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式MBO》读后感100字

《中国式MBO》读后感100字

《中国式MBO》是一本由朗咸平 / 等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式MBO》读后感(一):在中国,MBO 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中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债权人,会造成经营者剥削股东、剥削银行。

在美国,破产就是重组。在中国的企业,破产就意味着关门,伴随关门的同时,往往已经是被掏空,无力回天,债务很难得到清偿。

《中国式MBO》读后感(二):中国的 MBO:为了达到 MBO目的,篡改账目。

中国的MBO:水分较大,为了达到 MBO目的,篡改账目。

财务报表不确定是否真实。

例如,在收购前压低公司资产和利润,收购后再进行调整,自然这样看起来业绩的确提高了。

宇通客车案例:为了达到廉价进行MBO的目的,赶在收购之前似乎就利用会计手法,降减利润,以压低收购价格,而MBO 之后累计每 10 股派现达12 元。

为了MBO造假,做假账。

《中国式MBO》读后感(三):资本玩家+ 资本技法

非上市公司的可塑性:对于资本玩家来说,控制非上市公司,可无需公开披露企业财务及股权变化,便能随意进行资本游戏。

一个方便的平台,供其操控财务表现及进行利益输送。

健力宝并非上市公司,要取得资金,最直接的办法不外乎向银行借贷。涉足多项投资,背后可能是为了取得更多银行借贷而炮制出来的幌子。

【利用非上市公司这个平台不断扩大投资,以其获得银行贷款】通过营运开支将资金抽调,成立不少周边服务公司,将这些资金抽离健力宝。

《中国式MBO》读后感(四):多多益善

面对中国企业中国式MBO的种种教训,郎教授的团队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试图用数据来解释,为何国企改革屡屡迷失。并给出了治病药方,话说是中国根本没有真正认识MBO的本质,缺乏强力的监管,领高层将这一本来的一道利器,胡乱挥砍,造成重伤,得不偿失。国企实行MBO,若监管不利会使国有资产流失,国企老总把国家财产变成私人财产。

书中提到的长虹、哈药、健力宝、美罗集团、伊利、宇通集团、张裕,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这些国企,在MBO这道坎上都磕出了不少血。很是精彩的案例分析,限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仅仅了解了内中皮毛而已,希望随后的学习之中,能够不断地加深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这个方面能够做到多多益善。

《中国式MBO》读后感(五):中国式 MBO——对国有产权的践踏

鼓吹中国国企MBO者还有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他们大谈MBO,只是针对国有企业,从未提出要把民营企业 MBO。

要知道,美国公司基本都是私有企业,MBO 也都发生在私有企业管理层身上。

为什么到了中国,MBO 就只针对国有企业了呢?

如果MBO 真的那么好,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从来不操作MBO ?

大概没有哪个民营企业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创下的基业拱手送给手下的打工者(职业经理人),即使公司面临暂时的经营危机。

既然民营企业家不愿意MBO,为什么国家的财产就可以随意被转让给管理层呢?

今天,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大行其道,而且还冠以明晰产权、激励管理层、提高治理水平的美名?

我唯一明白的是:MBO 是典型的对国有产权的践踏和蔑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