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乐风云1》读后感摘抄

《永乐风云1》读后感摘抄

《永乐风云1》是一本由殷明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乐风云1》读后感(一):终于要面世了啊,期待

很早就在天涯追,作者的水平真的不是一般的赞,不仅笔法流畅优美,历史观点也是顶呱呱。听说最近快要出版了,没事就来豆瓣搜了下,没想到还真有。希望大作快点面世,咱也好早点掏这笔银子。最好到时候折扣能多点,嘿嘿。

《永乐风云1》读后感(二):一部传奇的历史巨著

看完这本书,好不夸张的说,不比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差,历史知识严谨确凿,又不乏作者的真知灼见。同时作为一部历史传奇小说,本书的传奇性何趣味性,绝对会让你手不释卷。

期待后两本尽快上市,全套四卷啊,希望能收全。

《永乐风云1》读后感(三):本想给个四星,但书里错字也太频繁了吧

本想给个四星,但书里错字也太频繁了吧?

首先肯定一点我在新华书店原价买的正版,但读了几章,便不时有明显错字蹦出来,实是扫兴。不知此书校对工作是如何做的。

另外肯定一点就是出了历史框架没大问题,小细节方面,作者还是参考了些资料,如衣冠服饰类的。皇帝,亲王世子等冕服,常服都有篇幅描写,这是以往同类历史题材小说里没有的。剧情也是扣人心弦,若能改成电视剧就OK了。

《永乐风云1》读后感(四):评殷明历史小说《永乐风云》:错位竞争,快乐阅读

文/许道军

史学家葛剑雄认为,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历代形成的史书、史料是世界之最。作为文学作品,从敦煌变文、宋元讲史到明清历史演义、英雄传奇、时事小说,再到现当代历史小说乃至网络新近兴起的历史言情小说、架空历史小说、玄幻历史小说等的数量或许又可以创下另一个“世界之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材料都可以进入小说,“帝王将相”、“兴废征战”之类的“大人物”、“大事件”才是历史小说的一贯表现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相对于历史小说的数量,可供选择的历史材料反而少之又少,因此历史小说创作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小说类型,历史小说不仅要在“真实性”上与历史撰述一较高下,在“艺术性”上又要与同类作品尤其是同题材作品公平竞争。如何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考验的是作者的写作智慧与史学功底。青年作家殷明经过十年耕耘,推出了四卷本《永乐风云》,十分明智地选择了“错位竞争”与“快乐阅读”路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永乐风云》共分四卷,前两卷《绝地惊涛》、《问鼎天下》已经面世,后两卷《大政兴邦》和《万代千秋》也已杀青付梓,即将推出。从作品结构来看,殷明似乎要以传主朱棣为主要人物形象,以其“靖难”、“问鼎”、“施政”和“功绩”的一生行状为主线,表达自己对这个颇有争议的“千古一帝”的认识。实际上,从四卷本的标题我们也能大致把捉住作家的写作立场和作品类型:这是比较传统的(现代)历史演义。如此,《永乐风云》在选择自己写作定位同时,也选择了自己的读者和竞争对象。

历史文学(小说)的对象一般都是非历史专业普通读者,他们既希望在作品中学习历史知识和历史智慧,又希望得到审美愉悦,因此它的竞争对手一般有史传文学(通常不是历史档案之类的撰述)和同题材文学(小说)作品,《永乐风云》也是如此。可喜的是,初出茅庐的殷明正确估量了“天下大势”,既没有在真实性上与“讲史”硬碰硬,也没有因为要与同类题材(包括网络题材)竞争而刻意在“艺术性”上剑走偏锋。相反,《永乐风云》在坚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精彩叙事,使小说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提供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快乐。

首先,《永乐风云》回避了讲史结构上的枝蔓零散和注意力上的纠缠细节真实,而是对历史材料进行大胆取舍,重组悬念,紧扣看得见的“官场”和“战场”,经营看不见的“智慧”与“权谋”,力争在读者最期待的地方出彩。在结构上也大开大阖,以四部作品为自然节奏,串联起朱棣最惊心动魄的生命片段和最精彩的人生辉煌。但是在每一部之间又埋藏有伏笔,预示和勾连着相隔久远的事件,使整个故事不至于走向脱节。

其次,《永乐风云》正确处理了“虚”与“实”的关系。历史撰述再详细,也有记录不到的地方,这些地方构成了令历史学家和小说家都感兴趣的历史空白。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迷”,比如“永乐生母之谜”、“建文生死之谜”。对于小说家来说,则是让想象力飞扬的空间。《永乐风云》在大的关节上,坚持历史走向,营造历史生活的真实;在历史空白处,则又展开精彩的虚构,塑造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充当串联历史空白、揭开历史之谜的关键因素。

第三,《永乐风云》坚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给予历史人物以历史的同情性理解。真理的对立面不一定是错误,个人立场的对立面仍旧是个人立场,相对主义的实质是深刻的人道主义。在这一点上,《永乐风云》就超越了同类甚至大多数历史小说的境界。

历史小说在时间处理上是回溯性的,永远将笔触伸向遥远的过往生活,然而好的历史小说总是要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呼应和思考“中国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这些时代命题,它的眼光又投向未来。《永乐风云》的选题是敏感的,朱棣与永乐王朝的历史价值正如腰封所列举的理由那样,那是一个民族重拾信心的时代,一个大国崛起的时刻,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镜像,如此等等,值得我们去挖掘开拓。当然,题材的价值不等于小说的价值,因为小说的价值在于作家对题材的主题化和情节化处理。《绝地惊涛》、《稳定天下》虽然在技术上远非完美,但也给了我们小小的惊喜,我们有理由对即将出版的《大政兴邦》和《千秋万代》抱以期待。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永乐风云1》读后感(五):《时代报》殷明专访:再现永乐时代风云

殷明

武汉大学毕业,自幼研习文史。在遍览经史典籍之余,渐渐萌生笔耕的念头,想要以史家的曲笔,再现六百年前华夏文明峥嵘岁月,重塑一代雄主永乐大帝的傲世真容。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个小伙子以10年之力,成就长篇小说《永乐风云》。近期,《永乐风云》第一卷《绝地惊涛》和第二卷《问鼎天下》出版。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皇帝,你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朱棣呢?作为一个新人作家,难道没想过写一些更受关注的帝王吗?

