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柏拉图式》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柏拉图式》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柏拉图式》是一部由大塚恭司 / 长沼诚 / 吉野洋执导,中山美穗 / 堂本刚 / 小泉孝太郎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拉图式》影评(一):青年渚薰说(胡言乱语

青年和主角初见是在夕阳下的水边,渚薰和真嗣也是 青年的出现是为了救赎女主,渚薰是为了给真嗣幸福而出生的 青年愿意为了女主献出心脏,渚薰为了真嗣自愿选择了灭亡 青年一开始就注定结局会死,渚薰名为最后的死者 青年是个帅哥,渚薰也是 青年讲话总是语气平缓,渚薰也是 青年对主角有着凡人不能理解的大爱,渚薰也是 青年对主角的爱情无关于性别,渚薰对真嗣也是超乎性别的柏拉图式恋爱 青年周围有个认识的女生说あんたバカ?,渚薰认识个明日香

《柏拉图式》影评(二):终于看完了…

其实看这部剧,野岛的逻辑脑洞,时常会给我一种诡异之感。很多台词我无法苟同,但是也有能让人一击产生共鸣的地方,真的就是一边无法代入但是一边又鼻酸泪目。关键是野岛太懂244身上那种独特的氛围了,他知道在怎样去设计展现这个的情境,而且非常大量地去打造,去让青年这个作为吸满244氛围的角色被凝视,在每一集中的占比真的好大,真的会让人不由自主忽略很多东西,比如和女主的cp感(虽然本来也约等于没有),或者青年身上本来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有的“人性”,其实女主同样很容易作为一个某种意义上的旁观者也就是这样了。毕竟比起人性,“神”应该做的是“救赎”。同时女主和244也就更加没有cp感了

配合这个,很多人会觉得野岛对于这个角色过度塑造,神化角色以至于失真,总是这样,就像有gn说的不知道是爱他还是恨他。我一边觉得太赞同了所以骂出声一边又觉得太好了我疯狂截图这帧好美那帧也好美好美好美prprprprpr………(。

《柏拉图式》影评(三):2/4/4

一个很奇怪的契机,我为了24来看剧,结果发现剧也像为了让人欣赏24而拍的一样。唯美的悲剧,带入感Max的角色,简直就像KK的歌一样魔性。无名青年就像白樱花一样,悲伤却无法移开视线。 刚刚看了四集,哭了N次,先来这评论(但不一定是被虐哭的,有时纯粹就是被24美哭的) 我很想问野岛老师你真的没有偷偷饭着24或者KK嘛?为什么剧里到处都是24本身的影子?甚至是KK的元素?从一开始的“相遇是奇迹”到第二集的“纪念日”,第三集“即使痛苦的夜晚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夜晚要好”直接让人想起24自己写的“不想连痛苦都忘记”……最可怕是那个偷东西的女配,少年偶像,早熟,很小就可以在镜头前摆出性感的姿态,却因为早早看透成年人的世界而变得内心很破烂……这真的不是在暗示什么吗?如果不是某人还有强悍的另一面和怪物一般的天赋,是不是也会走向这样的悲剧? 时隔二十年写出的角色几乎就像是为24量身定制,剧作家却说至今也搞不懂刚君,还有一个人也说至今也搞不懂24,那个人和他共度了大半的人生。我也搞不懂24,但是我疯狂迷恋他,也许人都一样吧。

《柏拉图式》影评(四):真的是天使

前一天下午才看完夏之雪,没想到这部依然围绕心脏这个题材,虽然夏生和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青年的性格完全不同,但他们都是天使。

这位无名太温柔了,太好看了,死之前都还在让女主微笑,这样的人,就算我一开始就做好心理准备了,依旧没法承受他的死亡。

这部女主爱上男主的过程描述的更清晰一些,毕竟女主有旁白,但男主真的相当神秘啊,连名字都不知道也很少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所以,除了被听见呼唤“有没有人,这个世界”,原本只是一人现在是两个人的世界这两个理由外,我基本不太理解为什么男主爱上了女主,可能是那个感觉太模糊了,也可能是我太傻了没看懂。最后女主在医院走廊狂奔那段,真的看的难受,演技真的很好。

最后就是,我看人间失格时小诚跳下去那块我哭了一升泪水,夏之雪的夏生没了的那块我大概哭了五升泪水,但柏拉图式离奇的没有掉眼泪,这三部除了夏之雪是中途被剧透(可恶)主角会出车祸外,人间失格和柏拉图式都是一开始就知道小诚和无名青年会死的,我也都是做了心理准备的,但是柏拉图式只有压抑。挺惊讶的,我是很喜欢带入角色的情感然后跟着一起流泪的,所以就算提前知道也会很难过。但这部,就算我眼睁睁看着一切的发生,看着他对着镜头最后的笑容,我也没有流泪,只是难受,或许是他太温柔了吧,温柔到我不想用哭声打扰。(也有可能是因为太傻了有些剧情没看太明白所以只有难过但还没到泪点(也有可能是全去看堂本刚的脸了忘了看字幕所以很多剧情都没看到…(没办法,脸太好看了)))

