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奇校车-穿越飓风》读后感100字

《神奇校车-穿越飓风》读后感100字

《神奇校车-穿越飓风》是一本由乔安娜 柯尔(图) / 布鲁斯 迪根(文)著作,12.00元出版的52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校车-穿越飓风》读后感(一):去风眼旅行

#2016.12.29阅读简评(五岁七个月)#

《穿越飓风》(飓风就是我们说的台风)讲述了卷毛老师带领孩子们,把老校车变身为热气球,迎风而去,探寻飓风的秘密。很有点儿好莱坞大片的意思,激动人心。(下图,注意看卷毛老师的鞋子。)

《神奇校车-穿越飓风》读后感(二):车神奇,故事神奇,科学最神奇

科普图画书买过几套了,但还没碰到过内容这么丰富,又这么适合2-99岁的小朋友的。

神奇校车乍一看似乎是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至少书里所讲的孩子们是这个年纪的,但实际上,年纪更小的孩子(我这里有个2岁半的实例)和年级更大的成年人(比如我)也一样看得津津有味。究其原因,神奇校车有以下几点做的特别好。

故事:

与很多堆砌知识点的无情节或弱情节的故事书不同,神奇校车的每一集都是有故事的。虽然故事千篇一律,不外乎坐着校车去课外教学、科学展览、旅行参观,但过程中总有起承转合,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冒险旅行,而且旅程一定限定在48页的范围内,不太费劲就能让人从头读到尾。

文字:

为了流畅起见,作者将神奇校车的文字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主画面里的描述文字,用来讲述冒险经过和主要的科学知识,穿起整个故事;二是主画面里的人物对话,主要用来补充说明场景,调节气氛;三是注释和页边小图里的说明,这部分游离于主线之外,起到补充作用。这种分层的方式允许读者以不同的详略程度翻阅故事,使其可读性大为提升。

构图:

既然有故事有冒险,每页主要的画面当然要用来讲述旅行过程。而且因为人物、内容很多,大部分画面都是跨页。不过就算跨页也没有办法把作者希望传达的知识一网打尽。因此,在主画面旁边,还有很多以笔记形式呈现的图文并茂的注释,用来介绍新的知识点,甚至指导读者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另外,神奇校车是全彩色的,不像某些科普绘本部方内容是单色的。

造型:

神奇校车的造型基本以写实为主,方便读者了解自然事物的真实形象。每个故事人物都有自己明显的发型肤色特征,以供读者区分。某些场景也有略微夸张,以增加趣味性。

人物:

主角当然是弗瑞丝小姐,在书中她基本被用外号“卷毛老师”称呼。她那一往直前的劲头鼓舞着她班上的学生以及书外的读者去探索变幻莫测的、神奇的科学世界。因为太神奇了,有时候实在说不出她是科学家还是个女巫。

最佳配角莫过眼镜吐槽男阿诺。虽然卷毛老师班上有名有姓的学生很多,但出场和台词最多的就是阿诺了。这个胆小、腹黑的家伙对卷毛老师的课外教学计划总是有很多怨言,虽然他不敢直接说出来,但作者都用冒气泡的标识法把他的想法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没有他的这些吐槽,本故事的趣味性可能要减弱一半呢。

还有一个配角,从书名看也可以认为是主角,那就是神奇的老校车。看它上天入地、变小变大、变飞机变潜艇变气球变滑板,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细节:

卷毛老师的衣服、鞋子和耳环大概是最抓人眼球的细节了。不但图案或造型夸张雷人,还能够随着教学主题的变化而瞬间变化。她的学生们对此也是吐槽不断,大大活跃了书的气氛,比如:

“天哪,她穿得是章鱼服吗?”“我们假装不认识她。”

“我们都恢复正常了,当然卷毛老师除外。”

总结和Q&A。每册书的最后几页一定是总结和习题。总结会回顾整个故事涉及的科学主题,提炼关键点。习题呢,以各种有趣的形式告诉读者,前面的故事里,哪些是编的,哪些是真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读者会认为校车可以瞬间变潜艇,人可以钻到电线或水管里。但澄清一下总是有备无患。

下集预告:最后部分还会有融合在情节里的下集预告,卷毛老师的衣服也会配合变成下集的主题。这给本来不相干的故事之间增加了有趣的联系。

总而言之,我给孩子看绘本,并不希望他们能记住什么具体的科学知识,只要他们因之对水、对电、对海洋、对大气这些主题感兴趣,就足够了。神奇校车呢,正是能够通过趣味化将这些主题输入小朋友头脑里的作品。

