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蝙蝠侠:第一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蝙蝠侠:第一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蝙蝠侠:第一年》是一本由[美] 弗兰克•米勒 / [美] 大卫·马祖凯利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一):漂亮的开篇与丰满的人物

一本讲述蝙蝠侠起源的书,以现在的目光看来,讲述蝙蝠侠起源的故事已经很多了,虽然核心故事都一样:韦恩家的三人去看电影,归家途中韦恩夫妇被杀,布鲁斯要复仇,变身为蝙蝠侠打击罪恶;本书的特点是基本省略了布鲁斯锻炼的过程,开篇就是从外地归来,进而由于对于蝙蝠的恐惧延伸为让别人产生恐惧,进而化装成蝙蝠的样子打击罪恶,这一点与诺兰的“蝙蝠侠开战时刻”很相似,而在具体表现上又有了一些差别。

其实,本书中比较出彩的是对于詹姆斯戈登的塑造,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当然包括戈登这种不是超级英雄的英雄,他很平凡,为了家人可以付出一切,而同时不会为外界的阻挠所动摇自身的信念。现在看来,英雄早已过了“高大全”的时代,不过鉴于这是一本二十多年前的漫画,戈登的存在更显得人性化而现实了一些,当然了,本书中描述的内容基本是写实的,怪力乱神满天飞的情况完全没有,而就是这种写实,成了最大的亮点,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二):“至于我——嗯,刚发生了遗弃真正的恐怖事件。有人威胁要对哥谭市的水库投毒,他自称‘小丑’。我有一个朋友要来,他也许能帮上忙。他随时会来到这里。”

同样是关于蝙蝠侠起源的故事,尽管《第一年》隶属于主宇宙,依然与《一号地球》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第一年》创作于1988年,彼时超级英雄、尤其是蝙蝠侠的塑造形式偏神化(说起这个弗兰克·米勒自己的《黑暗骑士归来》还要背不轻的锅),“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不是形容词。这种情况下,《第一年》的写实风可以说开创了一个先河。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基调下,弗兰克·米勒塑造出一个由腐败的官员、猖獗的黑帮和两个初来乍到势单力孤的年轻人组成的哥谭市,是一群人在窒息的黑暗中各自努力想要撕开一线裂缝的战斗。漫画的结尾相比其他超英漫画远算不上圆满,蝙蝠侠与戈登打击犯罪的战斗只能说刚刚开始,而站在上帝视角上我们知道小丑也即将现身,但在现实的重压下,这一点小小的胜利已经是来之不易的慰藉了。

《第一年》旁白采用了一种POV的叙述方式,不断在蝙蝠侠与戈登之间切换,整体的故事节奏相比《黑暗骑士归来》并不算紧凑,但大卫·马祖凯利的作画却有效地中和了这一点,每一个分镜都有巨大的信息量,保证了节奏的张弛有度。虽然不是同一个画师,作画风格却与《黑暗骑士归来》惊人地相似,引用序言的话说:“用粗糙的水泥、锈迹斑斑的金属、肮脏的街道和昏黄的灯火,塑造了一个满步黑街陋巷的哥谭市——属于黑骑士蝙蝠侠的哥谭市。”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三):聊聊英雄

comic month!是看的第一本蝙蝠侠漫画,也当补一补故事背景了。

是87年首版的漫画,我没办法从画质上指摘。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版出版纸张和印刷的原因,总觉得看着是糊的。按理说我醉心于blacksad,是非常喜欢这种暗黑犯罪的画风的,但这本的画面和分镜倒真的没有特别吸引我。

虽然蝙蝠侠故事道听途说也是知道原委的,但是看original漫画更明白了一点,因为年幼目睹双亲被枪杀,立誓成为捍卫正义的暗夜使者,inspired by吓到自己的蝙蝠,化身为蝙蝠侠。

漫画家大卫在后记里面写到的很多东西很touch到我“把复仇作为一种英雄理想,尽管不乏历史先例,但我总觉得不舒服。‘英雄’所代表的意义不该更深吗?”

而故事创作者弗兰克米勒说“布鲁斯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复仇……他追求的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那里某个年幼的布鲁斯韦恩不会成为受害者……蝙蝠侠是一个希望他自己不必存在的英雄。”

虽然我自己是对“超级英雄”这个概念一直持保留意见,但如果站在他是一个由痛苦锻造出使命并且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普通人”的角度,我大概会接受和喜欢的程度更深一点儿。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我们wolvrine的原因。跟普通人一样会痛,会受伤,但依旧想要去保护和改变,是动人的原因。

借由谈论“超级英雄”一直想援引坎贝尔的神话学 “单一神话”模型。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遭遇,并且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险,带着能够为他的同类造福的力量归来。

英雄的故事为什么越来越变成流行文化的主流叙事?这种解释我还是很认同的—启蒙时代以降,神的秩序谢幕,史诗的完整性失落,“英雄的历程”作为一种个体化的史诗在叙事中取而代之。

所以寻找英雄,特别是平凡人成为英雄的历程总会引人入胜。是“上帝已死”时代的内向反窥,反求诸己,做个平凡世界的英雄梦想。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四):蝙蝠侠漫画的巅峰之作-谈谈和诺兰电影版的区别

一直相信,一部好的幻想作品,最重要的是世界观的架构。一个好的世界观架构,真实复杂有一套自我运行的机制,仿佛在你没有欣赏它时,这个世界里仍自然运转着属于自己的爱恨情仇。

