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莎士比亚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莎士比亚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莎士比亚全集》是一本由威廉·莎士比亚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3096图书,本书定价:298.00元,页数:201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一):三个男人赴死之路 ——《莎士比亚全集9》

还没找到这套书每部剧前后排序的规律,但似乎这第九本就是在讲三个男人赴死之路。从凯撒的正义凛然,到哈姆雷特的毫不畏惧,乃至于安东尼的万念俱灰。都是在展现这几个历史上传奇男性的精彩时刻。当然,哈姆雷特是虚构的人物,但已经虚构到真实的活在大众的心里。

对于感想,不妨一个个来,

《裘力斯·凯撒》

刚看完一本《罗马人的故事》来翻这部萨翁经典的历史剧,似乎特别应景。貌似这段是罗马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了。无论是凯撒还是勃鲁托斯,其实都是正人君子,都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但一山不能容二虎,历史也只能有一个历史。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安东尼辩论的那段,这是历史的关键。看了看网上的评论,更是通过这个故事深入探讨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专制集权、贵族民主和群众情绪三者之间的错综矛盾关系。

《哈姆雷特》

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虽然已经很熟悉这个故事了还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听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和看一部悲壮的歌剧的感觉还是差别蛮大的。也许看场话剧能有更不一样的体会。

坦率的说,我还是视觉系的人,对于全世界最出名的听觉系的人,莎翁写出的剧来说可能一遍还不是很能体会到全部的情愫。我还是需要一些画面感来加深感受。然而不管如何,激昂的台词还是能感受到,很多地方你是不得不朗诵出来才能体会到那个情感。还有很多十四行诗,真实非常期待周六听听英伦腔的原版展现。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这是莎翁眼里的埃及艳后的故事,这对著名情侣的爱恨情愁通过戏剧方式展现出来。这属于悲剧,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个人感觉安东尼有着古罗马人特有的刚正不阿,虽然坠入爱河但还是那么的耿直。而艳后当然非常聪明,但也的确作了点,如果这种聪明用在治理埃及上面也许更能成就一番事业。当然了两个很厉害的角色造就了一段更轰轰烈烈的爱情。印象最深的还是里面诸多的誓言和夸张的比喻,真是赞叹词汇量和脑洞。也许你看不到真心,但这些话语的确能打动人心。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可爱的翻译们,本来外国人名就让人难记了,还搞出了不同版本,真是逼人看原著的节奏。于是自己列了一个比较表,记录下这段历史中重要的人物。

Gaius Julius Caesar

尤里乌斯—>裘力斯

Marcus Antonius Marci Filius Marci Nepos

马尔库斯—>马克

Gaius Cassius Longinus

卡西乌斯—>凯歇斯

Marcus Junius Brutus Caepio

布鲁图斯—>勃鲁托斯

Marcus Aemilius Ray letmathe

雷必达—>莱必多斯

KleopatraΖ

克莉奥佩特拉—>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2017-4-17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二):慢慢领略莎翁的世界 --《莎士比亚全集1》

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选择开始看莎翁。也许这是很好的装逼方式,但其实很多莎翁的经典语录乃至桥段都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种常识,如果你不能有这种共鸣就会错失很多的美好。

当然莎翁的剧本诗集本来就很美很赞,对于我这种艺术盲流来说,熏陶下百利而无一害。或者我会更喜欢莎翁的诸多隐喻,本身很美,用起来也会更加的优雅。就像我们常说的,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其实每个人眼里也都有一个莎士比亚。

也许就这么草草的一看就来写读后感不太合适,毕竟对于莎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但是就算是片面也是有很多感想可以抒发。比如看过开篇的莎翁介绍以后,才知道原来所有的文集几乎都不是出自莎翁自己,都是后人整理的。才知道四开本和对开本的区别。貌似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莎翁的。很荣幸选了一个最经典的中文版本,主要来自于朱生豪先生的翻译,貌似现在国内还没有人可以出其右,而且这一套书一共11册还是450周年纪念版从印刷质量上还是不错的。不妨来看看朱先生眼里的莎翁。

