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物远征队经典读后感有感

动物远征队经典读后感有感

《动物远征队》是一本由(英)柯林·丹 著 / (英)杰奎琳·泰特莫 绘著作,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60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远征队》读后感(一):动物远征队

很少跟着孩子一起阅读他们的读本。 《动物远征队》是例外。

厚厚的一本,居然舍不得放。

大獾、狐狸、猫头鹰、棕兔、野鼠、刺猬…从突如其来的困境到选择的逃离,这一路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个人成长史。这世间不变的就是变化。

若把这些小动物比做孩子,一个班级里的孩子。泾渭分明的优秀生和后进生,有的天生具有班长和学委气质,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不仅自我上进还有带动全班共同进步。一荣皆荣,一损俱损的班级口号。当然必备调皮捣蛋份子,有嘴欠的,有软弱的,有怕事的,有添乱的~不然都是红花,何来万紫千红呢?

若把这些动物比做成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英雄主义,悲观主义~无论是否找到人生的真谛还是意义,我们都得先活下来。雉鸡的遇害,蜥蜴的中途离队和老刺猬惨死在高速路上,狐狸队长的消失和再次出现~这不也是我们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吗?蝰蛇简直就是戏精,哪里最痛它戳哪里,因为它总说真话。人间清醒第一“蛇”。笑中淌着泪花。

我们总是在危难中歌颂英雄,在困境中歌颂勇气,在幸福中歌颂真情。我们总是再寻找,在路上~

推荐8岁以上的孩子们。

《动物远征队》读后感(二):你好,我是贺敏慎,我刚刚看了《动物远征队》很好看哦!推荐你看看

蛤蟆是向导,狐狸是队长,大灌是食物队长,还有一些小队长(代表那个动物种类最出色的一位)还有一些普通动物。情节简单说说:“他们原本的家园法辛森遭到人们破坏,动物们聚在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在这时,失踪一年的蛤蟆回来了,讲述了它这一年遇到的事情还说了他是怎么到白鹿公园的,留在法辛森的动物也讲述了人类如何破坏自己的家园,蛤蟆听后,建议到白鹿公园去生活,在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白鹿公园。”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解决这个困难。”

重庆沙坪坝小学4.4班

《动物远征队》读后感(三):一直在路上——生活是一趟远征

不得不承认动物小说对我来说有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当初看《柳林风声》时,也是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当然,对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更是痴迷,比如《穿靴子的猫》《海底总动员》《狮子王》等。里面人化的动物,兼具动物本身的特质与人类的欲望、情感、矛盾。这类作品以一种更易于儿童接受,更切近儿童喜好的方式呈现人生与社会的法则甚至本质。《动物远征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值得阅读的作品。

居住在法辛林里的动物们,因人类的贪得无厌,肆意侵占,家园即将被毁灭。它们无法生存,只好离开旧居,另寻新家园。森林大会上,大家选聪颖机智而又见多识广的狐狸当队长 ,忠厚勤勉的老獾当后勤,机灵敏锐的小鹰和猫头鹰当侦察员;让经验丰富的蛤蟆当向导,带领着蝰蛇、棕兔、鼹鼠、黄鼠狼、野鼠、雉鸡……向一个叫白鹿公园的动物保护区进发。可想而知,前路漫漫,道路艰险,对于这些小动物们来说,一路上需要迎接来自人类和自然本身所带来的双重挑战。他们穿公路,越火林,躲大雨,逃离农庄,过大河,遭遇迷路和围猎,险象环生。中间更夹杂着种种真实的心理,比如同伴间的猜疑,争强好胜,内疚,面对死亡的恐惧,痛失同伴或爱人的颓丧……动物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优缺点,就是这些差异性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爱上他们,并为他们未卜的命运所担忧。不管它们平时有着怎样的矛盾或者缺点,但是在关键时刻,动物们都能放下成见,勇敢地站出来,发挥各自的特长,互助互爱,团结合作,共渡难关。比如蝰蛇,尖酸刻薄,桀骜不驯,喜欢离群索居;但在围猎中看到狐狸命悬一线,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毒舌”使狐狸摆脱困境;过后依然坚持自我,独来独往,让人看了觉得着实可笑又可爱。又如鼹鼠贪吃胆小,但在大伙被农夫困在谷仓,眼看要集体灭亡之际,却能挺身而出,挖通地道,帮助大家成功突围。这一路上,动物们收获了友谊和爱情,宽容与理解,还有荣誉与喜悦。同时如愿以偿找到了舒适而宁静的新家园。

除了动物小说这一明显题材特征之外,《动物远征队》还是一个“在路上”的流浪冒险小说。追根溯源,中外文学史上,流浪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从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到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从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再到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本本都是文学经典并永葆魅力。这类作品具备了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用在路上的状态隐喻或者缩影人类生活的本质——生活是一场冒险,一趟远征,一次流浪。在路上,就会遇到各色人等,各种艰难险阻,当然更重要的是遇见自己——自我的虚荣、胆怯、懒惰、自卑、自负等欲望或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看,《动物远征队》也是一本励志小说。如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所阐释的:设定目标,依靠团队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到达目的地。“取经”“家园”最后不过是一种象征符号。真经其实并不是一本本的佛家典籍,当历尽劫难,最大的真经其实已经寻获,最美的家园也早已找到。

另外,本书的翻译很接地气,让人甚是喜欢。口语化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多处做了俚语化处理,有着淡淡的冷幽默感。

一部作品之所以招人喜爱,必定有着各种耐人寻味之处,有着丰富的内涵。还是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书还有更多地方值得读者的去发现,去感悟。能与此书相遇,甚感荣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