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坚不可摧》的影评大全

《坚不可摧》的影评大全

《坚不可摧》是一部由安吉丽娜·朱莉执导,杰克·奥康奈尔 / 多姆纳尔·格里森 / 加内特·赫德兰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战争 / 运动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坚不可摧》影评(一):战争的隐形面

只是无意的一瞥,眼神的暂时交汇,渡边就感觉到了和路易灵魂上的共性。如果这是在和平年代,我相信他们一定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可是,那是在二战,他们是敌对的,他们有各自的使命,有各自拼命需要守护的家国,所以就注定了他们彼此精神上的竞相折磨。渡边总是对路易说,看着我的眼睛,然后又拼命打他,命令他不再看。渡边喜欢看他的眼睛,又害怕那眼神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其实,很多人就是不喜欢渡边的残暴,可是我相信他每一次对路易身体上的摧残,其实是对自己内心的鞭笞,他的痛只会多,不会少。一个自负高傲的人也会泣不成声,他败给了他们的共性,他发现路易比他更为坚韧。我觉得电影的悲壮美也在于此,总是秘而不宣,又让你有所觉察。他们是有情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情,都因为战争,立场,而压抑隐忍,这正是另一侧面突显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隐形面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情感在残酷的战争面前都不值一提,战争摧毁一切!

《坚不可摧》影评(二):生命与爱的恢复

他甘心乐意在十字架上牺牲自己,替你承受了死刑,就是你得罪神并得罪人所配得的刑罚。在十字架上,他被弃绝,经历了最大的孤独和绝望,而他做这一切完全是为了我们。因为圣子耶su的爱和牺牲,你如今可以借着圣灵的工作认识天父的爱。耶su真正“在绝望的地狱里建立了一座天堂”,让我们在地如在天。并且,有了神的爱坚固心灵,你也能像耶su一样舍己。“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4:19)

《坚不可摧》影评(三):《坚不可摧》影评

第一部分:

影片前半部分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童年以及参军时的经历,而后半部分则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进行叙事,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宏大的场面,更多的是利用中近景别来突出人物面部表情以及表现主人公与渡边两次在集中营相逢的故事情节。

虽然是属于战争影片,但这部影片我认为更多的是个人传记影片,这部影片没有像《赎罪》和《辛德勒名单》里宏大场面所带来的震撼感,但是却很好地利用了中近景这个景别进行叙事和描写,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所带来的震撼感不亚于另外两部影片。

坚不可摧四字在这部影片中不仅指身体层面,更是指心理层面,虽然在集中营里遭受了远非常人所能遭受的经历与折磨,但主人公却靠着意志力活了下来并且回到自己的国家。然而,更令人倾佩的是,他在战后选择忘却以前遭受的痛苦,选择和解......

战争所带来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不会忘记战争给人与国家所带来的种种灾难,但我们却可以忘却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而这,又何不是“坚不可摧”呢?

电影构图关系变化:

主人公以及他的伙伴伴在坠机后在海上迎来了日本人,一个巨大的黑色阴影从此笼罩在二人身上,主人公因此结束了海上长时间的漂流

渡边与主人公的地位与构图变化:

在初进日本战俘集中营时,主人公因看了渡边一眼,被发现后渡边拿着棍子往主人公鼻子上打,而从这个构图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地位,渡边明显比主人公要更高,更具有权威。

在第二次进入日本战俘集中营时,两人的关系可以从构图上看,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

而在一次劳动中,主人公被渡边要求将木条举过头顶,在这一片段中,导演运用了中景、远景以及开放式构图的表达手法来进行拍摄这一场面,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一位正在劳动的人都因此停下了手中的活,注视着、担心着主人公。 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二人身上。

而接下来,就是整部电影的高潮片段,导演运用了近景的方式拍摄渡边与主人公面部表情的变化,目的就是想通过两人展现出来的气势预告着接下来日本的战败。

眼神迷离不定,身体摇晃

慢慢的,主人公的眼神逐渐透露出坚定,坚不可摧四字在此时表现地淋漓尽致。

而另一边,我们可以通过近景的构图方式,可以看见渡边仿佛从战胜国成员的地位瞬间跌落到战败国成员的一方

而最后,渡边也被主人公那坚不可摧的意志力所折服,原本高大的,有着巨大黑色阴影的日本在此刻仿佛随着渡边的崩溃随之倒下了。

之前在构图上处于高位的日本

被挫败的渡边。

从构图位置的高低变化可以侧面解读出日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随后,日本宣布战败,所有日本集中营的俘虏全部都被返送回国,回到国后的主人公选择与当时看管他的日本人和解,而唯独只有渡边拒绝与主人公会面......

最后,以影片中的三句话向主人公致敬,向每一位士兵致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