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桃花扇》的观后感大全

《桃花扇》的观后感大全

《桃花扇》是一部由孙敬执导,虞俊芳 / 郑大年 / 马中元主演的一部历史 / 爱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桃花扇》观后感(一):男主委实配不上女主

同样是戏本,但这个改编比较多,如果单看情节,会比《牡丹亭》更好看,这个的故事性更好。 女主李香君聪明剔透,有情有义,至情至性,本来该是“有妇如此,夫复何求”的神仙眷侣,可惜了,男主侯朝宗配不上她,他当不得她的知己。 女主忠于明朝,坚持民族大义,男主却为了自身的前途选择投靠清朝。 看似清醒,实在糊涂。 读了十几年书的书生,最后还不如秦淮河边的风尘女子有气节。 让人叹惋。 看前半段时就觉得男主傻白甜,女主清醒明白。 有的时候想,男主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拿人手短”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不明白。确不如女主。女主若为男儿身,定是个人杰。 妈妈和媚香楼的大家也很好。 杨龙友这个人我没大看明白。他像墙头草,既和复社的人打交道,也和阮大铖有交情。你说他硬气,那他就不该和阮大铖有关联,你说他软骨头,可在李香君要被马士英打死时,又出言相帮。 电影是好看的(虽然我还是不大习惯讲话慢慢的),只是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桃花扇》观后感(二):关于桃花扇1963的历史观的个人想法

中心思想与《金陵十三钗》相似,都是有气节的歌女的故事。歌女飘零一世,无牵无挂,有时却最能体现气节大义。 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钗》是反对异族的内涵,《桃花扇》是反清的精神,若大明时认为满清是异族也可以称赞,但若满清已实行汉化推行科举就没必要了。这里的歌女虽比唱后庭花的高一层但仍有局限性。文人风骨还不是儒家思想,孔家尚且能够在各朝苟安那天下寒士为何不可。只要能够造福百姓便好,为国守节还不是为统治者守节(满清迫害汉人另论)。说起来各朝的衍圣公也是厉害,在任何朝代都能教天下学子效忠当时朝代。要不怎么说,太祖对于儒家、民族的态度都是圣明的。 艺术手法:最后久别重逢,配乐是极欢快的,香君的表情是极欣喜的。给到了观众乐极而悲的观感。侯方域脱披风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他留辫子的镜头,而是给到了妥娘、琴师等人的惊慌、香君的震惊,放佛看到了怪物一样。这种通过旁人体现主角的手法我想是在舞台剧上没法实现的,也是改编的妙处(虽然我没看过本戏的昆曲)。我是提前看过最后的片段的,所以看全片到此处时方觉得步步引入的手法高明。

《桃花扇》观后感(三):旧时代的独立女性

黑白老电影真好看,演员颜值高,人物形象丰满,剧情不急不慢又很跌宕起伏,歌词也写得好。

李香君又美丽又有才华,有气节有思想,心怀天下,不畏强权,敢爱敢恨。在任何时代都有这样令人钦佩的独立女性啊!

喜欢爽朗大方的郑妥娘。

(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