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徒生的童话人生》读后感锦集

《安徒生的童话人生》读后感锦集

《安徒生的童话人生》是一本由[丹] 安徒生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徒生的童话人生》读后感(一):安徒生的爱情是一场美丽而哀伤的梦

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爱情之光璀璨夺目,在爱的名义下,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相互碰撞,正义与执著、伟大与牺牲、坚贞与爱情彼此砥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终身写童话的人,一个如此热爱孩子的人,却没有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自己的婚姻。他敏感而又害羞,甚至有些懦弱,他的爱情是一朵渴望盛开又害怕凋零的花,虽然从来没有绚烂地绽放过,却暗香浮动。就像守候着无望爱情、最终在柳树下安静死去的克努得一样,安徒生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场美丽而哀伤的梦。

《安徒生的童话人生》读后感(二):童话背后,是怎样的安徒生?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这段文字是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之开篇。这段美丽的文字,也使我一直对童话保有美好回忆的原因之一。

我想很多中国人都同我一样,童年伴随着安徒生笔下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度过。正如翻译家顾均正先生所讲:“安徒生是创作文学童话的领袖,这是谁也知道的……”。周作人先生也曾这样描写安徒生的童话“美妙天成,可称神品”。但在《安徒生的童话人生》一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位作为童话大王的安徒生,还可以跟随书中描述临摹出他作为一位诗人、插画家、剪纸艺术家、小说家……全景式的肖像。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于1805年生于一个穷苦的鞋匠家庭,容貌省得丑陋,语音尖锐,这使他经常受到同伴的残酷嘲笑。在《安徒生的童话人生》中,他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孤独且追求艺术的青少年时期;一生一百三十一篇童话的创作背景与来源、系统。图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邂逅最伟大的幻想家,讲述了安徒生一生的经历与文学发展;安徒生的梦工坊,展示童话大师的剪纸艺术与私房画;幻想作品的艺术结构,评论家们以他者的眼光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安徒生最富盛名的童话作品。

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女士曾经认为传记应有其清晰的脉络。《安徒生的童话人生》虽然并不是严格按照编年体的方式来记录安徒生的一生,但是在涉及安徒生的生平、创作来源与系统时,无一例外均采用了时间顺序为线索。我们于其中完全可以从欧登塞出发,来回溯他的一生。

这一生,不仅包含一百多篇享誉二百多年的童话,更能全面地涵盖了他的诗歌、剪纸和私房绘画。安徒生的诗《丹麦,我的祖国》被公认为丹麦的第二国歌。而对于剪纸,安徒生在给他的挚友梅希欧夫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他还曾经在一幅剪纸作品中,写下这样的话:“从安徒生的剪刀下/猛地蹦出一篇童话/剪纸归了你/你是温和的批评家”。梵•高1882年10月在致骑士安东•凡•拉帕德的信中曾经这样说:“你不觉得安徒生的童话很美吗?他肯定也是画插画的。”安徒生对自己某次绘画经验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在纸上点一滴墨水,把纸叠起来,朝四面挤它,某种图形就出现了。如果你还有点幻想力和绘画意识,就可以在墨迹上加工,图形也就因此清楚地显现出来;如果你是一个天才,那你就有了一幅天才的画。诗人也一样。他们偶然洒了一滴墨水在纸上,把墨水挤开,把它们画成画,于是就有了故事。”

无论是丰富的剪纸还是私房的绘画,都为他创作诗歌、游记、小说等文体提供了想象空间,更为他成为童话大王提供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在一个后工业化了的物质时代,安徒生作为一个代表本能、身体与灵魂之欲望、我们内心圣洁孩子的代言人,依然傲立今世。

《安徒生的童话人生》读后感(三):任性的孩子睡不着

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1-02/25/content_700750.htm

“入睡前,我老想着要睡着,结果反而睡不着;即使睡着了,还在想要睡着。这不过是朦胧的黑暗中出现的一抹微光,但足以把我睡不着的想法反射到睡眠中;继而这反光又一次反射,使我感到我是在睡眠中产生睡不着的想法的;接着又一次新的反射,把我的觉醒……反射到一次新的睡眠中,我想对到我房间里来的朋友们说,刚才我睡着了,但我却以为没有睡着。睡眠中的幻影模模糊糊,难以辨认,必须有极其敏锐和虚幻的感觉才能把它们抓住。后来在威尼斯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夕阳早已西下,天似乎全黑了,但由于视觉和听觉一样有持续作用,即使天黑了也看得见天黑前的形象,所以运河上空就象余音萦绕一样,久久回荡着最后一线光亮;多亏这个余音的看不见的回声,我看见一座座披着黑天鹅绒的宫殿映照在灰蒙蒙的水面上,仿佛永远不会消失似的。”

“那些老妇人所说的故事,和我在院里四周所见的疯人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以致到天黑时我都不敢走出屋子了。所以此后父母答应我在天黑时躺在他们的花账床上,因为我自己的硬床在小屋中的位置不好,不容易使我睡着。在父母的床上我沉浸在自我的想法和梦境中,好像现实的世界与我无关。”

从文字中,我们只能看出这是两个充满幻想的失眠的孩子,但如果我说前者是写出《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后者是贯穿我们整个童年的安徒生,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盖尔芒特家那边”的“我”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渴求母亲一个甜蜜的晚安之吻而不得,鞋匠的儿子安徒生却轻易地能在父母的床上逃避这个纷繁的俗世。

所以他只能是普鲁斯特,他却必然成为我们的安徒生。

我知道这是个蹩脚的分类方式,可当我合上这本书,这个穿着不合身的睡衣、睁着一双惶恐的大眼睛的瘦弱而敏感的孩子已然和那个在二十层床垫和二十条鹅毛被的床上也无法舒适入睡的豌豆公主重叠在一起——他不再是全知全能的造梦人,她亦走出童年的彩色绘本,成为每个女孩心中最柔软之地的代言人。

本是为追忆纯真年代打开这本书,没想到它却反转了我的童年,这是否也能称之为一种成长——不再祈求他者为我们造一个甜蜜的梦,反而更爱追问梦的起源。当我们随豌豆公主一起跳下柔软的床,当我们发现这个花花世界远“没那么简单”,当王子和公主开始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争吵,我们开始能接受赐予我们无数美好幻想的人的人生远非那么美好,就像我们渐渐发现了父亲再也不够挺拔的背和母亲堆叠在眼角的皱纹。

如今我觉得这样一句话也是美的——

“使你快乐,又使你深思;给你以快乐者的歌,又给你以被侮辱者的歌。”

我喜欢这些能让我看到华丽转身之后的落寞的文字,它的种种不完美、种种不再范特西让我反而更相信这个世界还可以变得更美好——

因为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如果他能在失眠的夜里造出这么多美好的梦,那我们为何不尝试坚守“此情可待”——

至少在“惘然”之前,我想像安徒生一样,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相信我能得到更多——

“只有居住是不够的,我还需要日光、自由和一朵小小的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