另,虽然没有看过另一个出版社所出的老版的,但据本书的校译大姐说,在这一版里改正了不少错误,把编辑推荐放在下面的论坛里,供大家参考。

《神奇校车-穿越飓风》读后感(三):当当网上好评超过60万条的少儿科普童书

自从孩子上学后,我也不能免俗地开始了周末带孩子上兴趣班的旅程。

为了方便,一般我会把兴趣班集中在一天,这样还能留一天全家出去玩玩,放松一下。

所以,通常上课的那天,我和孩子就要在外面吃午饭。培训班附近的几家快餐店是我们光顾比较多的地方,因为速度比较快,而且现在肯德基、麦当劳买儿童套餐都送绘本,让爱看书的孩子很是喜欢。

我们得到的有精简版《地图》,《你好,世界!》系列等等,其实孩子最喜欢的还是《神奇校车》那几本。因为孩子从小就看图画版的《神奇校车》,对于那个会变魔法的弗瑞丝老师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校车是非常向往。

小时候看的那套图画版《神奇校车》共11册,包括漫游电世界、迷失在太阳系、水的故事、奇妙的蜂巢、海底探险、在人体中游览、地球内部探秘、追寻恐龙、穿越飓风、探访感觉器官、气候大挑战等11个主题。

拿《漫游电世界》来说,全班同学坐上弗瑞丝老师的神奇校车,先是去发电厂,从火炉中穿过,看到巨大的涡轮发电机。

接下来他们越变越小,越变越小,最后像电子那么大,钻入电线,跟随电流进入变电站;然后进入图书馆看灯泡怎么发光,来到快餐店观察烤箱怎么烤食物,还到了某位同学家看家长怎么使用电锯和吸尘器……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而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就能够掌握火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到心脏结构,弗瑞丝老师就说:“心脏里有4个空的“房间”,也就是心腔。每个心腔都是一个小水泵。”

每册《神奇校车》,其实是有三条内容主线。分别是故事、对话和知识点集中体现。

位于页面主体部位的画面和文字,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对话框里是对故事的延伸,同时每个角色的性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注意力永远不在线的阿诺,在当初第一本书面世后,就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许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开小差、做白日梦的经历吧。

而在页面边缘的一个个便签,对应的就是一个个具体、详尽的知识点。

比如弗瑞丝老师的裙子上的图案,在每本书的开头,裙子上显示的是上本书的主题元素。像《在人体中游览》中,一开始是蜜蜂图案,对应的是《奇妙的蜂巢》那本;后来就变成了细胞、眼睛鼻子等五官;故事的最后,弗瑞丝老师裙子上显示的是好多火箭腾空而起的画面,显然下一本会是《迷失在太阳系》。

难怪很多家长会“抱怨”:和孩子读这套《神奇校车》时,一本要读好久,讲得口干舌燥的。

因为一页里包含了太多内容,文字里有情节、对话,画面中有神情动作和各种小细节,旁边的知识点更是十足的干货,每个都能引发孩子的若干个“为什么”。

《神奇校车》作者分别是负责文字的乔安娜·柯尔和插画家布鲁斯·迪根。

乔安娜介绍说,“神奇校车”系列其实是个“定制作品”,当时是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她为孩子们创作一些科普故事。曾经做过教师和儿童读物编辑的她,欣然接受了邀请。她写的该系列第一本是《水的故事》。

布鲁斯起先从事广告画创作,后来开始进军童书界,一发不可收拾,与乔安娜合作出经典的《神奇校车》

他们曾经介绍,每创作一本《神奇校车》差不多要1年的时间。

前6个月主要是阅读相关知识、拜访专家和查找资料,后6个月才用来创作。

这个过程中大概要参考50到100本书,他们还会去实地考察。如果书中提到蜂巢,他们就会来到养蜂场,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把蜂巢掰开,近距离查看里面的结构,研究蜜蜂如何分工,在什么地方储藏蜂蜜等。

画《海底探险》这本书时,乔安娜特地去潜了一次水,布鲁斯则先后跑了5家水族馆。

乔安娜说自己最热爱的事,就是研究好玩的东西,再清晰地呈现给孩子们,引导他们细致观察生活。

这样用心,也就难怪《神奇校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面世30年来,获得包括波士顿环球图书奖、美国《教育杂志》非小说类奇神阅读奖等在内的诸多奖项。迄今已销售3亿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不过,2000年《神奇校车》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却少人问津(当时是10册版本,没有《气候大挑战》)。大概是国内家长还不接受这种形式的少儿书,而且相比小说来说,图画书的价格也偏高,使得家长望而却步。

直到2011年,11册的全套版《神奇校车》重新引进后,以网络为主要销售渠道,终于打了个翻身仗。

直到今天,这套已卖了数年的科普童书,已是得到众多家长认可的五星优质童书。

看,现在当当童书畅销榜前两名,都是“神奇校车”系列的。

而在这套图画版《神奇校车》的页面上,好评超过60万条。

这列“神奇校车”上,有没有你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