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本真性的伦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真性的伦理》是一本由【加】查尔斯·泰勒著作,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一):简单校对(目录-第22页)

直接上图。从目录错起?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二):時代的隱憂

查爾斯·泰勒在《本真性的倫理》中提到當代社會充滿了三個巨大的隱憂:

1、個人主義

2、工具性的理性

3、在政治生活中的無助感

而與此三者相對應的是:

1、意義的喪失和道德倫理的缺憾

2、目的的晦澀

3、自由的喪失

當我們極大地推崇個人主義,奉行個人的生活方式,過分地追求個人的利益時,社會的公共道德以及倫理被忽略,如此,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存在的意義將一一褪色;當社會生活充滿了功利性的算計,事事均須權衡利益得失,其最初目的和追求也會隨之模糊晦澀;在個人主義與工具理性的主導下,個人在集體的政治生活中常常出現無助感,個人無力面對政治的控制,自由依然被限制。

這些隱憂是相互作用而且循環發生的。

個人主義在歐洲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被充分地發展,極大地將個人的慾望和能力放到最高位置,一步一步地將人類拖向更深的深淵。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三):游戏设计师可以看看这本书

Three Malaise of Modernity Age

1. Individualism

loss of order, sense of belonging,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loss of heroic dimension to life, higher purpose, something worthy diying, and broader vision

2. Instrumental Reason

permanent things replaced by commodities → loss of reality and reliability

3. Loss of Freedom

impersonal mechanisms: iron age, “soft” despotism

如果能在游戏中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现代心灵来说应该是很大的吸引。

ps> 减一星是因为我认为本书对于相对主义的评价过于负面。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四):我们真的在走向堕落吗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书,不亚于《希绪弗斯神话》和《我与你》,查尔斯•泰勒致力于为迷茫时代中的人们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西方价值的崩溃,始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祛魅”,在现代性到来之前,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被动地生活,因为世界无法给他们清晰的反馈,太多的神秘缠绕其终生,只有信仰与自我迷醉,才能让心灵安定。

然而,工具理性诞生了,我们第一次发现,行为的结果可以预测,当我们向空中抛出一个圆球时,它注定会按我们计算的时间落下,自然已不再神秘,我们完全可以把握甚至征服它。这世界并没有一个上帝掌管着秩序,所谓的神圣,不过是无知的别名。

于是,科学僭越了,它成了衡量万物的尺度,甚至我们的情感、苦痛、爱与尊严,也被放在了科学的天平上。但,这种虚妄狠狠地惩罚了人类,整个20世纪,我们付出了太多的牺牲,遭遇了太多艰难,我们终于明白:科学并不万能,那些按科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纷纷倒下,露出了底色的反智。

为什么理性会把我们带进深渊?在原子弹、细菌战、克隆技术这样的科学成果面前,人类还有尊严吗?我们会不会被自己所消灭?

我们遭遇了祛魅社会的困境:如果没有一个超越生活的维度,我们怎么监督生活?如果没有高于科学的价值视角,怎样防止科学将我们统统带进地狱?我们真能找到一个那样的价值吗?这几乎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价值无法证真,秉持无法证真的价值,岂不是现代迷信?

现代世界是一个充满伤痛记忆的世界,因为我们曾被剥夺,所以坚持个人主义,因为我们离不开工具理性,所以只能相信科学,因为我们知道专制的恐怖,所以拥抱多元化。如果说,古人的生活信心来自过去,那么,现代人则是被确定性开除的人,随着世界越来越多元,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少数派,只能被生活裹挟着前行。

加缪说希绪弗斯的苦刑时,仿佛一种无奈,马丁•布伯说我与你时,更似自我安慰。查尔斯•泰勒的解决方案并不新,他认为,现代人看似没有价值坚持,其实依然是有的,即对“本真性”的追寻,这契合于苏格拉底的“不思考的人生不值得经过”,在他看来,如果个体能突破“本真性”的表面性,能以求真为终生诉求,不断去突破幻相,那么,这实在已经是一种可观的精神力量了,这将是人对时代最大的参与、最主动的经过。