第一册有四部

《维洛那二绅士》,早期喜剧,二个朋友一个很会爱,一个很少爱的曲折故事 《爱的徒劳》,早期喜剧,四个宫廷贵族滑稽的爱情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早期悲剧,已然成为年轻恋人的典型

《驯悍记》,早期喜剧,一个男人的驯妇记

说到根本不用环境描写或者渲染,光靠台词能把故事说的如此精彩的也许只有莎翁了。更多的是文字的魅力。在我看来年轻人都该看看莎翁,特别是恋爱中的男男女女。如果说些情话写些情书的话,随便学一句台词都是可以穿透人心的。就比如“从女人的眼睛里我得到这一个教训:它们是艺术的经典,知识的宝库,是它们燃起了智慧的神火。”

当然还有那些经典的十四行诗,虽然翻译成中文诗已经很优美了,但貌似还是应该看看英文版的,去感受其中美妙的韵律。当然翻译里面也会有精彩的韵律在其中,“最大的无聊却是为了无聊费尽辛劳”。难怪都说最好的文学家都在做翻译。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个人问题,对于角色名字缺乏敏感度,一但角色穿插多了就有点晕。特别是《驯悍记》里面路森修还和特拉尼奥交换了身份,当文森修上场的时候,我内心是崩溃的。

最后就这四部剧里面当然最值得唠叨的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了。

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家喻户晓,大家都把他们的爱情视为经典,但貌似经典无非主要因为最后的殉情。这次是第一遍完整的看完了这个故事,突然有了完全不同的感悟。

见异思迁的罗密欧对于一见钟情真的能海枯石烂吗?一个富家少爷一些热昏的举动是他对爱的理解,能看到这个孩子很缺爱,于是为了爱能做一切。但如果这次没死成,下次会为了另一位美女而死。

深居闺中的朱丽叶当然会抓住罗密欧这根救命稻草来摆脱包办婚姻的结局,更何况对方还长的很帅。郎才女貌的搭配一般都会有一个不错的开始。只是刚开始就不得不结束了,以至于看不到爱情的发展和爱情的终结。

也许大家喜欢的恰恰是在爱情最高峰的幻化,爱情永远停在了最美妙的那一瞬间。其实每段感情都会有那最美妙的一刻。

我反而是很喜欢劳伦斯,一个法兰西斯派教士。人物出场特别突出了法兰西斯派的设定吸引我专门去查了下(可能还不够全面),但法兰西斯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贫穷”和“和平”。其实就像这个故事一样,必须要一个法兰西斯派教士来推动故事发展,以至于这段爱情能够被劳伦斯祝福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和平。而且包括结婚和最后那个馊点子,都是出于劳伦斯的贡献,不得不说他才是这部戏的主角。而且从莎士比亚来说也应该挺赞许法兰西斯派的,包括在描写罗密欧对于卖药人的阶级歧视,都在暗示着这个小子除了为和平而死也做不了什么贡献了。

或者可以把这个故事换个角度简述下就是,一个教士布了一个完美的局,让一对小年轻因爱情而得到永生,让他们的家族因毁灭而得到重生。

2017-2-17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三):七夕了,该学学莎翁说情话 ——《莎士比亚全集2》

非常巧合的是写这篇读后感正好是七夕节,而看过十来部莎翁剧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太会说情话了。

曾经有个故事是,一哥们用圣经作为教材去学英语,然后学成归来和一个英语老师用英语聊天。聊了半天这位老师聊不下去了,感觉自己的词汇和语句都特别的Dirty。在我看来,看莎翁的情话也能有类似的效果。

那种表白的,写情书的,就不要再用一些很low的话了,直接莎翁剧里面模仿几段,立马就会让对方眼前一亮。

当然这仅限于悲喜剧中的感情戏,对于莎翁的历史剧,我还是欣赏不来。用纯台词乃至于可以歌唱的方式来讲历史,也许这就是吟游诗人的风格,我总是进入不了那个历史画面感。也许因为莎翁是听觉系的奇才,或者是因为那些拗口的人名吧。

