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史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史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史纲》是一本由张荫麟著作,中華書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史纲》读后感(一):敬佩

每天第一章,没有多久就看完了,作者基本放在汉前的历史,也有关于宋的,但介绍的都很细致,也有关于自己的评价,史论结合。非常敬佩历史研究的细致,特别是详细却不赘述的介绍,很难想象上世纪的研究者比当下互联网时代还更加了解历史细节多么难能可贵,让人惭愧。值得学习的书,打通历史基本知识,非常喜欢这一套书,不仅装潢朴素大气,而且价格亲民,书目选的好。

《中国史纲》读后感(二):有趣的历史书

历史写成这样,挺有趣的。摘录一段:

接着他(宋襄公)要求楚王分给他以领导诸侯霸权,楚王是口头答应了。他便兴高采烈的大会诸侯。就在这会中,楚王的伏兵一起,他从坛坫上的盟主变作阶下之囚徒。

又如:

澶渊之盟

王安石逸事

以上种种,可见一斑。如果我的历史书是这样有趣的话,我高中说不定就学文科了。

可惜作者英年早逝,未能完成此书,是一大遗憾。这个版本较为充实,附录有未完成的手稿收录,中间有一些文物插图,读起来感觉很好。算是我读过最有趣的通史了(尽管全书未完成)。

《中国史纲》读后感(三):经典历史书,中国通史天才之作

书名:《中国史纲》 作者:张荫麟

清华才子张荫麟先生的这本《中国史纲》,可以称得上是通史类读物中的经典之作,这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是他作为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将中国史的着眼点放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所写的都是有文字记录以来的时代,夏商周、战国、秦汉等。 作者张荫麟学贯中西,兼通文史哲,后来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多有创见,故“终能在史学界取得第一流的地位”(贺麟语),钱穆评价他“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 他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比较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是一本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可惜的是,作者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未完成本,但即使是未完成本,也足以证明先生的历史功底。全书毫无累赘的引文考证,不故作深奥高奇,对于历史全局的通栏与洞察,一气呵成,着眼于历史复杂的网络,有放有收,可见其构思匠心。 虽然是一本史书,读起来却不枯燥乏味,反而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正是这种轻松,让我们读起来容易忽略作者的巧心构思,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出其中的精警见解。 读了这几本历史书中,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了,可惜看不到之后的朝代……

《中国史纲》读后感(四):经典历史书,中国通史天才之作

书名:《中国史纲》 作者:张荫麟

清华才子张荫麟先生的这本《中国史纲》,可以称得上是通史类读物中的经典之作,这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是他作为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将中国史的着眼点放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所写的都是有文字记录以来的时代,夏商周、战国、秦汉等。 作者张荫麟学贯中西,兼通文史哲,后来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多有创见,故“终能在史学界取得第一流的地位”(贺麟语),钱穆评价他“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 他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比较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是一本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可惜的是,作者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未完成本,但即使是未完成本,也足以证明先生的历史功底。全书毫无累赘的引文考证,不故作深奥高奇,对于历史全局的通栏与洞察,一气呵成,着眼于历史复杂的网络,有放有收,可见其构思匠心。 虽然是一本史书,读起来却不枯燥乏味,反而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正是这种轻松,让我们读起来容易忽略作者的巧心构思,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出其中的精警见解。 读了这几本历史书中,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了,可惜看不到之后的朝代……

《中国史纲》读后感(五):意犹未尽

张荫麟先生以英年辞世,未能完结此书,实乃一大憾事。别的不说,盛唐气象在先生的笔下,一定十分精彩,可惜再也无缘拜读了。

全书文采斐然,笔力所至,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游刃有余,每有印象深刻之处,不胜枚举。

比如对战国时国际局面变迁的描写,剖析各国霸业的兴起和倾覆,百家思潮璀璨,合纵连横云波诡谲,昔日名将被猜忌而身死······文辞流畅,引人入胜。

又如秦王政的成长历史,如何从太后和权相手中夺回主权,如何荡平六国,如何南征北伐、大兴土木,如何横征暴敛、二世而亡,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荆轲舞阳之刺秦,亦有十分悲壮的描摹。

第八章秦汉之际项羽刘邦楚汉相争。项羽以一个悲剧英雄的角色见于历史,书中对其描写并无甚感情色彩,但从罗列的事件来看,项羽其人似乎很是个矛盾的人物,既仁义又暴虐,既优柔轻信又英武能干,最后不肯过乌江还将自己的战马赏给乌江亭长,令其先走,自己转身赴死,其气节也烈烈,跃然纸上。

写宋太祖灭南唐时,除了如其他史书一样对李煜的才艺做一番叙述外,书中还提到两点:一是“和李煜的文雅相称,宋军在南唐也最文明,至少在它的都城是如此。‘曹彬下江南,不妄杀一人’,历史上传为美谈。”一是“江州城为李煜坚守不降,后来陷落,全城被屠,横尸三万七千。”由此可推断,李煜虽爱好不在国事,但对待他的人民应当是不错的。

还一处是附录中未完稿的北宋历史中,宋神宗和王安石这对亲密伙伴的新政事业。王安石在当朝可谓树敌无数,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大概要数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兄。不知是何力量,支撑着王安石在“诋诬怨谤,矢集一身,平背亲交,尽成政敌”的情形下,仍能将新法坚持到底。但皇帝臣子戮力同心、坚毅支撑,到底是贯彻了新法的推行,只可惜神宗一死,太皇太后临朝,站队司马光,很快便把这辛苦经营的新政成绩给剪除了。读到此处也只能慨叹,大江东去,是非成败转头空罢。

全书至东汉初年戛然而止,外加部分北宋剪影,意犹未尽,可惜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