因本真而永恒,查尔斯•泰勒指出了祛魅时代的希望所在,但考虑到真的不可及性,则这个希望,与绝望似乎也没什么差别。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五):读《本真性的伦理》

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2月第1版

读《本真性的伦理》

现代性有三个隐忧:(1)个人主义兴起所导致的视野(horizon)的丧失,人们的生活变得原子化、狭隘化,公共生活和超验价值变得不再具有像以前一样的重要性。(2)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切事情都按照“成本-收益”的标准来决定,这更加助长了我们生活的狭隘化和平庸化。(3)工业-技术社会的制度和结构严重地限制了我们的选择,造成了自由的丧失。[P2-P11]

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造成了对公共事务的漠然,表现出了一种浅薄的相对主义。[P16-P17]自我实现背后的道德理想是对自己真实,这也就是本真性的内涵,而道德理想指的则是应当寻求的良善生活。[P19-P20]这种道德理想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利己主义、道德败坏、自我放纵,而应当被理解为能够经过理性论证的、有效的理想。[P21,P31]对自己真实意味着对自己的原发性真实,而这是某个只有我才能阐明和发现的东西,在阐明它的过程中我也在定义我自己。[P38]

人类生活的一般特点是其根本意义上的对话特性,即对人自身的同一性的理解是通过对话完成的。[P41]对统一性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我独自创造了它,而是通过同他人公开对话,订立了这个统一性。[P59]人的同一性意味着我们之所是的那个“谁”,“我们的本原之所在”。[P43]人的独特性,恰恰是以对重要东西的感觉,也即人的同一性为其前提的。[P45]这个关涉重要性的背景,就被泰勒称为视野(horizon)。[P47]重要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这个共同的视野,因为对一切选择的价值的平等承认本身会瓦解选择本身的重要性,一切选择的价值均等就意味着选择的无价值。[P48]

对当代本真性文化的另一个常见的核心批评是,它将共同体视作是工具性的,共同体应当服务于个人的自我实现。[P53]反常的和破裂的个人主义不与任何社会规范挂钩,它建立在普遍权利的基础之上,并且强调私人领域当中的关系;而作为道德原则或理想的个人主义,则必须提出关于个人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的观点。[P55-56]社会等级结构的崩溃造成的由荣誉取向的社会价值观(基于阶级结构,因而是特殊的)向尊严取向的社会价值观(普遍的人类尊严,强调人的平等)的转变,引起了人们对同一性的日趋关注。[P56-58]

自恋文化是这样一种观点的弥散: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P67]这个文化部分地反映了本真性理想,但是本真性理想不认可以自我为中心。【在泰勒这里,个人实现是被置于共同体的horizon之下的,但在现实中却容易滑向没有共同标准的相对主义】[P68]采纳这种自恋文化的动因是清楚的:我们与他人的纽带,还有外部道德要求,可能同我们的个人发展相冲突。[P69]技术统治、官僚统治社会给予工具理性越来越大的重要性,这必然助长原子主义。[p72]

现代个人主义是一种“表现主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原发的做人方式,这个观念蕴含着我们每个人必须发现我们之所是,依照前提这项发现不可能通过查询以前存在的模式来做出,所以只能通过重新阐述它来发现。[P75]在这里,自我实现就和艺术创造非常近似,也即自我实现、自我发现是创造性的活动。[P76]在这个路径上,本真性就和道德对立起来,因为本真性涉及原发性,要求对惯例的反叛,而外在的道德则会压抑这种本真性。[P80]

由此,本真性就有了两套模式:(1)涉及创造、构造及发现;原创性;反对社会规则,甚至潜在地反对道德。(2)对重要视野的开发;对话中的自我定义。[P81]本真性自身是一个自由思想,涉及到对抗外部顺从的要求,涉及到对自己生活设计的发现,在这一点上它有可能同自决自由组成联盟;而自决自由的概念,推到极端,并不承认任何约束边界——因而,本真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总是与自决自由并行不悖。[P8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