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1000字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1000字

《依存与自立》是一本由[日]黑川雅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一):努力论证,围合观点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撞击诞生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了屏障,阻挡了西方等宗教向东方传播,使东方的文化保有特性。岛国的日本因海洋的屏障,产生文化沉淀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主动接受东西文化的影响,并列的同时相互刺激,创造性地联结,形成保持动态平衡的集合体,于是有了“间”的存在。

人在荒野行走,太阳落山,为了安睡需要有依靠,于是靠着一棵树过夜,树拥有让人靠近的空间力量,能在周围构筑起一个空间,树就是柱子,这个空间就是柱子发出的“气”,就成了人的心灵之柱,这就是建筑的原点。

树木建筑诞生于东南亚、东亚等自然植物繁茂的地区,树木建筑顺风而筑,是开放的、与外界相连、不与自然为敌的建筑,在任风流通的同时改变了风的流动方向,形成漩涡,产生沉积,建筑是风之流动的沉积,而风与气的沉积是“间”。

高45厘米左右的“床”保证了风在民居中畅通无阻,“床”的连续性扩大了间的范畴,决定了间内物的形态、人的行动和观看视线,“床”与眼镜的距离相当近,使身体和肌肤始终能够感受到它,强化了身体的意识,增强了切肤感,切肤感回馈给意识,影响着人的行为。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二):日本建筑的依存与自立

依存与自立是人活在这世间不可少的两种气,同时建筑也是如此。

建筑依存于自然,同时在自然中又是自立的。日本建筑既由自然支配,又把自然吞入腹中,彻底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看似自相矛盾的生命和自然的关系。

提及日本建筑,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建筑里的床。在中国我们只有卧室或者客房里,我们晚上躺着长时间睡觉的那个家具叫做床。但是在日本的民居,“床”是设在高为45厘米的地上,下方通风。“床”上的明障子、袄也都可以打开让风通过。“床”的每一处都悠然地依存着自然,沉溺在风中。在西方,“走”是家中的常态,室内也是根据“走”时的主要视线来设计,“走”便催生了“椅子”等种种家具。而日本,有“床”的家庭,“坐”是家中的常态,室内也是根据“坐”时的主要视线来设计,“坐”便催生了“坐垫”等家具。在西方进了房间照样可以穿着鞋子,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方便的家具,只有上床前才会脱下鞋子。而日本的房屋就是一张巨大的床,就像一件家具,故在家具上面又放家具,是无法想象的。日本的“床”你可以当床睡,可以当椅子坐,还可以当沙发躺。

且由于日式家居没有“墙”,区域分割少了那样强硬的划分。于是日式空间变很开放,连接于内与外,自然也仿佛是建筑由内看出去的一幅画。你可以通过屏风让房间瞬间大变样。只要你摆上食盒,它就成了饭厅;只要拿出被褥,它就成了卧室;只要摆上茶道所需物品,它就成了茶间等。同一块区域,人们只要通过变换坐垫、被褥、配套的食盒等各种应用的小道具,便改变了空间的功能性质。所有的用途都是暂时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各个区域都经历了各个功能的青睐,只要你喜欢,你便可以将任何区域按照你的想法去用。而户内和户外也不需要进行明确的区分。由此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并不是对立的概念,它们彼此影响,彼此依存而自立。

日本建筑的自然能量,我想便是在于此——没把房屋当成建筑,而是尽可能让建筑融于自然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如此委身于自然,便可从自然中获取能量。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三):依存是实现自我的跳板

《依存与自立》讲的是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在黑川雅之看来,日本建筑是会沁染心灵的建筑,他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都在彻彻底底的日式空间中度过的,成人之后学习并思考系西方建筑为中心的现代建筑思想,然而,日式建筑的自然之美深深直根于他的内心,渐渐唤醒了他关于自然、文化和日本建筑本身的思考。

《依存与自立》共分四个章节来阐述。第一章从东亚是否存在审美意识开始讲起,分析了近代日本最初依存于西方思想,继而又发现了“自我”,开始走上独立道路的过程。这部分内容基本是《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内容的概括总结,日本建筑中的房屋、床,工匠使用工具的特色,思想中的“间”、“气”,文化审美中处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通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我们可以从日本建筑中找到人与自然、依存与自立的最理想答案。石庭、茶室、枯山水,都是人类依存于自然、消化自然,进而将自然纳入怀中的具体体现。黑川雅之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解读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细致而深入地思考何为“心灵的建筑”,从空间的特点、柱子、屋顶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建筑在人们心中描绘出的空间。他的解读方式充满感性认识,却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逆转思维”是比较有趣的一部分。黑川雅之讲到了很多和自己有关的事,比如他自己出生的秘密,儿子们如何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等等,都诠释着委身于偶然的思想,而这种思想运用到建筑领域,就是自我之中有自然,建筑之中有宇宙的思想;就是依存于自然,自然入掌心的奥妙;就是沉溺于依存后展翅飞翔的智慧……

当我们随着黑川雅之的思路回到思考的原点,便会发现,他所谓的依存与自立,是不以依存为恶,不憧憬自立,重新审视原有的“依存的现实”与“被自立的现实”之后的审美与意识。而这样的审美意识被放置到东亚审美意识的大背景,甚至是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又意味着什么,书的第三章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生命体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被迫自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产生了生命的矛盾。依存与自立的循环,就是生命的引擎。”从自然、建筑到文化、历史,从审美意识到个人经历,《依存与自立》解读的不仅是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首先依存于自然,然后逐步自立,然而自立并非终极目标,自我实现才是。书的最后一章用人文性的思考总结得出了最终结论。

