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一本由汪培珽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一):读书救命

年底了,什么都不想干,只想摆烂,最近脑子常常不知道放在哪里,错误百出。

陪写作业的成就,读完了两本书:《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和《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教育这件事让我太抓狂了,所以我只能从书里找解药,好在最近终于有点时间去消化下之前囤的书了。

我很认可汪培珽的教育理念,确实家长的耐心和理解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一年级小学生的陪写作业真的是折磨的我苦不堪言,我从来没想到写作业这件小事中间可以加那么多的戏码,每次都要用上河东狮吼的道具,以母子反目结束。开家长会的时候,数学杨老师给我们分享她之前对儿子的教育,不只严格要求甚至还动过手,所以劝诫我们家长们一定要忍住。语文范老师也说不要拿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他们还是孩子,如果他们生来什么都会还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做什么。

上学之后发现阅读量和识字量还是很重要的,最近和仔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按照书里的方法,大概就是三条:一是家长的耐心和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尽量每天都读,就算是孩子有些许抵触情绪也不要放弃。二是选择优质有趣的故事书去吸引孩子,阅读要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分阶段的选择读物,绘本故事书是入门的最佳读物。三是不要目的性太强,读故事搞的像阅读理解一样弄的孩子紧张兮兮肯定效果不好,但是可以进行游戏性质的互动,最主要的还是吸引孩子注意力,提升阅读兴趣。

根据汪培珽的书单我也选择了一些适合仔的绘本,结合一年级阅读书目和畅销“费妈读物”充实了下仔的书架。最近每天读一本,第二天早上上学路上再和他回顾一遍,效果还是不错,最起码上学路上我一说我们再讲讲昨天的故事吧,他会立马跑过来不会继续在后面磨叽。

阅读很重要,读书永远都是治愈系的。故事里的星辰大海,只有在翻开阅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视觉的刺激常常停留在大脑浅层,但是阅读的快感却可以游走在大脑沟回里,是最高级的神经活动。

#乐哉阅读#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二):喂故事像喂饭一样,每顿都不能少

汪培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因为她写的很多都是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而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期盼,。 尤其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当中,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每天都会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到全方位的一些教育。包括现在只有三岁的大儿子,我已经给他报了舞蹈班、音乐班、围棋班、武术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但是更多的时候会比较迷茫,不知道怎么样去教育,怎样才是对孩子好的。 平时因为孩子也看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但是大多数的书籍个人感觉想写的比较空洞,感觉大道理讲得比较多,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却并不是很实用。 但是汪培珽女士的书,对于我来说感觉是能够学到更多东西的。因为同样的她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是把自己切身实效的一些教育方法,来传授给我们。而且她是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硕士,在投入职场9年后,决定放弃工作前途回家带孩子。带孩子6年后,又误打误撞的,开启了写作生涯。 之前读过她的很多书籍都是关于孩子的。 记得,第1次读她的书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这本书,能让我起到很多的共鸣,因为我也是两个孩子。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以经济压力大为理由,而不生,或者说只生一个孩子。当别人问我几个孩子,我说两个的时候,有很多的人表示不理解。但是我也想说,两个孩子的乐趣是你们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的,后期又读过她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也让我获益良多出。 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完以后又让我体会到了很多培养孩子方面的心得。 其实在本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在她其它的文章里面也都有提过。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受到汪培廷女式的启发,每天晚上在睡觉之前,都会给宝宝去读一些故事。更多的去读一些英文故事,当然也会帮助他翻译。还有很多的绘本,尤其是图画书是孩子最爱看的。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去给他读一些图画书,这样在看图画的时候他会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就像之前的一本画本,叫什么名字我忘了里边讲述了鳄鱼的成长过程。当小鳄鱼刚刚破蛋而出,蛋壳还在身上的时候,孩子告诉我妈妈你看小鳄鱼和我一样,还带着尿不湿呢。当时是非常好笑,也非常佩服他的想象力。 其实就像书上面说的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胖子。孩子也是一样,每天去读一点,积少成多,慢慢的累积就可以了,一定要有耐心。而且在读的时候,最好能去找一些自己也喜欢的一些书籍来读。因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去用心,去跟孩子去沟通,去一起去学习。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三):坚持讲故事对孩子帮助很大

