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精选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精选

《送雏菊的姑娘》是一本由(英)鲁斯·伦德尔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一):英国式普通谋杀

早上着急的看完这本书后一呼一口气,立马就想看看最新的伦德尔的树林里的孩子。目前只看过她的一本小说,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封底上没有提起的人,也结束于此人,一本推理小说的施害者竟有如此的殊荣!可见他的地位在书里是不可撼动的。

没错,伦德尔的这部小说情节可谓错综,没有耐心的看官可能要从嘴里发出牢骚了,但很明显作者的功力远远不止,她不会让你的大脑停止对下面剧情的猜测,总给你些零碎的、表面的东西,叫你不停地往下看,在中间部分,作者一股脑的把“阴谋”和盘托出,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我们还有在封底上不便透露的开头君,翻开书就能看见他。

新星谢刚说伦德尔和P D 詹姆斯所写推理小说中的英国日常生活,特别值得留意。没有侦探的参与,每一个人都活在谜题中,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整个谜题的走向和结果,不看到最后永远猜不到结尾,这就是推理小说的魅力吧。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二):所以说这本书的中文译名真的很蛋疼。

原著名字直译通俗易懂:黑暗之湖。比中文译名更有意境。

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因为那位送雏菊的姑娘嘛?

不。是因为马丁的假仁慈,真虚伪。

t马丁是一个「正方形」的人,永远不会作出有悖常规的事情。从就业到感情。

也许他确实对蒂姆有好感,却因为内心对同性恋的抗拒,将这份感情顽固得放在一边。如果他能诚恳直面自己的感情,哪怕是不要用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要求别人,也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为什么他不愿意与蒂姆分享彩票这笔意外财富?蒂姆明明是第一受益人。马丁却因为自己的懦弱,自私而不敢直面好友。这种畏缩的心理慢慢变成一种心病。

这种不安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妄想用摔跤这种体力上的方式与蒂姆决出胜负。这其实就是他在潜意识里缓解对蒂姆的愧疚感。

然而当弗朗西斯卡出现的时候,因为对蒂姆潜意识里的抗拒,他立刻被眼前这位与蒂姆外表完全不同的姑娘吸引了。这大概就是心理学上的投影效果吧。。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三):太适合改编成电影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鲁斯·伦德尔的小说。在看的时候有种强烈的感觉,看鲁斯·伦德尔的书就如同看一部超长电影,满含奇情虐恋犯罪心理分析黑暗而绝望。于是,难怪几大欧洲导演夏布洛尔、阿莫多瓦、欧容会改编她的小说。不得不说,书的风格倒是同他们的影片风格非常契合,他们来改编也是事半功倍。

书中三条线并行最终结成一个死结,细节紧实环环相扣,一口气读完。自我认同的缺失一步步将他推入深渊,如书中所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个瞬时的想法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而瞬间源自长期的生活累积,性格决定了他的反应与他的选择。

虚伪的中产阶级,又在黑中产阶级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中产阶级常常成为被嘲讽被打击的对象。自以为是“上帝”,妄图拯救底层民众,借慈善博爱之名施行假仁假义,无非是以践踏他人尊严来满足自我的虚荣,自以为我帮了你你就必须对我感恩戴德的强盗逻辑。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当所有的光明被黑暗之湖吞噬,绝望是唯一的归宿。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四):感觉永远不会撒谎

初次看书的封面以为是一个温情的小故事,翻开第一页竟然得之是一篇英国推理通俗小说。小说主人公马丁是这整本书的核心人物。马丁是一位古板的英国中产阶级,骨子里流淌的是中产阶级自傲,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性弱点,并且思想禁锢,不敢接受并承认自己是一位同性恋者。在小说中马丁中了彩票却没有与应该分享这份财富的蒂姆分享,而是以自己的某种方式去扮演了上帝这个角色。但是角色显然没有扮演好,由于不敢承认自己爱上蒂姆的事实而将蒂姆排除在救济名单之外,对于其他人马丁并没有仔细地分析或调查来决定及救济谁,如果是上帝他是不会这么做的。马丁的仁慈让我们看到他的虚伪和自私。而这一切的救济背后也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愧疚感。在当马丁尽量不去联系蒂姆的那段时间他遇到了弗朗卡西斯并立马喜欢换上了这个女人。在开始没多久其实马丁已经发现危险可以还是义无反顾地往里面走,自欺欺人地认为弗朗西斯卡就应该爱自己和自己住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急这么缺乏理性,也是想对蒂姆的同性恋赶紧找到一个反驳,虚伪的过着。但是小说最后的那一长长一吻又时极具戏剧性,直戳马丁的心告诉他已经爱上了蒂姆。在事实面前人们再多的挣扎也是多余的,感觉永远不会撒谎。

《送雏菊的姑娘》读后感(五):读完《送雏菊的姑娘》

读完《送雏菊的姑娘》✔️

The Lake of Darkness,翻译成送雏菊的姑娘,完全没管原意啊干得漂亮!这位姑娘是书中的一颗棋,故事并不是因她而起,每一出悲剧却与她息息相关。她一直被推着走,而“被推着走”是她的自由意志;她参与了一场并不危险的报复,却因为误会而送了命。

全书三条线索,首先是杀手芬恩的日常,吃饭睡觉制造意外,沉默寡言没有感情,精神还有点问题。第一页有个占卜者预言他会活很久,最终却死于暴力。我以为这里是个伏笔,然而它并不是……QAQ

第二条线是一对渣基友!马丁喜欢蒂姆,他断定蒂姆是同性恋,可蒂姆除了握手之外从来不碰他。这样的感情堵着一口气,“他真正想做的是对抗蒂姆、与其交战”。某天蒂姆送了马丁一张彩票,结果中大奖了!天啦为什么中大奖这么容易!经过一番纠结,马丁对蒂姆隐瞒了中奖的事,决定把这笔钱分出一半做慈善。

第三条线,送雏菊的妹子出现了。是的,马丁陷入了一场狂热的爱情。=L=这妹子带着女儿正在闹离婚,马丁承诺送她一套公寓,从此当个后爹过着幸福的生活。中彩票的秘密对马丁来说是件大事,他郑重地把这件事告诉妹子,欣慰地想,从此我俩之间再没有什么隔阂了。

三条线交叉的时间非常靠后,之前辛苦铺陈的细节终于开始发挥作用:蒂姆早就知道彩票中奖了,左等右等马丁就是不告诉他,于是他酝酿了一场报复,派自己的情人去勾引马丁,套点钱让马丁长长教训。

于是,马丁的爱人是他曾经爱而不得的基友的小情人……我觉得最大的冤大头是妹子的正牌老公,造了这么孽啊这男的……

马丁的慈善计划里面,受益人之一正是芬恩的亲妈。因为之前做慈善总是被人质疑动机不纯,马丁送钱送得极其扭捏,极其窝囊,吞吞吐吐讲不清楚。芬恩提出要现金,马丁便用报纸包了钱寄给他,并诚恳地表示先给一半,以后再给另一半。

芬恩是谁?杀手啊。

出于杀手的自我修养,芬恩把包钱的报纸里里外外翻了一遍,找到了送雏菊的妹子的姓名地址,是马丁之前无意间划出来的。

他完美地完成了一场谋杀。

Maa……总之,210页的书,26块钱,一群深井冰,惊心动魄地演绎了一个我们从小就听过的道理。

请大声跟我读!

行为成习惯!

习惯成性格!

性格成命运!

啊哈哈哈哈债见!。-_-。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