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毕业生》经典影评集

《毕业生》经典影评集

《毕业生》是一部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安妮·班克罗夫特 / 达斯汀·霍夫曼 / 凯瑟琳·罗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毕业生》精选点评:

●The Sound of Silence 和 Scarborough Fair 同[毕业生]是那么不适配。 第一次从心里厌烦一部电影。

●青春不怕犯错,怕的是没有勇气

●看得心里很难受,不知为什么

●后浪打折那阵捞了本《看不见的剪辑》,于是近期老片回顾ING。这部是属于“很有名但我看不出大好”来的那种。特别是年轻时候,连笑料也没get到过。要过了主人公那个年纪,编导剪对那种空虚烦躁急欲找个目标——哪怕盲目,去寄托这一股无聊的心理捕捉得太准了。

●今天看来60年代文化的迷人都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理想化结论。当时年轻人脚下戴着的镣铐,比任何时代的蒺藜都要扎人。他们坚信是历史上最操蛋的一代,富二代的审慎魅力敌不过抢亲时的疯狂呐喊,只能让更多同类以嬉皮士的名义涌向旧金山和荒郊野外。只是保罗西蒙的单曲循环也太多了点,虽然三首歌都好听。

●这不是部关于爱情与青春的电影,而是关于人盲目的征服欲…

●8/10。美国年轻人电影的代表作,剧本共鸣性取决了成功,后半段有点《邦妮和克莱德》“真爱无敌“ 的意思,浑然一种自由恋爱气质。视听层面很丰富:快速的心理蒙太奇、颇具深意的画面布局、非连续镜头的时尚音乐与无台词场景融合,都是当时流行的电影技巧又用得恰如其分。烤面包机对应台词那处很有趣。

●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duce me. Aren't you?

●我不知该说什么,我只能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这是个龌龊的浪漫爱情片

《毕业生》影评(一):毕业生

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本杰明,是这个社会化道德寓言的唯一主角。他满怀着理想主义,憧憬一种与父辈不同的人生,并企图颠覆固有的资本主义生活逻辑。年轻人的误打误撞,招来的却是主流生活方式的凶猛“围剿”。这一现象不仅昭示了世俗伦理的顽固坚硬,而且暗喻了所有从自我出发的主体精神的最终虚垮结局。

《毕业生》影评(二):毕业生

电影前半部分在叙述本的自我挣扎,后半部分在 讲述本独自寻找伊莱恩。从始至终,他都被人引 诱着走,来不及思考事情正确与否,前进还是后 退,所以到最后,他们是相爱的吗,大概只是西 畅淋离的青春在作慕吧。回归原点,他是一个毕业生,不离冲动困惑。就像真实的毕业生一样盲目困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是正确的。

《毕业生》影评(三):观后感

《毕业生》故事的结局耐人寻味,这正是表达导演思想的地方。尽管本杰明和伊莲摆脱家庭的禁锢,决定走自己的路,从教堂里面逃出来后上了巴士,两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但是这只是一阵头脑发热,狂热过后,从他们平静的脸上却只能够看到这些叛逆的年轻人所具有的迷茫和寂寥。他们虽然坐上了巴士,但是他们不知去向。

《毕业生》影评(四):毕业生

故事看起来很烂俗,荒诞的开始,忧伤的故事,最后甜蜜而又迷茫的结局,但却是大多数人真实的写照,就像真正的毕业生一样,在脱离校园之后变得漫无目标,谁的青春是坚定而又清晰的未来,勿匆那年的岁月,又有谁回首往事不曾后悔遗憾,这是一部适合多刷的片子,趣味的蒙太奇,视觉的享受,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答案。

《毕业生》影评(五):毕业生

和影评的名字相同,班杰明从影片开始到影评结束,他的迷茫贯穿始终,就像大多数毕业生那样,在当时那样动荡的社会,迷茫也是必然存在的,没有任何方向,做了许多错误的决定,抢亲是班杰明有的第一个目标,但班杰明与伊琳在公车上的长镜头,是短暂的快乐过后,他们则是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他们要如何去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