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故事书,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非常有趣,《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这样的标题是不是很吸引人的眼球,确实看到这样的书名,心里面其实也明白大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可是还是想要具体的了解一下,作者到底会讲出什么样的故事那。带着好奇心理,翻开了这本故事书。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的作者是汪培珽,作者有着在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的经历,并且在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毅然决然的决定成为全职妈妈,这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相信读者在阅读了作者的一系列书籍之后,就能够找到答案。作者有着一双儿女,并且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将这些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出版成书籍,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在 本书中,作者主要强调了自己孩子的所有好的生活习惯,也都来自于自己的自律方式,也就是给孩子不间断的讲故事,也就是喂孩子故事书,把喂故事书比喻成喂牛奶也许更加容易理解。作者在除了出版本书之外,还有一封给读者的信,在信中作者发自肺腑的道出了一切,那就是很多的父母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能够持之以恒的却寥寥无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那。其实不仅是给孩子讲故事持之以恒的寥寥无几,就是再简单的一件事情,想要持之以恒的去坚持,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作到坚持喂孩子故事那。作者给出了一个好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制作了一个小册子,在这个册子里面,作者推荐了一些孩子的读物,根据不同的年龄,适合不同的孩子群体。这些读物都是非常优秀的,适合孩子成长的。作者还制作了三百六十五天的表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打卡记录,通过这个打卡记录,可以督促自己去坚持给孩子喂故事。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监督自己,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孩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者,尤其是他喜欢的故事,每天都会提醒自己去讲故事,这样就是在自己非常疲惫的时候,看到孩子殷切期望的眼神,相信你也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故事书,开始给孩子将故事。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好办法,可以帮助你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情,这也是作者多年的心得体会,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亲子教育书,在书中,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介绍了这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每个读者都能够认真的学习其中的方法,相信对于教育孩子会大有帮助的。很喜欢这本书,很实用。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四):喂故事而非讲故事

感谢汪培珽,感谢能读到这本书。我认认真真读了你的信,感动于你的用心。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我将以你为榜样,也相信会有更多读者加入我们,并肩前行。

汪培珽的系列书,我第二本看的是《喂故事长大的孩子》,也是四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看故事书、听磁带故事(当时还没网络),故事书里的精彩只有深入其中的人才懂。带完一届孩子的我,又重返一年级,家长们常常会让我推荐适龄书籍,而我发现自己看的书也不够多。小时候条件有限,长大了忙于功课、上课,静下心来看书时间不多。好在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宝贝,我会克制不住买很多很多绘本故事,读着读着,自己比孩子还感兴趣!也许是我长期和小家伙讲故事的原因,牛奶21个月的时候就能讲一长段很连贯的话,条理清晰,还能用上关联词,我很惊讶!生活小事中,他时不时能从听过、看过的故事中找出相关事例来提醒周边的亲人,什么是不能做的,哪些事发生了该怎么做;还会在自己某件事做错了,抛出一句故事中的话,来告诉我自己哪里不对。正因为故事书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影响,我一直坚持讲,坚持给孩子看。虽然小家伙还是更喜欢车车,但是睡觉前谁能不能阻挡他一颗要听故事、看故事的心。我希望孩子能更爱看书,为此我向这本书取经,把几点感受分享给大家:

1. 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照三餐外加点心和宵夜,每天不间断。

一直觉得自己每天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已经比寻常宁可刷手机、送培训班的家长用心了,但与汪老师如此大的喂故事量,我还是需要反思和努力。

2. 不用说教,念故事就好。

牛奶外婆经常说:“你儿子今天什么没做好,你讲故事的时候记得把正确做法渗透到故事里,教育一下他。”其实我想说的和汪老师一样,现在的故事书哪用编,每个故事都有其内在的道理在其中,何须我们再自己拎出来讲。每本书有自己的特定主题,先通过故事动人的情节,引起孩子的兴趣,自然而然,我们和作者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深入孩子心中。何况,现代出版业这么发达,我们想教孩子的东西,不论是什么样的议题,都能在故事中找到。所以重点不在故事书怎么念、怎么选,我们缺的是一颗“热忱和渴望”的心,一颗坚持和孩子共读的陪伴之心。

3. 不间断地帮孩子念故事书,从愈小开始愈好。

书和我们不是天生就互相吸引的。帮孩子念故事书,就跟商品在做广过一样,只要广告播的够久、够好,我们就会愈发认同这项产品的可信度。同样的——只要父母的故事念得够久、够多,孩子就愈能发觉书本带给他们的愉悦感觉。让孩子爱上书本,主动阅读的秘密就是父母不间断的帮孩子念故事书,而且从愈小开始愈好。

家访的时候,经常有家长问我:我们拼音零基础,我们的孩子上小学会不会很吃力?我会问:“你们家喜欢看书吗?平时听多久的故事?”在我教学生涯里,我和汪老师一样,觉得从小饱听故事书的孩子,一定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学习,因为故事里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语汇基础,在大量故事书长期沐染下的孩子,能差到哪去?

一写就收不住,我觉得一本好书,每一页都值得反复看、思考,汪培珽的系列书就带给我非常强烈的感觉,我就不继续剧透了。愿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有价值的书,在书中有所悟,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五):只是简单的每天给孩子喂绘本故事书,她就收获了“听话不操心”的孩子!

