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摘抄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摘抄

《罗莎莉上尉》是一本由[法] 蒂莫泰·德·丰拜勒 著 / [加] 伊莎贝尔·阿瑟诺 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一):“想象中的儿童”与儿童的视角

前天读《罗莎莉上尉》的时候不太明白为什么罗莎莉不喜欢听妈给她念爸爸的信,后来想到她可能感受到妈妈在读信时候的不真实感。这让我想到儿童(或其他群体)视角,不是“我想象中的儿童(或其他群体群体)应该有的视角”,而是“我站在儿童(这个群体)的位置我会看到感知到什么”。比如前面的不明白是想象中一个“想念爸爸的小孩”怎么会不喜欢听爸爸的消息呢?后面的猜测是我想罗莎莉,可能感到妈妈疲惫的样子时感觉离她更近更真实,听妈妈故作愉快地读信时,却觉得离妈妈的内心比较远,而且她不是看见明明信只有一小段,妈妈却念了很久吗?觉察到对方的不真诚的时候也许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排斥、距离,当然就不喜欢了。

前面提到“想象中的儿童应该有的视角”让我想到小学生时期和小伙伴玩过家家扮演“小孩子”的经历,我们觉得“小孩”比自己这个小学生矮小所以就蹲在地上走路,我们觉得小孩说话嗲声嗲气,所以我们把“爸爸妈妈”的发音改成“biabia miamia ”,当然后来想起来就觉得好笑了:好像再小的小孩也能比较准确发出“ma ma ”,而且a 这个元音比ia 这个音简单。但是我们没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小孩或者认真回想我更小一点的时候在干什么想什么,我们就只是表演我们认为比我们更加小的小孩应该有的“幼稚”。

如果把小孩当做真实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想象力的道具,也会看到大人对小孩的安排,和小孩自己的感知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当我共情罗莎莉的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既要自己承担战争与贫穷还要保护小孩的心灵,看到校长帮她托管女儿时,我觉得这个安排是好的人与人之前是同情支持的,看到校长同学以为罗莎莉走丢了了尽心尽力都帮忙寻找,我觉得大家都是关心爱护罗莎莉的。但是罗莎莉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就只能是“感激、幸福”在教室里,她不是学生,只是被托管的小孩,所以她坐在教室后面,像一个家具一样被大家挂的衣服遮蔽,其实不遮蔽也鲜有人注意她,学生和老师再去寻找她之前从来没有喊过她的名字,在这种被忽略的位置上罗莎莉给自己想象了厉害的的头衔和任务,在想象中给自己选了下属,来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经常是不起眼和独自一人处境。在家里妈妈陪她她玩闹、讲故事、读儿童“应该听”的版本的信,但是不会把她当做可以交流、对话的对象,她是家庭成员却又被排除在家庭重要的信息之外,直到她默默学会了认字,用行动和语言都表达了“我想知道”,妈妈才把她当做可以平等对话、分享的家人,而不仅仅是“甜蜜的负担”。

我想这可能就像是“长大”的资格证,父母觉得我“长大了”才有和他们像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对话的能力,但其实那是他们划定的“资格”。在达到之前,只有应该做什么不应该的要求和审查,我是的到了几年才回一次家时期才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经历的时代和故事,外婆、奶奶的故事…然而,在朝夕相处的童年少年时期,在爷爷奶奶辈还在世的时期,我也是能听懂这些故事的,不然我怎么能读那么多世界名著里别人的故事呢?但是我是听不到这些故事的,也不了解我的这些家长们,也许在现在看来这些不了解是我的遗憾,但是那时,在我眼里他们是“管束”的符号,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也是“小孩”的符号吧。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二):想从容,但是难以平静

小女孩罗莎莉的爸爸上了前线,妈妈去了工厂工作,而五岁的她也开始了一个秘密任务,她称呼自己为“罗莎莉上尉”。

罗莎莉照常在学校里读书,父亲经常往家中寄信,妈妈每次认真地读给罗莎莉听,但她却对信中对内容充满疑问

直到有一天,一封蓝色的信寄回,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罗莎莉知道自己的任务来了,她想方设法找到那封神秘的信……

这些情节出自蒂莫泰·德·封拜勒的《罗莎莉上尉》。故事不长,却是一波三折。

书中的插画以黑、白、灰三色为主,细腻朦胧的水彩隐隐给读者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唯有罗莎莉一头如火焰一般橙红色的蓬松短发,格外耀眼。

这本书的背景是残酷的一战时期,而文中提到的“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最惨烈的阵地战,英法联军与德军双方伤W共计130万人,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Y”。

文中的罗莎莉从妈妈口中听到爸爸写的信,充满对家乡的想念和对家人的眷恋。事实上,父亲的文字中其实都是对战争的无比恐惧与担忧,他说“这里的雨是由金属和火组成的”,根本没有母亲所讲的那些无聊的小河、鳟鱼和磨坊。

母亲撒了谎,也让罗莎莉受到了震撼。那封蓝色的信,其实是爸爸的S讯。

书的最后,身穿一袭黑裙的妈妈捧着一个蓝盒子递给罗莎莉,罗莎莉和她一样拥有一头橙红色的头发。盒子里是一枚勋章,就像一条小鱼,活在罗莎莉的手心里。

这只是战争下一个小小的缩影,作者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家庭发生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战争的残酷,永远残酷。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三):这本短篇小说,让孩子直面世界的另一面

这本书能够帮助孩子了解战争的真相,在孩子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成长为维护和平的力量。

爸爸上了战场,妈妈要去工厂上班。五岁的罗莎莉每天坐在大孩子教室的最后面。但她是一名“上尉”,她有一个秘密任务。

妈妈经常为罗莎莉读爸爸从战场寄来的信,可信的内容却让罗莎莉心中充满疑问。因此,她正在为自己的计划做着准备,等她完成任务,一切就会真相大白……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以儿童的视角娓娓道来,绘者用简洁细腻的插图、明暗结合的色彩,以文字之外的角度表现着这个温暖、悲伤又充满希望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的巧妙结合,让读者合上书后也久久难以忘怀。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以罗莎莉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以一种儿童易于接受的水平,处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难于处理的主题。但同时,作者也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他没有隐藏结局的悲剧,而是展示了一个孩子成长于战争中的令人心碎的经历。文字直击心灵,让人不由地沉浸在其中,跟着罗莎莉一起“伪装”、一起揭秘、一起痛苦、一起平复。

对于孩子来说,得知真相是残酷的。但我们的孩子对真相有着他们的探寻,也应该有面对真相之后的恢复能力。

罗莎莉胡萝卜色的头发和妈妈鲜红色的头发,在冬日村庄灰色的光线中闪闪发光,也暗示着生活中的温暖。我们始终都要向前看,即使是面对失去至爱的可怕现实。-

有一条媒体评论最让我感同身受:

年幼的罗莎莉讲述了这个关于失去、恢复的心酸故事,还有一个孩子对真相的需要,即使是令人痛苦的真相……德·丰拜勒的文本充满了留白,罗莎莉的执着闪耀其中。阿瑟诺充满感染力的插图中的色彩斑点,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细节上:罗莎莉明亮的红色头发,命运攸关的蓝色信封。

——《号角书杂志》

希望这个温柔而揪心的故事,能够帮助孩子在面对复杂、充满困难的世界时,保持希望,从阅读中获得健康成长的力量。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论战争,可以试试从这本书开始。

作者:[法] 蒂莫泰·德·丰拜勒/著

[加]伊莎贝尔·阿瑟诺/绘

译者:程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