殷明:我在选择历史人物时,并不太在意其在当下受追捧的程度,而更注重此人是否值得后人去了解。

在中国历史中,永乐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帝王。争议一方面固是源自其本身作为,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后人的刻意曲解。通过对这位皇帝和其平生事业的全面、公正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审视历史人物、政治人物的评判标准。或许这种标准与教科书和传统流俗不太相同,但我相信,一旦读者理解了它,无论是对一己之阅人、处事,还是从宏观上看清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都会有所裨益。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史明智、以古鉴今。

《永乐风云》一百余万字,是从朱元璋驾崩开始写的,你为什么没有写在此之前的朱棣呢?

殷明:这是基于我对历史小说价值的理解。华夏五千年、明朝三百年,涌现出的人、发生过的事不胜枚举,但其中很多也未见得值得大说特说。作为后人,我们更关注、更值得了解的还是其中对历史进程、文明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部分。具体到朱棣,其早年作为固然也很出色,但此时的他毕竟局限于一隅,能力也因藩王身份所限,未能尽数施展。直到朱元璋驾崩后,朱棣才因为时局的变化,逐渐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他的才具、见识以及韬略、机谋方得以充分显现,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才真正开始。作为文史作者,我应该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地提供给读者更有价值、更值得品读的内容,所在本书创作中选取了朱元璋驾崩后的这一历史区间。

关于历史上著名的“诛十族”惨案,你在第二卷文末做了详细的注解,你觉得你的理论能够被历史学者所接受吗?

殷明:对“诛十族”的考证结果,的确与传统的认知大相径庭。但我在研究历史时,一直秉承一个原则,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中国古代史料之详备毫无疑问是世界之最,但也衍生出一大弊端,就是矫饰、篡改严重。在我看来,诛十族”“ 说法主要是晚明文人和清廷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为抹杀永乐形象,而夸大其词捏造出来的,这些我在书中都有详细说明。所以此节中,我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史学考证,去伪存真,得出“诛十族”为伪造的结论,我相信是经得起考验的。

《永乐风云》中解释了千古谜案“建文踪迹之谜”,对此你是戏说还是有史料为依据而做出的推断呢?

殷明:“建文踪迹之谜”号称明朝第一疑案,从史学的角度来说,想在六百年后得出一个毫无瑕疵的史学结论是不可能的。但历史小说一半是史学、一半是文学。建文疑案虽不能通过严谨的史学考证加以破解,但却可以辅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推测。在《永乐风云》中,我选择史学、文学相融合的方式,在对史料进行甄别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相对符合逻辑、情理的推断,并加以文学化,告诉读者一个最有可能接近历史真相的答案。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超级畅销书,有人说他写尽明朝,你的《永乐风云》是否会备感压力呢?

殷明:《明朝那些事儿》确实不错,但写尽明朝之说当属溢美之词。三百年明朝,想通过一本书来写尽, 《明史》、就是《明实录》这样的权威史书也做不到。应该说,《明朝那些事, 儿》是用风趣幽默的行文方式和犀利独到的史学点评,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而《永乐风云》则是在更加细微的层面,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永乐时代,让读者读到一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明朝人物,是一种立体化的呈现。至于压力,如果从销量上来说,可能会有一点吧。

总结性的描述一下你对明成祖永乐的历史定位。

殷明:永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于绝境起兵,以一藩敌天下,最终力夺皇位;继而又以卓越的治国才能,迅速抹平靖难伤痕,成功打造出古代中国的最后一个强盛之世。而他更以非凡的见识,继汉唐之后,掀起华夏文明史上的新一轮扩张浪潮,为华夏文明在近古时期继续引领世界潮流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此轮文明扩张最终在后人手中半途而废。而永乐也因此英明受累,不仅未能像唐太宗一般凭借卓越政绩洗刷篡位之名,反而由于其为文明扩张所做出的巨大前期投入最终未能收获实效,招致无数误解和批判。但必须明白的是,作为明代文明扩张的开创者,永乐在时机选择和施政方略上并无大错,后人错失所酿苦果,不应追咎永乐。仅以本身作为论,“千古一帝”之谓,永乐当之无愧。

创作《永乐风云》你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是否遇到过什么难题?

殷明:从前期酝酿,到查找资料,再到提笔创作,这的确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近几年,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花在了《永乐风云》上。创作中的艰辛也是有的,一个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伪存真,尽可能地还原真实历史;再一个就是如何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用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文学笔法来打动读者。这其间也是反复修改。大家看到的《永乐风云》只有100万字,但实际上,把删改掉的全算上,我前后写了近300万字。不过小说如愿面世,我的辛苦也算有了回报。至于质量,只能由读者品鉴了。不过相信大家不会失望,对此我还是颇有信心的。

□文/利 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