文章开篇,我想以汪培珽老师的原句开始。“看这本书的父母,毋庸置疑地,一定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故事书 ,现在我们把它都叫做绘本。汪老师说,念绘本的时间就是爱的时间,爱的库存。这是整本书的精华,也是陪孩子长大过程中最黄金的淬励。

而这本书最感动我的地方是,我以为绘本只是一种亲子时光,或是让孩子接触中英文早教基础等这些我们早已经知道的道理。

但这本书告诉我,绘本其实有很重要的无形教导,在道德,品格,信心,同情心,面对挫败,学习分享,专注力培养,健康等方面。

我希望,大家在品读与剖析《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一书的过程中,仔细的感受与领悟作者文字和画面感的温度。

我现在还没孩子,都仅仅通过给2个小侄子们阅读绘本的短暂时光,直接能感触到亲子阅读的快乐。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过程。

汪老师整本书的核心,就是想告诉我们,父母养育孩子需要1样无形的东西:耐心耐心耐心,只要家长的耐心超过孩子,没有孩子是不爱书的。

我自己呢,非常喜欢阅读这本书。截止目前我已读了3遍,还是爱不释手,但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太多了,所以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分为3篇文章,给喜欢的你逐步分享它的高价值和温度。

本文是第一篇,我主要讲一个点:Why要给孩子喂故事书,这么做它有What好处?

因为只有眼见为实,有形的结果,才能吸引到我们忙碌的父母。所以,我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喂故事书,可以让孩子热爱阅读,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质。

拿作者汪培珽老师来说,她坚持给自己的2个孩子念了8年的故事书之后,有了结果才告知我们的,是有真正的结果和说服力的。为什么?

【1】收获了2个听话的孩子!

喂故事书的动作,从孩子出生到当下,她一直在进行,这样的结果就是收获了让人放心的儿女。比如,姐姐在幼儿园中班时,就被老师表扬,在学校“守规矩,人缘好,善解人意,学习专心”。弟弟大班时,老师说他“人缘好,笑口常开,有领导力,会主动帮老师的忙,学习专心”。

若是你有这样的孩子,你会不高兴吗?

【2】培养了孩子自动自发的学习力和热忱

你一定好奇吧?她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坚持喂故事书,并在孩子一上升小学一年级,就刻意采取“放牛吃草”的政策,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该负责的事。

【3】不说教,孩子自发地明白很多道理

首先,我申明下很多父母犯的错误:在陪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常常以道理式教育结尾!

其次,这点汪老师写的很朴实,直戳人心。她说“忠孝节义的大道理,光通过教条式的训话,是无法深入人心的。但是,我们可以借由故事书的情节,将难以解释的道理,很自然地传达给孩子,完全不需要父母多费唇舌。”

最后,吴敏兰老师也在《绘本123,每个妈妈都能胜任的英语启蒙》一书中,也赞同“读绘本,不是为了讲道理”。

大咖们都这样说,那我们普通父母,是不是可以在陪伴孩子阅读过程中,稍微注意一下,再顺带观察下,是不是不用说教,孩子更喜欢阅读,慢慢地也会自发的明白很多道理?

【4】培养了孩子的“好品格”

因为,每本故事书都有它特定的主题,将好品格的观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穿插于其中,透过喂的故事书,故事的生动情节先会引发孩子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这些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内心,继而也就自发的养成了孩子的好品格。

汪老师她的2个孩子,在上文中提到的一系列好品格,以及后来在一次攀岩活动中,只有她的2个孩子爬上了4楼顶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孩子可以这样勇敢无畏?

其实就源于她坚持,每天给孩子喂故事书,源于她喂的故事激发了孩子的潜能,源于故事书里丰富的背景知识!

【5】培养了孩子的“大能力”

大能力,是指比一般能力“大”的能力。比如信念,责任,诚实,毅力,关怀,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构成了我们人的“大能力”。它不是先天就有的,是要通过后天不断塑造的结果。大能力塑造的越早,对一个个体的影响也就越大。

我们人都要有大能力观,而不是知识观,因为我们终究不是单单用知识创造能力,而是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是将来社会的赢家!

而汪培珽老师说,她坚持给孩子喂故事书,塑造了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观察力、逻辑推理力、机制力、幽默感、专注力以及美学力!

我自认为这就是调动了孩子的8大多元智能,大家也可以尝试互相匹配下。对于8大多元智能,她的观点其实跟吴敏兰老师是一致的。

①想象力

故事书里的插图,只是内容大纲的展现,而文字描写的细节场景,孩子通过读图,在头脑里会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对故事的发展进行串联。

而且绘图虽然是静止的,但它透过文字的朗读,在孩子脑袋中的画面,则有如电影般是不断活动、流转的。另外,加上孩子自我想象力的发挥,他们每次构思的画面,都可以有所变化。

②思考力

基本上,儿童故事是由“为什么”组成的,即使是平铺直叙的文字,对孩子小小的心灵来说,也可能充满新奇疑问,就像“小红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出来,为什么还是活的......”

