚至是与茨威格为友这样的细节都给出。片子里面穿插着的火车镜头,呼啸而过的风景,抖动的火车轨道长镜头,也是我的最爱,从来不让人觉得这部片子是为了记录黑塞的什么。加上背景音乐缓慢而优美的古典钢琴,这部片子仿佛不是为了记录,只是在绘画,就像黑塞四十岁才开始学习绘画一样。因此片子本身也就成了好的作品。

再谈精神。作为一个人,很惭愧,我无法像悉达多或者乔布斯那样坦然地说,我的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我的终点从来不是终点。看着黑塞的每一步,都是对我的一次敲打,没错,他就像导师一样,质疑你的懦弱与不忠,终于让你又一次蓬头垢面地面对这个事实。

黑塞为什么打动我?我为什么因为这部片子立即认同并热爱他?我不敢说了解黑塞,但我能从片子中感受到黑塞放大并珍视个人的自由与价值。因为这一点,我们走到一起,反对战争,反对极权,反对政治机器,虽然我仍然无法拒绝承认人为统治的和谐。想起手上这本还没读完的《昨日的世界》,想起茨威格和黑塞的友谊,想到今日的世界正在沦为昨日的世界,想到统治与被统治,心中不禁压抑。不久前与一位同学交流,言必称战争无法避免,有其合理性,我只觉得荒唐而丧失人性。今天回看百年前的战斗,更认同流血是如此没有意义,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不是野蛮动物。可我再次受到黑塞的敲打:我,我们又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抛开战争与政治这些激烈而宏大话题,黑塞还给我留下一个小花园。2022年,与1997年又有什么区别?这个社会已经丧失了作为生命最基本的乐趣:人们不会因为除去杂草收获鲜花而高兴,人们不再有空低头观察石头上斑斓的花纹......可黑塞站出来提醒我们,我们是人,是生物,我们的身体里有远古的海洋和星外的光芒,我们可以感受树木的生长,流水的潺潺,光阴的变化,乐趣并不在于商品社会以内,在与我们自己。

想起结尾的诗:

Yet another summer,

Yet another winter.

南方最炎热的时候即将到来,黑塞的漫长夏日过去了大半个世纪。

此刻我在实验室的白炽灯光下匆匆写下这些,我有多久没在一个没有电子光线的黑夜里面对自己。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影评(三):那个夏天有感

很平静的看完了,中间还思想抛锚了。

1.就像黑塞本人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该为了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而阅读,与此相反,我们要再度掌控自己要有坚定的态度,要有更大的觉悟和成熟。”这种不带追求意义感,把自己交给心流、交给自然的感觉很奇特。

2.伟大文豪一定是自我的、孤独的、喜爱独处的,一定是不满足他人的,因为满足他人就意味着委屈自己,但黑塞身上又有鄙夷人类的愚蠢肤浅又有交付自己爱意的决心,仿佛不相异(但怎么做我现在没想明白。)

3.想分享一个很神奇的片段,我回答完网友1的一个问题紧接着就看到了网友2的评论,顿感神奇~

坦诚、深刻、个性。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影评(四):响彻夏日的诗歌

机缘巧合下,我被分享了这部《赫尔曼 · 黑塞的漫长夏日》。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今年好像到了时间应该遇见黑塞一样。

他的书《悉达多》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传闻就像零星小雨,缓慢滴落,每滴都带着巨大的希望,每滴都令人难以置信。”对我来说,这部影片《漫长夏日》给我同样的感触,我沉浸在他充盈光明与平和的完满形态。影片也让我对黑塞有了一星半点的了解,使之形象在我心中愈加岿然。

这部影片以优美的古典乐作为背景,穿插的图像音频,呼啸而过的火车,林寒涧肃的景色以及舒缓的旁白介绍相得益彰,就像一部动听的诗集简单描述了黑塞的一生。向你娓娓道来关于他的漂泊孤独,浪漫祥和,温良宽厚,鸿鹄理想。让人沉下心来体会他独有的平静,祗仰他,继而逐渐沦陷。

在黑塞的一生中,他亲自回复了数万封信,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拥有了一定的名望后,有义务为世界去思考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强化了他作为精神导师的形象,以一种守卫者的形象影响着大家。这样的情怀理想加深了伟人形象。只是每天成捆的信件令他感到厌倦,无休止地压迫折磨,无法完成自己的写作。把“积极影响周围的人”作为人生意义的我好像也能体会到一点点的无奈,我该更加平和地对待吧,向黑塞靠近。

“世界病入膏肓,生命不堪重负。”战争把黑塞抛进了残酷的现实中,痛恨战争的黑塞在动荡的局势中挺身前行,反对战争。随之而来的是被攻击,被剥夺,丧失了家庭财产。就像浪漫的骑士,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勇敢抵抗战争。比起黑塞的宏大的思想,我们显得愚昧可笑。

再来两张充满暖意的句子吧。近来和好友觉得人生很虚无,即使我带着所谓的人生意义,举步维艰地拖着自己前行。但是很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真正挣脱,解放不知道被困在哪里的自己。希望爱和鼓励可以让我多一些力量。

也希望我可以在这一路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自然的推动下找到自我。“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

最后附上影片结尾的诗句,也是黑塞临终前写下的。很美很美。

早早就有了黑塞的书《德米安》,去年却浮躁地没能阅读下去,直到今年才重新打开他的书,继而开始感受他的力量,赫尔曼·黑塞成了指引我找出前行道路的精神导师。

《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影评(五):《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影评来了

好久没看纪录片了,上回看还是《大法官金斯伯格》,这种人物传记没看的时候会觉得可能看不进去,但是看了就知道,从一个人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而有些思想是很令人震撼的。

看纪录片会让人我感受到一种宁静,也会对那个时代的人或事产生一种代入感,会好奇那个时代的生活模式,甚至会有向往。

看到这我才反应过来黑塞与我去年读过的《悉达多》的关系,《悉达多》这本书去年看完后就有一种灵魂升华的感觉,整部书围绕着悉达多的追求展开,最后找寻了自己。

虽然前半部分有些读不进去,但是越看越觉得这本书是有魔力的。

我们这一生可能都在找寻自己做自己的课题上无尽地探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取得真谛,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能继续前行。

看到这蛮有意思的,黑塞也要问孔夫子。

这个“心不在焉的阅读”的状态很像我大部分阅读的状态,这个形容也很准确,当我从阅读的那种大众或者说自我苛求中走出来开始享受阅读的时候,阅读也给我带来了惊喜。

自由和自我是我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感受,虽然还说不出什么高深的见解,但是这种心灵的震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