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修女艾达》观后感精选

《修女艾达》观后感精选

《修女艾达》是一部由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执导,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 / 阿伽塔·库莱沙 / 大卫·奥格尼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修女艾达》观后感(一):《修女艾达》

4:3的屏幕比和黑白构图带来厚重的历史感。除此之外前半段中,除了几场演奏戏之外很少配乐,更是营造了一种清冷肃杀的气氛,配上所有人脸上克制的情绪,整个电影看完非常平静,却很堵心。

电影围绕的是身为父母都被德国人杀害的犹太人,从小却成长于修道院,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侍奉上帝,整个故事的戏剧张力就在主角身份的矛盾性,而这和矛盾性导致艾达必须抛弃一种身份。

屠杀了艾达一家的农夫也充满着人的矛盾性,他们一家有虔诚的信仰,伤害艾达一家的后侵占别人房屋的刽子手,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恻隐之心会放女孩一条生路,会因为做下的恶感到不安。之前说过前半段的bgm非常少,从家人尸骨被挖掘出来后每一次伤痛的戏份都伴随着同一首bgm,甚至姨妈自杀前打开留声机伴随着这个音乐义无反顾从窗口坠下。

修女放下头发代表着她第一次对信仰的质疑,中途我一度以为姨妈自杀后她的转变代表着属于犹太人的伤痛和记忆的传承,然而结尾处她面色平静地戴回修女帽走回修道院。体验了一天犹太人的生活,最终还是选择回归信仰,虽然我内心有点失落但是女主的行为完全符合她在电影里展现的性格,伤痛太沉重,背负和忘记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可以记得,却不必背负。

《修女艾达》观后感(二):出发

车窗外的风景略过,时间长了,就有点儿走神发呆。每次的出发是为了什么?好像也不是只为抵达目的地,好像是为了与什么相遇。修女艾达也有过这么一次出发,在宣誓成为正式修女之前,她出发去探望唯一的亲人,自己的姨妈。在这之前,修女艾达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亲人,也没有独自离开过修道院,她一直沉浸在相对简单的环境里,与姐妹们生活,与上帝对话。安静,绝对,无他。

这次出发,目的地是姨妈家,相遇的却并非仅仅是亲情。姨妈带着修女艾达,又开始了一次出发,去探寻他们的亲人,已经埋葬的尸骨。那一段纳粹时代不堪的历史,无情的笼罩了刚刚得知自己犹太人身份的修女艾达,两个人的出发,目的地是亲人埋葬的地点,相遇的却是残酷至极的真相。姨妈经历过抗衡,经历过磨难,身为国家干部,练就的颇有些油腻冷血,玩世不恭。当年姨妈作为反抗运动的领袖,强烈的保卫着这个国家,自己的儿子因犹太人身份被同胞所害。当姨妈刨开泥土,找到小小的头骨,内心恐怕不会计较斗争的得失,而是静静的崩溃。修女艾达跟随姨妈,在泥土中捡拾父母的遗骨,心中不知再怎么与上帝对话。

她们相遇的不仅仅是亲人,不仅仅是真相,还有那难以言说、复杂纠缠的人性。这次出发之后,修女艾达在宣誓之前迟疑了,这次与各式灵魂的相遇显然扰乱了曾经简单的心灵。姨妈则永远的离开了,她与往常一般的放着唱片,跳下楼就像推窗晾衣服那么自然。

修女艾达再次出发,目的地还是姨妈的房间,这一次的她,会与什么相遇呢。黑白电影,构图很特别,深刻的反省,让人难过又钦佩。我们每一次的出发,能否也透彻一点、简单一点。

《修女艾达》观后感(三):当我们完成了夙愿,我们又剩下什么

从小在修道院长大的修女艾达,天真纯洁,心中只有上帝与耶稣,她好像没有什么愿望,下周的宣誓仪式就像下周要吃早餐一样,是正常,应当发生之事,世界如此寂寥洁白,如永远填不满的上2/3画面。直到她见到她唯一的亲人,旺达姨妈——

她的愿望变成了,找到父母的尸骸,让他们入土为安。在这个过程中,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她,渐渐被填满了颜色:知道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二战带给家族的创伤,甚至接触到了男男女女灯红酒绿,意乱情迷的世界,她抵触,她不屑,她要与上帝站在一起,却不知道心已经渐渐在靡靡之音中渐渐沦陷……她第一次向我们脱下她的头巾,露出丝滑的红发。随后,她得到了一个吻

她的愿望越来越多

她埋葬了父母兄弟,她有了一个家,她知道了自己是谁,但她还有别的愿望,她早已不是一张白纸,她不想与上帝站在一起了,世俗用快感与新鲜染红她——明灭的烟头,性感的红唇与礼服,醇香的葡萄酒,以及欢愉后的落红……

她的愿望一一完成,她渴求下一个愿望,一个吸引她的愿望,一个让她从红纸变成别的什么的愿望。于是她问他,去海边散步之后,我们会做什么。“结婚,生小孩,买一个房子”他回答到。

这是她的愿望吗

她好像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她又带上头巾,悄悄离开了爱人的身旁,离开了唯一的亲人,旺达姨妈的家

她褪去红色,变成了白纸,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愿望,又是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