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100字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100字

《千年金融史》是一本由威廉·戈兹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一):中国部分的内容精炼、清晰!

最惊讶于对中国古代金融及相关政治状况的介绍,不知是为了在中国出版增添内容,还是在原著中本就篇幅颇多,介绍的精炼、清晰,确实显示出大家风范。较为适合科班出身的读者,毕竟后来直接奔到金融工程几个大拿去了,完全不了解的话读起来就会犯晕~~~对于凯恩斯的介绍也很有趣,巨擘还是不一样,毕竟是给经济学历史上翻篇儿的人物!当然了,作者也流露出对于巴菲特的些许羡慕,哈哈~~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二):很喜欢这本书!

1,首先还是翻译不太好。

2,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从金融起源的历史角度讲了金融的各种工具技术之类的,对那些金融产品是啥终于有了清晰的概念

3,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作者算是立场站的比较中立的。我看其他的一些欧洲相关的书,比如全球通史,看下来明明就是欧洲通史,更准备的是西欧发达国家通史。别的国家都是不存在的。而且有些作家在描述一些史实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护短,粉饰自己国家的污点。对其他某些国家存在偏见,主观判断太强烈。但是这个作者就相对保留了很多评判性的观点。

4,内容可能存在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是谁在意呢,我在意我学到了一些什么。总体来说,还是得到了对金融大致全面的认识。那就是,金融水深,太黑暗了。。。机构如果有小心思,真的可以蒙着散户坑死散户。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三):读书

这一遍是粗略一读,英文版比中文版好读(最开始以为学校图书馆没有英文版,所以先借了中文版)。主要中文翻译略有点学术,英文版就有点趣味历史的感觉,所以英文版好读一些。 Goetzman其人因有家学渊源,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很广泛,这在这本书体现的比较深:很少有西方金融史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金融史的发展上。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东西方,金融概念的出现,源自人类对更好的生活的渴望。而我们都知道:limited resources,infinite human desire。 为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对一些东西进行分配: ①reallocation of risk(CAPM体现的最明显了) ②reallocation of money ③reallocation of money in different time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四):需求是发明之母

#读后感#

杂而不乱,看金融学史不一定要数学好,但必须承认,数学好的看起来肯定不那么费事。可说到,数学好的底又有几个人对经济发展史感兴趣呢?

#一些摘录#

作者在书中对金融的4个关键要素进行了阐述:- ①在时间上重新配置了经济价值; ②重新配置风险; ③重新配置资本; ④拓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 并指出金融直接面对的乃是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某种意义上, 国债是一种国家金字塔骗局. 它的基本理念就是今天借入的钱将被投资于一些可以提升国家未来经济实力的事情. 简而言之, 就是国家借钱来投资一些能够增加未来税收的活动. 人民需要相信政府投资的经济回报, 相信未来的收益将提供正的长期回报率.

赌博一直是投资的邪恶的孪生兄弟, 区别只在于前者追逐风险,而后者规避风险. 即使是现在, 这一典型的投资二分法仍然适用--投资者被仰慕, 而投机者被贬低.

狂热的大脑中有着冥顽不化的愚蠢观念,或者说傻子们注定会陷入愚蠢的幻想.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五):金融里尽是人性

想了解一样事物时候,先翻开它的历史总是没错的。 我走向社会之前挺排斥金融这行,总觉着这事不靠谱。一提到这东西就想起万恶贪婪的资本主义,其实这有点像愤青讨厌日本鬼子,就认为日本人身上一点优点都没有。但是日本人身上的优点却又那么多,同理,对金融的排斥是因为不知道金融对人类的意义和起源。 金融最开始源于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借贷,不停地贸易中产生了各种有关存款的交易记录,有记录就意味着有信用,人们渐渐可以凭接着自己的信用,实现跨地区的非现金业务。 金融手段也是人类操控时间的魔法,能把时间从未来预支到现在,比如一个政府想做一件事,但是没钱支付给人民工人,他就可以发行国债,让百姓先干活,之后再得到钱。在国家有序的偿还债务的前提下,经过金融的介入,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这多么神奇! 但是,凡是都有利弊,金融把人类的智慧和愚蠢体现的淋漓尽致,当人们认为一直股票有增长潜力,就疯狂购买股票,等大家都觉得他不值钱时候,股价又一落千丈。所以股票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不符合基督教交易的,很多人认为股票只是会无情的繁殖的虚拟魔鬼,人们不用付出劳动,就能获利,经过无数次的论理,股票才得以存在。 几千年过去了,金融技术在不断变化,人性却没啥变化,智慧、贪婪、愚蠢一直都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