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信息传读后感1000字

信息传读后感1000字

《信息传》是一本由吴军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息传》读后感(一):美国科技股或许会一直涨?

1.为什么苏联败,美国胜?

集成电路在大企业病的地方都做不出来,非得成立创业公司英特尔,何况事业单位?

2.从前科技竞争看的是机械,现在科技竞争看的是信息。劝退专业不是不好,而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指数级,传统产业跟不上了。

3.因此,从大的趋势来看,只要摩尔定律还在持续,美国科技股应该会一直涨。

4.香农三定律好理解,但是跟人说不清楚。但我隐约感觉,它和牛顿三定律处于同一位置。

《信息传》读后感(二):读吴军信息传

一如既往喜欢吴军老师写的书,买了老师的很多书和课,总是觉得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你可以从这本书里面学习写传记的方法,理解什么信息,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辨析度,这句香农的话直接放在书最前面太帅了,从电报,差分机,电话,无线电,电视,电影再到这些发明对于战场的影响,完结信息发展的自发时代,之后信息论的诞生,香农的三个信息论定律直接指导了后面信息时代的发展,一个个伟大头脑改变世界,除了香农,还有冯诺依曼,图灵,引领半导体发展“八叛徒”,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英特尔与摩尔定律,已经未来信息时代的方向,用更少的能量传输更多信息,信息产业未来是核心产业,虽然读完还是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所谓的机器可以实现计算,这让我对于可以实现计算的机器特别好奇,一开始的机械机器和后来计算机是如何完成计算,而计算之后如何和我们使用场景联系起来,为什么我现在的打字可以通过处理器计算实现?我现在很想去了解这些本质。

《信息传》读后感(三):2021#阅读记#《信息传》

这是一本信息通讯发展历史书,一本极好的信息方面的入门科普书籍,特别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士阅读。 这本书的行文和结构非常像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吴军老师梳理了近200年来,改变人类世界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每个关键技术发明家为节点,通过一篇篇人物素描,再现他们一步一步的创新之路上集聚的问题的驱动、思想的火花、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让我们读这本书时,深刻体会到这些才是创新者为什么会成功的关键要素。 信息科技发展的特点就是:用更少的能量,传递、处理和储存更多的信息。 这是对信息科学、技术和产业最通俗而准确的概述。 有了这个概述,可以让人准确判断在未来,那些科技和产品是符合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的,那些是发展需要避开的误区。 人类从工业社会飞速进入信息社会,所有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接受新的思想和适应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否则就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 推荐阅读:⭐⭐⭐⭐ 阅读难度;⭐

《信息传》读后感(四):对结尾处一段话的思考

结尾处提到这样一段话:"我们还可以把整个信息产业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纬度来考察。利用信息其实就是通过信息来换取能量,使得人类在完成同样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时,能够节省能量和物质......"。

这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增加信息和减少无效的能量消耗的过程。从古代奴隶制下信息的极度贫瘠和劳动能量的大量消耗,到工业革命后信息文明的高速发展及工业大生产的劳动能量的解放,再到现代信息产业的喷发和科学化工业生产的精细调配。都是对这个规律的一个印证。

那么,不难想象未来的一个发展的概况。为了使信息的更高效的利用和分配,脱现实化的进程会越来越快,现实中大部分的工作学习场景都会搬到直接承载大量信息的虚拟世界中去。如此一来,谁可以掌握虚拟世界的霸权,谁就可以掌控世界。

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发展进程是极好的。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体验到更丰富的世界,当从信息量来说,比起封建时期的人,我们活得可能是他们的几十倍之久。

甚至可以扩展到更广的地方去,比如完全虚拟化,大脑超频使时间减缓等等,但过去科幻和遥远,这里就不加赘述。

综于此,还是需要紧跟世界发展的浪潮,看清世界的发展趋势,提升信息的获取和筛选效率。

《信息传》读后感(五):信息时代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节讲摩尔斯的故事,里面提到信息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理论的重要性,我当时学的时候也觉得又啰嗦又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是吴军老师告诉我,如果不是信息论,那么人们对信息这种抽象资源的掌握就是虚幻的,就和中国烧陶瓷 或者中餐一样,有的大师手艺好,但是说不出,就是凭借感觉和直觉,这样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学问,比如摩尔斯设计电报编码的时候把常用字母设计的短,大家都知道这是对的,但是无法总结,大量的经验没有总结出一套有序的规则,那么就算有突破也只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偶然。只有总结出规则规律,后人才能在原来的规则下更为方便,甚至有计划的创新、革新、改进,这就是方法论的重要性。后面说到芯片,又一次点起了我的记忆,这真的太难了,这是一个又难,又恶心,收入还低的行业,好比国外集中力量突破了后,这么难的东西别人只卖2元,那我们就很难不为所动,去买自己的又差又贵,自己科研不如买现成的,但是一旦到了大国竞争,两军交战,这个东西又不能没有,这就是芯片卡脖子的涞源,堪称现代“盐”业,芯片就是现在的盐,它便宜,但是很难,技术很高,专业学生一学就不想从事,难到现在的人还在享受半个世纪前那些聪明大脑留下来的遗产,谁会放弃高薪光鲜的互联网,去从事地位低,写最脏的代码,做最基层的半导体呢,还是那句话,人才在哪里,哪里就有希望。读书的时候就觉得集成电路芯片真的是太牛了,我们在那么多页纸上写的演算,步骤,设计,最后居然集中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东西上,只要接入了,就能输出想要的信号,这太可怕了,那时候就觉得这东西又可怕又方便,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插满了整个板子的电路设计,最后也就是别人一个指甲盖芯片的功能,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功能,这太方便,太让人不自觉产生依赖了,这就是半导体卡脖子的原因,也不是我国发展的慢,也不是美国就牛逼,是全世界都享着肖珂利那仙童几个人的福,一些人甚至把肖珂利诺伊斯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人,超过了罗斯福等耳熟能详的政治家。最后一章有个可怕的数据,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有什么工业品在制造过程中没有芯片了,2018年一年的芯片制造量1万亿,相当于每个人130片,而现在更是急需,所以这哪怕不是卡脖子,也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的技术,国家能看到这点,确实是清醒的。美国芯片的牛逼还有一点就是英特尔的牛逼,格鲁夫造就了英特尔,而英特尔成就了美国芯片,在那个年代,应特点对芯片的投入超过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几乎收纳了那个时代半导体的人才,这是美国的幸运,几乎是靠着几个人,领先了全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