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女情怀总是诗》经典观后感集

《少女情怀总是诗》经典观后感集

《少女情怀总是诗》是一部由大卫·汉密尔顿执导,帕蒂·达班维尔 / Irka Bochenko / 贝纳·纪欧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情色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情怀总是诗》观后感(一):主旨不明

前半部分想表达温柔男难找,包括萝莉前男友也不是什么好人,跟皮埃尔一丘之貉。后面找了半天好男人,阿姨还是跟已经判定是暴力分子的萝莉前男友好上了。萝莉不知是对阿姨还是对前男友情根深种或者两者皆有,暗自伤感。等于把前半部分都推翻,然则结尾胡搞乱搞是为哪般。

大胆推测,要不就是后面写崩了,或者为了drama效果,整个看下来就尼基阿斯一个正常男人,他不属于任何女人,所以是gay。所以主旨是只有gay是温柔男。

《少女情怀总是诗》观后感(二):没有搞懂?

1.女主找尼基阿斯的时候 尼基阿斯说 你希望的是不会实现的 女主问为什么 他没有回答

2.在家里聚会的时候也没看懂尼基阿斯和梅莉莎的对话

3.女主没有邀请卢卡斯但他还是来了 应该是尼基阿斯邀请的吧 尼基阿斯看到卢卡斯来的时候 说女主还在犹豫…那他应该知道女主和卢卡斯的关系

4.尼基阿斯是喜欢女主的吧 说如果要他喜欢梅莉莎的话,除非sha了她…..但最后又直接走了……

5.女主最后是双重失恋了

6.卢卡斯其实是喜欢梅莉莎的吧,在学校第一眼看到梅莉莎的时候

7.梅莉莎真的太美了!好有气质!

《少女情怀总是诗》观后感(三):让人没办法不感叹少女肉体的美好

Bilitis

美,实在太美了

不过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剧中的人物似乎都在给bilitis灌输应该去爱男的观念。从一开始我觉得bilitis并不喜欢lucas但却因为学校情人的调侃似乎以为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幻觉中是lucas形象,再从真实相处中破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取向以及对melisa的爱。像极了现实中的女同或多或少会以为自己可能会是bi而稀里糊涂谈了个男人的阶段。

剧情很简单概括一句话就是个小拉拉爱上已婚被家暴出轨的双偏直因为太爱她所以自愿去给她找情人最后自己的前男友和喜欢的女人搞上了的故事。

整个画面从选角到配乐再到人物服装和朗诵的诗歌都太美了,非常纯粹的美丽,恰到好处的情色感,让人没办法不去感叹少女的美好。女主的气质长相给我感觉有些像97年版的洛。总之,太美了。完全是视觉上的享受。

《少女情怀总是诗》观后感(四):少女情怀总是诗:如水果硬糖般青涩的爱恋

整部电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油画般的色调,每一帧单独截出来都是一副构图完美的画作。成年人的我并不太能理解的一些少女的行为,又或许是导演对于剧情中情感处理不够细节的原因,整部电影看下来像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梦,也像是过去雾蒙蒙的回忆。 电影的原名为Bilitis,直译为碧莉提斯。碧莉提斯是法国诗人皮埃尔·路易斯虚构的与萨福同时代的女诗人碧莉提斯,以译其情诗为名出版了《碧莉提斯之歌》,而这本诗集主要描述了女同性恋的故事。而电影本身也有大量描述女性之间情感的画面。回顾自己的初中少女时代,也有许许多多同性之间现在看来暧昧的记忆,但这只是一些未经世事的萌动。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人的这段时间对应着潜伏期,其表现为更重视与同性之间的交往,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准备。而女主碧莉提斯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既与摄影师恋爱同时又爱上了自己的女主人。也许会有人认为少年少女哪有什么爱情,但我一直认为,只要对当事人来说那是爱,那就是爱。女主这个年龄阶段也不会有太强的道德观念,恋爱了就是恋爱了,爱上了就是爱上了。如果对碧莉提斯的行为进行批判的话,那就是成年人的我们太狭隘了。但青春期的恋爱总是不会一帆风顺(虽然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不会),但没有成年人的爱情有那么其他比如说金钱、前途、未来的考虑,因此也更清澈、美好,正如水果味硬糖一般,酸酸甜甜。

《少女情怀总是诗》观后感(五):VS+Fun City 合作蓝光

影片中出现的男性,几乎不是性饥渴者(Pierre)就是性经验缺乏和性无能者(Lucas、观看表演的老人们) ,男性气质在Pierre身上被狭义化为对惊险运动的追逐(延伸为带有冒犯性质的强迫性话语:反复强调“ Riding horse”)和个人英雄主义式的鲁莽(具体表现为激烈的性行为),而在Lucas这里,较扁平的人物弧光也未能形成对理想男性气质的建构。两位男性角色Lucas与Pierre几乎没有过在同一场景中的同时在场,即使存在也有着前后景和视点的明显分别,这甚至还建立在他们对同一个女人共同占有的前提上(即使Lucas的占有是短暂的)。影片就这样将男性角色在影片中所处的客体位系置于一种缺乏参照坐标的失衡状态中,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女性身体的纯真情态。柔焦镜头和前景的遮挡物形成对女性身体的遮蔽和模糊,它既阻碍观众的窥淫欲,也是对于性意识萌动和幻想性女性气质的隐晦暗示。显性冲突由于暧昧朦胧的影像气质和诗意的情绪化构建被无力化了,由此引发性向模糊所导致的伦理上的绥靖主义,这一方面使角色们可以在性关系问题上自由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影片变成了一篇含混不清的反方法论式女性主义文本。它所拥有有的仅仅是存在主义式的自由——即选择的自由——而非具体的出路:正如Bilitis最后一个人回到无人的学校,双目失神的呆坐在床头那样。当她对着镜中的影像练习亲吻时,这Narcissus之死复现的一幕也就预示着故事最终也只能回归到自体——或许Bilitis亲吻的所有人只是她自己的影子,只是对自我灵魂的无限趋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