孩子的好奇程度,超乎大人的想象,而故事书里的“为什么”,正好满足了孩子热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给了孩子更多思考的机会。

有时候,故事书只是父母与子女互动的媒介,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许已超出父母马上能解释的知识范围,但这一来一往的讨论,更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潜能。

③观察力

她说孩子对绘本的观察力,是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他会自然地将任何细小的东西,观察地就像神探办案一样,抽丝剥茧,有时甚至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阅读完一本故事书,还要回头来印证他们之前对故事的疑问。

④逻辑推理能力

这里老师简单清晰的解释了,为什么孩子能阅读无字书?是因为,孩子是根据绘本中图画的前因后果,加上自己的逻辑推理,完成了“读书的动作”。甚至孩子对于绘本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都会一眼看出来。

⑤机智能力

“遇上问题的临场反应”关系着人的机智能力,但是在孩子单纯的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真的经常上演这些需要机智反应的情节。不过,故事书中倒是有很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处境呈现在孩子面前,而这些故事主人翁的机智反应,让孩子彷佛也身历其境地走完了这些过程。

⑥幽默感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遇上幽默感,应该都是愉悦而开心的,它可以拉近距离、缓和冲突、化解尴尬,使自己和别人都得到精神上的积极慰藉。童故事书里的幽默感,多得不胜枚举,不论用字遣词、故事结局都是如此,甚至光是绘图,也可以蕴含着无限的幽默感。

⑦专注力

关于专注力,可能有的父母会问,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很专心?事实上,电视屏幕是以每秒24帧的连续画面播放的,声光音效,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换句话说,这样的专注力其实只是一个假象而已,静态的阅读,才是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的好方法。

同时,她不赞成给孩子买一些“互动式的故事书”。她说书就是书,不能像玩具一样好玩,这样一开始就让孩子搞不清楚什么是玩具,什么是书,后续会给父母自己找麻烦。

这点,我自认为因人而异。市面上既然已经出版了很好好玩的洞洞翻翻拉拉洗澡等互动书,说明互动式的绘本是有需求的,孩子是喜欢的,父母也是喜欢的,毕竟有需求,才会市场。

⑧美学力

经典童书的插图,就像一座座“书本美术馆”。在德、智、体、美之中,美育是最抽象、也最难教导给孩子的。但故事书中的绘图,其实就是教导孩子美育的最佳素材。

我们可以,想想那些禁得起时间考验的绘本童书,那一页页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插图,就像是把美术馆的名画搬到眼前一般。当我们一页念过一页时,有时文字较多的页数会需要停留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而几本故事书念下来,就等于陪着孩子逛了一趟美术馆。

而且,只有学龄前的孩子有这样的能力,对于“书本美术馆”可以一逛再逛、百看不腻——有经验的父母应该都知道,对于同一本故事书,孩子往往可以一听再听、一看再看,好像永不厌倦。

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阅读文字,所以他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赏绘图。

绘图的欣赏要比阅读文字更为优先,因为在整个人生中,阅读的机会非常丰富,但只有这个年纪的孩子有此能力和兴趣,可以只用耳朵多听我们朗读,眼睛盯着绘图看个不停。

技巧可以速成,美育的感受却必须发自内心。美育是一种感觉教育,而非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弹琴、如何画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发自内心,对这些事物产生感觉与热情。感觉是完全无法量化的东西。喜欢画画的孩子,即使是随手涂鸦,也可以对自己的创作爱不释手,这是美育。

我们普通父母更要知道:2岁的孩子喜欢玩石头、排树叶,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也是美育。只要孩子能发自内心,对事物产生感觉和感动,都是美育。

甚至,对于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美绘图,都可以撕下来,装裱好,挂在墙上来欣赏!

【6】让孩子爱上书,爱上主动阅读

让孩子爱上书的前提是,父母不要一味地要孩子通过绘本阅读来识字!这其实也是我们很多父母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行为上的错误认知:往往重视绘本文字,忽略绘本图画!这都是错误的!

太早让孩子认字,不利于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有可能产生阅读障碍,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

认字又是一件最平淡无奇的事。孩子唯有在学龄前的这个阶段,不用分心去阅读文字,可以用整个心去感受故事、用整个心去欣赏绘图。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把握这个阶段,让孩子多欣赏美的东西。除非宝宝自己表现出来了对识字的浓厚兴趣。

【7】双向的爱

父母自己很享受,喂故事书过程中的亲子时光

因为当我们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爱的同时,深深地也会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满满的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