接下来就逐一来看看这第二本里面的五部剧:

《错误的喜剧》

双胞胎+双胞胎的戏剧性冲突让一部戏充满了包袱。当然喜剧就是喜剧,看着开心看着乐就是了。如果加了很多逻辑分析判断,会少了很多乐趣的。读者就顺着故事的轱辘转下去就是了。只是最后还不够完美的是,似乎还少了一个角色,还没有给我们的大德洛米奥安排一个老婆。

当然最难忘的还是那段对小德洛米奥老婆的外貌描写,整个世界地图都上去了,相当精彩。可以想像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大德洛米奥绘声绘色的说,大安提福勒斯在旁边捧哏,就像在说相声。

还要重提下语言部分,莎翁+朱生豪可以说是绝配,中文版的十四行诗别有韵味,就像这几句:

我愿意倾听你自己心底的妙曲,

迷醉在你黄金色的发浪里安息,

那灿烂的柔丝是我永恒的眠床,

把温柔的死乡当作幸福的天堂!

那些还在绞尽脑汁写情书的年轻人好好学学。

《约翰王》

这是一部历史剧,说说约翰王(1167~1216)的故事,这个英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虽然仍是佩服仅仅通过台词就能把故事说好,人物塑造的也很丰满,但毕竟还是有点枯燥的,也许莎翁的历史剧实在不是我的菜。

不过说到莎翁的历史剧,很多朋友在质疑这些内容从吟游诗人那听来怎么会那么的详细,甚至质疑是不是莎翁自己写的。具体的我也没有去考证分析,相信已经有很多专家在做了。我个人还是相信吟游诗人的记忆力的,毕竟那个年代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主要都是靠着这群诗人,或者说其实我们的记忆力其实比现在我们以为的要强的多的多。我只是犹豫历史的具体细节反过来能否用莎翁剧进行考证,莎翁剧中有多少是艺术加工的成份,我们又如何去判断,还是根本不用判断。

《仲夏夜之梦》

也许是最著名的莎翁喜剧吧,至少是最浪漫的,追求自由恋爱的两男两女发生的戏剧性的故事。戏剧性也许是莎翁最擅长的,阴差阳错的四角恋情连同神话般的森林世界,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而且很多台词如果念起来,都是会不由自主的亢奋激昂起来,特别是一些表达爱意的情话,可以说是把文字用到极限了吧。当然还有很多台词就直接可以唱出来,翻译的韵律也非常舒服,就拿迪克的这几句:

两男加两女,四个无错误;

三人已在此,一人在何处?

哈哈她来了,满脸愁云罩:

爱神真不好,惯惹人烦恼!

很好奇,原文是如何,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工整。当然还要质疑一个排版错误,第三句最后的应该是一个分号吧,能够在这么顺畅的文章里发现一个排版错误也是非常佩服我自己的。

《威尼斯商人》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磅肉和金银铅三个箱子的桥段似乎已经家喻户晓了。第一次完整的看完剧本,还是一如既往的对莎翁的情话敬佩不已,真是一本情书教材。

不过也看到了一些平时忽略的地方,原来那一磅肉的审判只是在第四幕,第五幕还有一个戒指的桥段。没有谁是圣人,因为这才叫做完美。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对于基督教和异教徒的赤果果的歧视和讽刺,似乎已经上升到对于群体评价的层面。当只有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其实你就是最错的那个。

《理查二世》

和约翰王类似的是说一个不称职的英国国王的故事,理查二世(1367~1400)。看过英国简史,历史上这种国王还不少,难道说莎翁把这一个个都要写一圈?

坦率的说这种历史剧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有趣,可能主要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宫廷话,或者说需要有表现力的戏剧语言并不是生活化的状态。语言很赞,但相比我们口语的习惯会有点不协调。因此更喜欢莎翁的悲喜剧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些。

另外,就是不太清楚这套《莎士比亚全集》编辑的前后顺序有什么背后的含义或者逻辑,这是第二本,一共三部喜剧二部历史剧。

2017-8-27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