没别的感想了,这部剧我大概率不会二刷,就跟人间失格和夏之雪一样,看到天使的脸就会想到天使没了的画面,那我绝对承受不了。

《柏拉图式》影评(五):爱的瞬间爆发力

在野岛的剧本里,人性从来不是善的,或者,用老友记里Joey的话说,“嘿,抱歉这可能要让你失望了,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私的善举”。人的本质极端自私,无论看似多么无私的行为,背后总归有不可告人的私心。青年自告奋勇成为捐献者是无私吗?不,他只是想在最后,至少,为自己的死亡加注一些价值;沙良15年来呕心沥血照顾着生病的女儿,是无私吗?不,抛弃一切其他身份,只作为一个母亲活着,把生命和精力奉献给一个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人,这样狭隘的生活,固然狭隘,但却是简单的、安全的。

孤独,是野岛的剧本里另一个贯穿始终的母题。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因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事件,形成了这样那样的、或深或浅的纠葛和联结,但是他们同时仍然是孤独的,彼此之前是无法理解的。青年,令他恐惧的是死亡吗?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不被爱着的人,小时候父母更爱弟弟,长大后已经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在分手后没多久就和别人走在一起。“想要被爱啊,不想要被遗忘啊!”躺在流浪汉棚子里的青年,想着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从世界上消失的流浪汉,内心想必是这样呐喊着吧。我想,已经鲜少接戏的堂本刚会接下这样一个剧本,也是因为跟青年这个角色产生了许多的共鸣吧。与沙良相遇时的青年,是一个好温柔的人,好像从来也不会发火,好像能够接纳和包容一切的质疑和非难。但我们都知道不是这样的,正如青年自己说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在剧中我们看到过他情绪爆发的几个瞬间。那时候我们明白了,那些温柔、从容、平静,并不是看透了生死,看淡了世事,只不过是青年用来欺骗自己的伪装。 野岛的主题曲选的好啊,“Honesty is such a lonely word. Everyone is so untrue. Honesty is hardly ever heard, and mostly what I need from you.”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连对自己诚实都做不到,但却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坦诚相待,这有点讽刺,但更多的是悲伤。

在野岛写到青年的病有治愈希望的那一刻起,这部剧从剧情上来说就陷入了一个死局。除非野岛大发慈悲空降一个外人可以成为心脏捐献者(那样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就不是野岛伸司了)。在不增加新角色的前提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参与者——沙良、青年、佐伯、沙莉,甚至把小舅子也算上好了,必须要有一个人死。

是谁呢?不会是小舅子,这家伙才正要开启一段新的乱七八糟的人生;不会是佐伯,他或许爱沙良爱女儿,但最爱为家人打拼奋斗奉献的自己;不会是沙良,没有人会同意这件事并让这件事发生。自然,也不会是医生、预言家和拜圣母教的店长。那么仍然只能是青年了?但是,得知自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尽管爱着沙良,青年所能做到的全部也只能是“不接受手术”,但他是无法再作出“仍然随时待命”这样壮烈的承诺了。即使他能,知道全部实情的医生在这个时候也是绝对不可能同意手术的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放任事情保持目前的状态下去,死的只能是沙莉了。

我想,会不会到了这一步,野岛也陷入了困境呢?只能是青年了,青年必须死去。于是野岛决定制造一个意外,一个人为悲剧,即持刀抢劫犯。我绝不打算替制造了这样武断粗暴的结局的野岛说好话,但,即使武断粗暴,野岛还是在这个结局里,传达了他认为那个能为自私而孤独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的东西——爱。

在这个抢劫事件中,青年其实有好几次选择的机会,可以避免他最终死亡的结局。最开始只要不反抗乖乖把钱交出去可能就没事了;最后只要不拔刀可能就能得救了。但他主动选择了死去。

我不认为那是理性的决定,我也不认为那是英雄主义驱使的行动,硬要说的话,我认为那是爱的瞬间爆发力,一种失去理性的蛮勇与冲动——在死死按住歹徒朝向自己的握刀的手时,突然觉得,就这样松手让刀刺进自己的身体的话,好像也不是做不到的;把刀从身体里拔出来,就这样放弃生命,好像也不是做不到的。青年是知道的,看到离婚协议书的那一刻,他是知道的,如果他活下去,他就不能够跟沙良在一起了,那样,活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生活和只是活着,是不一样的啊。看到劫匪那把刀的时候,对沙良的爱,以及对与她注定分离的绝望,这两种强烈的感情席卷了他的全部心智,这或许激发了他心中那种被弗洛伊德称之为“死亡本能”的东西,想要不顾一切地爱一次,自己终于感觉到被爱着了,于是也想要成为施与爱的人——“制造氧气的人”,即使以自我的毁灭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爱的瞬间爆发力”,起这样的标题可不是要歌颂爱的伟大。这里的爱,青年的爱,与其说是伟大的,不如说是狂热的,甚至近乎病态的,或许是大部分人所不能苟同和共情的。但我们知道,这因情爱狂热的青年,在赴死那一刻,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