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病毒》读后感1000字

《病毒》读后感1000字

《病毒》是一本由蔡骏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毒》读后感(一):蔡骏的第一部书

蔡骏的书看的不太多,但是第一部作品还是要看看的,怎么说呢,网文的感觉,但是非常有吸引力,很迫不及待的想看下去,说明蔡骏的文字还是比较抓人的,可是最后的结局和故事都离奇了点,不太符合逻辑,但怎么说呢,第一部作品嘛,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了

《病毒》读后感(二):可怜的阿鲁特

本以为这是一部悬疑小说,看到后来发现迷题已经解不开了,才发现,原来是一部惊悚小说。剧情连贯紧凑,剧情相当精彩,一口气看完,发现已经半夜十二点了,竟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书中的阿鲁特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可怜十几岁的小姑娘,如此早夭。小说带有一定的虚幻色彩,但阿鲁特氏尸体不腐确有其事,到现在也是一个谜,悲情的人物,引发了我去明十三陵的渴望。

书中结局不是很明确,也许蔡大是要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黄东海回来了:你错了,你做了一件错误的事,迟早你会明白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噩梦才刚刚开始”--在她的腹中,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一个蜷缩着的胎儿。--这又能证明什么呢?

《病毒》读后感(三):蔡大初期风格形成作品

先前听说过蔡骏的名字,但名声最响的作品,无疑是《荒村公寓》,因为连我这种现代小说当时都不曾涉及过的人都听说过。

后来跳了槽,进入了编辑圈,远发现自己的阅读量不够,尤其是悬疑小说这块,最多也就读过福尔摩斯和阿加莎的作品,恰好公司里有本蔡骏的《病毒》,我便乘着空闲时间读了起来。

故事内容大体是讲“我”周围朋友都莫名的出现自杀行为,而这些人生前都浏览过一个叫“古墓幽魂”的网站,“我”从网站得知一些信息后找到了一具尸体,是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的,这具尸体在民国、时期被破坏的很严重,因此怨气很深,特来复仇,不过最后“我”与警官叶萧一起将尸体和头颅都归还了原处,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里面的一些设定都显得很落伍,比如恐怖网站之类,但是回到成书的那个年代——2002年,当时的互联网刚刚兴起,有台电脑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事情,可我还是得说,很幼稚,可能当时的蔡大也才20出头吧。

不过从这本书可以反馈出的是,1、蔡大的历史功底初露头角 2、蔡大习惯性的虎头蛇尾初漏端倪

后来去再看蔡大的讲座,得知当时写这部作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和朋友完成一个赌约而已,但这个赌约完成后,这位朋友却不知所踪,直到若干年后才联系上,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病毒》读后感(四):读过蔡骏的《病毒》才知道什么是好奇心

对于钟情于悬疑小说的人来说,蔡骏的作品可以说是一定要读的。但我其实是在收音机里听到蔡骏作品的。在那个人们还都在使用功能机,还不知道什么是app的时候,有声小说其实只能通过两个渠道传播,一个是电脑端的网站,一个就是收音机了。记得当初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是蔡骏的《天机》。但我忘记了后来是因为什么原因,那个时段忽然被换成了其他节目。最后只能作罢,我对蔡骏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病毒》是蔡骏很早写成的长篇小说,但只要对蔡骏的了解深一点就知道,蔡骏作品众多,然而这本书是特别的,不仅因为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轰动一时的女鬼病毒,更因为它开了网络悬疑小说的先河,从文学整体的角度上说,具有相当的时代意义。

我十分敬佩以第一人称写作的作家,如《病毒》一般,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经常使用“我”能更好的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著名演员胡歌曾经说过:做演员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一瞬间,事你走进了另一个人物里,你在那一刻忘记自己是谁,但是也有另外一个危险:一个是你说的走不出来,另一个是你也回不去。

想必使用第一人称进行文学创作也是一样的,创作过程中将自己代入角色,但也同样面临着走不出来的危险,同为文学创作圈的南派三叔,就曾因创作盗墓笔记导致抑郁症复发便是走不出来的表现。

