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之树》经典观后感有感

《生命之树》经典观后感有感

《生命之树》是一部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布拉德·皮特 / 西恩·潘 / 杰西卡·查斯坦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之树》观后感(一):一部根本不指望观众理解的电影

真的欣赏不来这种完全诗化的创作风格……

导演想表达的元素太杂糅了,自然,宗教,生死,家庭,教育,等等等等,感觉完全由着自己的感觉东拉西扯,啥都没讲明白。这片子可以说是已经不能评论叙事逻辑了,导演从头就没想按逻辑拍

《生命之树》观后感(二):生命之树

这是一部充满哲思以及宗教影射的影片,故事描写了典型的美式家庭,通过破碎的情节组合在一起,小男孩的妈妈代表着温柔与希望,也引导着恋母情结的产生,男孩父亲是一个士兵,代表父权的威压,他一向引导孩子们弱肉强食的形事处则,这个父亲一只坚守自己的信条,却又一次次被现实打败,如同大众的缩影,而儿子却在长大后理解了父亲这种不可理喻而又使人动容的爱,本片简绍完家庭环境后,用了17分钟来描写生命的诞生,从混沌到秩序,也正是应为这略显冗长的17分钟,才造就了影片的宏大与哲思,在很多细节也充满隐喻,本片在音乐构图的方面也做到了极致,被评为金棕榈,影片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环境融合的方式,用极少的台词带给观众生命的沉思,或许生命就像一颗大树一样,不急不躁,安静生长,无需知道宇宙开始,也不需讨论是否向死而生。

《生命之树》观后感(三):生与死

生命之树,源自于圣经中通往神的路径,而在剧中的父母其实在我看来分别代表了旧约和新约,父亲有着旧约的法律与规定,而母亲有着新约的包容与和蔼,人类就是在这新约和旧约下共同成长出来的,影片不仅有对故事情节的描绘,还有很多地方在描写生命的起源,和影片中的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这无穷大的宇宙中只是小小一环,在片头一开始告诉我们大哥死了,但他真的死了吗?长大后的大哥领会到了父母的爱,而父母也一直爱着孩子们,人的死亡分三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下葬的那一刻,第三次是当所有人都记不得你的存在的时候,你才彻彻底底的死亡了,而片中大哥的死亡只是一种肉体的死亡,也可以理解为肉体的解脱,以一种更纯洁的方式活了下去,片尾的母亲和妻子有了一种传承的感觉,仿佛就像赫拉在喂养自己的孩子。

《生命之树》观后感(四):6

一部颠覆掉所有电影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是极痛苦的。不只因为它晃动的挑战观众底线的镜头语言——艺术上的和谐被完全抹去,换来对现实骨感记录,还在于它对于梦的颠覆,对于我们没有勇气面对的现实的回归。而这种颠覆是痛苦的。所有的电影都在造梦,但生命之树反对梦,反对高高在上的诗意,反对勃拉姆斯与诗人。在那无法言说的失语片刻,在被控制的痛苦里,琴键的音符如此铁色的尖锐,一飞出便散落在地。此时此刻,音乐是最无力的话语。

音乐失去了神性。而马力克说,神性在于自然之树,在于生命,在于人。当生命的笑声在林间闪动,当爱与吻充满世界。自然的神性,我们看着天空的云,看着阳光透过斑驳的叶。当夜色宁静,蓝色蜡烛的烛火微微翕动。当我们驻足,环顾,看向每一片脉脉的叶子,看向每一个初醒的早晨——

生命如此美丽,如此美丽

《生命之树》观后感(五):生命之门,终归会步入。

看不懂一些圣///经象征。 中间很长一段星空宇宙细胞大海阳光水母水草沙漠草地森林河流石头活着死亡五彩斑斓奇形怪状爆发变幻无穷无尽配上激昂又迷幻的音乐像一场真实的白日梦。 实际上我后面看了解说才知道这是一场从创世纪讲起到人类社会的漫长生命演变过程。 除去漫长而魔幻的自然景观镜头,这部影片还有最主要的一家人,父亲,母亲,三个孩子(最主要的是长子)。从母亲父亲的相识到结合到怀孕生子,到孩子的抚育过程,到长子长到,到他中年,到他终于领悟了父亲以前的种种行为,这是某种心理上的弑父,他最终站在了父亲的位置上面。理解父,成为父。到最后他步入了那扇荒野中的木门,这就像《窄门》,步入了生命的窄门,一片海滩上几乎都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物。 他们从来没有在生命中消失,肉体生命的消失只是短暂,终将我们会在门内相遇。这很存在主义。 一部电影让我似懂非懂起来,让我逐渐领悟了《窄门》和《死亡搁浅》。(这个跨度有点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