<蝙蝠侠元年>是国外漫画迷公认排名第一的蝙蝠侠漫画。这里,Miller编织了一幅罪恶之城的完美画卷。黑暗湿冷的城市街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后来无数作家可以继续演绎自己脑海中蝙蝠侠故事。

看这本漫画时,不可避免的是和诺兰的电影作比较。两者各自都有对方没有涉及的情节,比如漫画中戈登的婚外情,比如电影中布鲁斯的修行。最有趣的,是两者都提到,但情节不一样的桥段。

1. Why "Bat"man?

漫画中,布鲁斯在打击犯罪的初次尝试失败后,面对父亲的雕像,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一只破窗而入的蝙蝠唤醒了他曾经心底的恐惧。所以他开始用伪装的方法,用恐惧伪装蝙蝠侠,用玩世不恭伪装布鲁斯。在外人看来,布鲁斯本人的外表和其本人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真正的布鲁斯是一个有责任感正义感有爱的人。由此类推,让人恐惧的外表下,蝙蝠侠内心其实也充满了不知所措呢?从他的自白可以感觉到,他一直处于对父母身亡深深的自责中,他不知如何复仇,找谁复仇,去哪里复仇。因为,罪恶到处都是,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而是盲目的惩戒他面前的每一次犯罪。他用蝙蝠装下令人恐怖的肌肉和武器去震慑罪犯,其实正是对庞大无边的罪恶不知所措的恐惧。和他相比,小丑才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后话了)

而诺兰的电影中,布鲁斯选择蝙蝠,同样是源自恐惧,不过是来自童年记忆深处的恐惧。蝙蝠装更像是一个对自己的警醒和鞭策,而非对敌人的震慑。蝙蝠装同样是提醒自己来自父亲的鼓励和爱,在最危险的时刻与自己相伴。

哪一个诠释更好?我更喜欢诺兰的。

2.关于戈登

电影中的戈登,扮演者布鲁斯的师长的角色,鼓励年幼的他,帮助成年的他,形象比较单薄。

漫画中的戈登性格饱满真实,更加有血有肉。比如婚外情,比如对蝙蝠侠态度一步步的转变也更加自然,与蝙蝠侠的关系也更像一个战友。

从这个角色上来说,漫画的刻画更加吸引人。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蝙蝠侠正史漫画,还无法比较。待看完其他几本后再来说说。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五):欢迎来到哥谭,这里民风淳朴

.

关于第一年,最好的书评应该是译者导读,讲述了一个传说的开始,这个传说以一本100页的漫画宣告结束,却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未来。

第一年里的蝙蝠侠,重归普通人的设定,甚至连变态的体格和超强的高科技都还没有出现。在《译者导读》里,译者把蝙蝠侠神化的罪魁祸首推给了作者弗兰克米勒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蝙蝠侠 黑暗骑士归来》。那里的蝙蝠侠以凡人甚至老迈之躯第一次战胜了钢铁之人。套用《头文字D》里的一句台词:神也是人,只不过他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成了神。从此蝙蝠侠神化之路一去不反,在《正义联盟》里大杀宇宙八荒,在《不义联盟》里再次迎战超人。而当蝙蝠侠偶尔返璞归真,新的作者开始讲述一段新的蝙蝠侠起源故事时,蝙蝠侠总需要恢复到凡人之躯的开始,对于习惯了“大鱼大肉”的读者来说,这个起源的故事总是容易造就经典,比如《蝙蝠侠 零年》、比如《蝙蝠侠 一号地球》,而凌驾在这些起源故事之上的,就是这一边《蝙蝠侠 第一年》。

在说本书之前,需要先提一下作者,毫无疑问,《第一年》不是弗兰克米勒最好的作品。有《黑暗骑士归来》珠玉在前,又有《罪恶之城》的声名赫赫,但这些也丝毫不足以掩盖《第一年》的光辉。在第一年里,哥谭“罪恶之城”的设定作者更是耍的熟悉顺手。连初到哥谭的戈登局长都不得不暂时的妥协,哈维依然意气风发但是明显更加圆滑,不像其他设定里那么正义固执,猫女的出身更加的市井……连蝙蝠侠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扮成的义警。如同行侠仗义的侠客一样,此时的蝙蝠侠还没有练成绝世武功,也没拥有绝世神兵,所以他不断的挨打,不断的受伤,不断的流血,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成长、找到伙伴,最终成为哥谭市上的那盏蝙蝠探照灯。这些设定让蝙蝠侠的故事更加的现实,这一点,在书本附带的作者简笔画故事里讨论了出来——越现实越不可信。如果这是一个幻想的设定,那么发生再玄乎的事情都可以理解,可是如果背景设定非常的现实化,那么蝙蝠侠的形象就越显的格格不入。而作者很好的处理了这种平衡,在《第一年》里,我们看到的蝙蝠侠依然行侠仗义,但不再所向披靡,虽然屡遭失败,但是却能更好融入“罪恶之城”。

在这里我们仅仅见到了“民风淳朴”哥谭市,哈维刚刚开始和蝙蝠侠开始合作,铁三角的组合还未牢固,离双面人之间还有一段美妙的合作,小丑还未正式露面,仅仅发出了一句宣言,至于企鹅人、格兰所、毒滕女……这些阿卡姆的人才们还未真正的出现。《第一年》的故事,以开始作为结束。接下来的故事,早已被不断的演绎。

这一天,戈登和布鲁斯韦恩同时回到了哥谭,人们只关注到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回归,而没有意识到,一段传奇即将开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