将《病毒》通篇读完的我觉得,蔡骏的优点在于十分懂得如何把握读者的好奇心,我觉得这本书在悬念的设置上恰到好处,从好朋友的电子邮件开始,到身边人因各种原因自杀导致“我”去寻找背后的原因,一直到后面一系列的调查。都显得无可挑剔。仿佛蔡骏是人心里的猫,十分明白读者的好奇心什么时候快要消失,并在这种好奇心快要消失的时候用猫爪子再抓挠两下,让你不断的因想知道后续的情节而一直“手不释卷”的读下去,直到结尾。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禁陷入了思考,书中的病毒指的是什么?“我”又因为什么开始追寻朋友自杀的真相,又是什么让自己陷在古墓幽魂中?又是什么让自己坚持下去并找出真相?想通之后这个问题之后,答案就变得简单了,那便是好奇心从头到尾驱使着“我”去做这一切的原动力就是好奇心。就像亚当和夏娃一样,因为好奇才会被那条蛇诱惑去吃智慧树上的果子进而成了永远不能洗清的“原罪”的罪人。

除了对好奇心的诠释之外,其实书中还有一点点内容是关于生命的

如太史公所说,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这宇宙之间,生与死我们固然无法选择,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的问题,至少我们在这份人生答卷上书写什么样的答案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亲爱的你啊,想在这份答卷上写下什么样的答案呢?

《病毒》读后感(五):无知者无畏

年少时乱读书,已经不记得是否读过蔡骏了,但是蔡骏的大名一直在书摊里频繁的出现。如今算是第一次读蔡骏,恰巧也是他的第一部出版作品——《病毒》。

病毒的开篇,是不断的死亡。 这种题材的文,主角大多数都自带“灵异”体质,各种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事情都会自动往他身上靠。如果你身边有这么样的一个朋友,劝你还是敬而远之,因为一不小心,你可能就会成为某个稀奇古怪事情的载体,而这些载体,往往都不得善终。

比如,本书的载体都面临了一个结果——死亡。自杀也好,意外也好,主角的身边不断的发生这种事情。主角够猛,面对这种事情,非但没有被吓住,反而不断开始研究了。驱动力并不是主角的勇敢,而是无知。

无知者无畏。

当主角越接近真相时,他就越来害怕了。

关于故事的真相,显示了作者第一部作品的稚嫩。本书前面几章节的文笔非常的流畅,叙事也不拖沓,一个接着一个悬疑的抛出,这样的故事情节非常抓人。布置悬疑,是吸引读者、丰富故事的一大利器,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面对悬疑,作者更需要费心思,读者只需要看作者写出答案就可以。作者却必须为了让答案更合理而费劲各种脑力。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书的人只需要花几个小时,写书的人则需要几个月。

总的来说,作者设置了三大迷点,第一个是黄韵,黄韵的每次出现,作者都进行语言暗示,和心理医生的搭配更是让人疑窦丛生,不过这个迷点很快就破题了,也许对作者来说,这个迷点在继续下去仿佛和主线关系不大了。题破的有点狗血,但也让作者可以专心继续往主线设定让走。

第二个迷点是rose,rose的暗示从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了,她的每次出现伏笔都设置非常好,这个角色的过去和现在的描写很有聊斋志异的感觉。如果那天早上醒来,关于rose的故事就结束了,那么仅从这段感情来看,我非常喜欢。人世间的爱恋,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所幸,那就随它去。

可惜,rose的设定无法完美,因为她同时也是第三个迷点的关键,第三个迷点,就是贯穿全文的死亡事件。在这个迷点的破题上,作者明显力不从心了。当“还我头来”这句话出现的时候,整个作品的水平立马被拉低了一个档次。用一个“还头”的方式收尾,让本书瞬间又变成了一个老套的故事。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让我晚上一口气读完的作品,故事还是不错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