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经典观后感1000字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经典观后感1000字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是一部由阿基·考里斯马基执导,马蒂·佩龙帕 / 吉姆·贾木许 / Kari Väänänen主演的一部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一):冰冷、荒诞的幽默

今天看完后整体感受:荒诞、幽默,冰冷的现实中又流露着丝丝人性的温情(比如 窘迫的乐队四处碰壁却依然怀揣希望向终点前进、小撮毛屡受排挤但关键时刻仍用肥美的大鱼回报小团体、为小撮毛提供食物并分享音乐的理发店师傅…)。

我没有那么深的功底去从各种专业的维度剖析这部电影的内涵寓意,我就是浅显地觉得这部公路电影的主线情节很像我自己的人生道路——《叛逆小朋友征欧记》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二):冷面笑匠阿基的认真搞笑

一群苏联土著乐手企图打入美国市场,在集权制经理人的带领下屡挫屡战,过程中经历思想觉醒,由被动接受平均主义每人分到啃一个苹果(经理人在吃肉),到revolution然而能力不足以支配民主,经理人重新上位,最后他乡遇故知,一位4岁来到美国的苏联表哥加入乐队,带领乐队取悦市场,最终在墨西哥取得成功(经理人于黑夜消失于美国)。

很动人的一段,是乐队在面临崩溃即将转让的酒吧演出一幕,认真的唱着关于自我(苏联)的剖白,那是全片难得的认真时刻,虽然仍然因为冷面严肃而充满喜感,但台下观众听完却说,糟糕无比。是啊,阿基作为冷面笑匠,全片下来只这四个字——认真搞笑。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三):隐喻 音乐 幽默

电影出现苏联的logo 以及林肯的头像,无疑和政治联系密切了。 所以,我看的版本,少了哪里的十分钟??? 公路片,黑色幽默,政治隐喻,民主与革命,婚礼与死亡…… 其实,单从他们的打扮来看,已经赢了不少了。哈哈哈。 自身不懂音乐,只能看剧情了。但是,阿基考母斯基,这个导演可真是会玩,人文关怀,反讽信手拈来,还有画面低饱和度高对比度的隔阂 冷酷 以及画面安安静静的“绅士风度”? 最后,想提一句老大哥。以及那个远去的背影。 抄个人家的评论: 把旧车唱没油了,把酒吧唱倒闭了,把死人唱活,把活人唱疯。头顶怒发冲冠,脚下鞋履戳人,没事多晒晒太阳,偶尔相认个表弟。林肯是他们的祖先,音乐是他们的信念,棺材用来冰冻啤酒,胖鱼用来获得授权。台下的观众喝着倒彩,说这是看过最烂的表演。他们全然不怕,你听他们唱着,不喜欢摇滚的人多可怜。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四):对热爱以外的事物保持一定的木讷

非常幽默轻松又好看的公路电影。

造型夸张但是真的审美高级,每一帧都想截图下来做海报。

影片给我一种很强烈的冲突感,并不厉害的乐队,怪异孤僻的性格,但是唯有的几场演出又着实让人开心。突然就很羡慕这群人,对人际关系不敏感,对于演出的商业属性毫不关心,吃什么不重要,住哪里都可以,只要能到达想去的地方,同伴去世了就想办法带上,对于演出以外的所有事情表现出一定的木讷和忽视,才能体现热爱的意义吧,才可以如此纯粹而幸福吧。

虽然影片竭力表达了这个乐队的不靠谱和不专业,但是他们的演出,真的很好看。

在热爱面前,窘迫不值一提,一切都只关乎于心,关乎选择。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五):刺头

可以看作一部音乐电影,也可以是一部公路片,你当然也可以去揣摩其中的政治暗喻,但就着单纯的喜剧电影视角去欣赏也十分的有趣。怪异的发型,古板的着装,和发型一样怪异的鞋子,这一个乐队从冰冷的寒林与麦田里来到繁华杂乱的美国,然后开启了一段音乐的历险。越往南边走,歌曲的风格就越自由放浪,从最开始的民族歌曲,然后是红色乡村音乐,再到轻摇与重金属,我对歌曲的研究实在欠缺,但我相信如果是音乐爱好者看到这部电影,一定会有会心一笑的共鸣。设置的角色也很有意思,秃头男人渴望加入这个团体,一路尾随历经磨难来到美国,刻意模仿家族形象,即使没有一样长的发型、一样的鞋子,也渴望拥有。再到唯利是图的经纪人,在他返回的那一段叫做民主主义的复辟,我觉得这是暗喻到明喻的很有趣的转折点,最后他喝了一点仙人掌的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进夜色中,再也没人见过他。这部电影诞生的年份就说明了很多东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