自我之中有可依存的自然,自我之中有可依存的世界,这是极致的依存,也是实现自我的跳板,更是所有事物发展的规律。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我们,也在不断寻求着依存与自立,不断实践着生命的循环。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四):从建筑到灵魂

若说此前心中只是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那么在读过黑川雅之先生的这一系列关于建筑和审美的随笔以后,愈发感受到“美”的神奇所在。而《依存与自立》这本书,开篇先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东亚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日本独具特色的美,继而谈到这个亚洲的审美文化,以及关于生命的思考。乍看零零碎碎,却都是被一根线贯穿牵引着,形散而意不散,是在讲述建筑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更是在讲日本文化、日本人对自然的敬与爱,独立与依存。

万事万物似乎都可以用“美”去评断。建筑如是,绘画如是,诗歌音乐亦如是,甚至灵魂也可以。

美本是多元化的,纵向上讲,不同的时代,横向上讲,不同国家与民族,各自的美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拥有者各自的欣赏者。严谨是美,妄想也是美;矜持是美,放肆也是美。然而在这众多的美之中,或许不能称之为最震撼的、最令人难忘的,但日式的美,却是最能打动我心灵的。大概正是因为源于自然,不着痕迹,也便有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如果说我们的文化中的美气象万千,盛大厚重,让人置身其中仿佛对望着宇宙,会有一种忍不住泪流满面的渺小感,那么日本文化中的美大概就可贵在它的轻盈与空灵。

虽然从某些方面也受到中国尤其是唐文化的影响——但日本真的把美的空灵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微风、庭院、落叶、苔藓、抹茶、芭蕉……这些原本再平凡不过的意象,在日式审美的组织下形成了无可复制的和风,浑然天成,沁染心灵。

读到此处,突然感到不仅仅是在讲建筑。生命似乎亦如是。哎,我真是不能好了,又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去读书,不管什么都会不自觉地去与内心对照。以前自己琢磨着写故事的时候,思考了很久该用什么去形容两个人之间的交付。在我看来,理想的感情状态应该是相互独立又依存的两个生命,一不小心就和本书的主题撞车了……而最后给人物的心情下定义的时候,我想了又想,写到,他终于找到了家。身有所安,是身体找到居所;心有所安,是灵魂找到归属。

而巧合的是,我这种看起来非常不伦不类、没有章法的感悟,似乎在下文中也能找到对应的描述。

回到书中,也确实从这里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建筑在其现实功能以外,也是一种思想表达,在最后一章中,又从讨论建筑和审美,归回到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无论是之前读过的《设计与死》还是这本薄薄的日常所感所想,都处处透露着哲思。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大致也是如此吧。虽然并不能一概而论,但大多时候,明朗温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安全感想必会大大高于饱经苦楚和艰辛之人,所需要的防御和保护,也都各不相同。如此看来,感情也好人际交往也罢,会有困扰说到底也并不是矫情,都能回归到人类最淳朴的自然属性。

我的格局实在是太小,总是不自觉地将万事万物与情感的产生与消亡,飞翔与降落做比较,或者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对事物有更好的理解,也不知道是否会因此走向了南辕北辙的方向。希望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逐渐告别这种坐井观天。

《依存与自立》读后感(五):深入剖析日本建筑中人与建筑的关系

《依存与自立》是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雅之的建筑文化随笔集,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对日本建筑的思考,剖析日本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异同,深入解析人与自然,人与内心,建筑与人的相互影响等。在人与建筑的关系上,作者称之为依存和自立。

依存是因为互生的关系,建筑是人的建筑,建筑因人而存在,人又必须处于建筑之中,他们是彼此依存的关系;而自立,则是指无论是建筑还是人本身都是彼此独立,自成性格。在作者眼里,日本建筑总体来讲,是一个个的房屋然后组成一片村落的形态,这种村落的散乱布局注定日本建筑不能像西方所推崇的那种通用化的标准化的城市布局。但也是因为日本建筑的这种特性,日本建筑中的人和建筑都是在大面上的和谐之后的尊重个体,思考个体审美趣味的产物——这便是自立的精神。既统一又独立,既整体又部分,既依存又自立。

黑川雅之的这本不算厚的著作《依存与自立——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就很好的传出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底蕴。在这本书里,黑川雅之将建筑对人的心理安慰、精神慰籍的隐性作用通过四章的内容:建筑与自然、逆转思维、亚洲的时代、生命的引擎阐明。

在这四章里,日本建筑源缘、发展及对居住其间的人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表述清晰。无论如何演变,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根本之道。结合黑川雅之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这本富有哲思的著作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反映。

虽然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所限,日本是个多地震多自然灾害的国家,但正因有众多像黑川雅之这样从人生从自然感悟者,使得民族悲怆基因少了许多,反而更增添了积极进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斗精神。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眼睛所见不见得是真实与正确的观照,可拥有审辨思维能力的人才能抛弃小我成就大我。所有的人类行为活动基于让自我在这个星球里活得更好的渴望。

读黑川雅之的这本《依存与自立》,有一种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这个世界之感,这种思维方式与认知,显然是难能可贵的博采众长之举。危机感使得这本书里有很多值得读者朋友汲取的养分,比如生命引擎一篇章里,黑川雅之很自然地解决了孩子不爱吃饭、不爱学习、爱玩游戏的诸多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确实是借鉴。

自发、自主、自立、自强,一切的成功都源自于内在的自我觉醒,而依存的终极使自我的实现成为可能。用佛门禅师的话说,“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人心所向是最终的根源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