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石油大棋局》经典读后感有感

《石油大棋局》经典读后感有感

《石油大棋局》是一本由威廉·恩道尔著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250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石油大棋局》读后感(一):我竟然把第一部分看完了。

内容有些散乱、主要描述的是世界的石油资源被少数利益集团统治。利益集团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并推动将石油资料和价格玩弄于手掌之间,广大民众都受这些宣传的驱使。这其中有很热的概念像“全球变暖”、“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危机”、“冷战”等等。让人想到了某本书里说 罗斯柴尔德 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家族 云云。

《石油大棋局》读后感(二):看看油价是怎么被人操纵的

这本书讲的是国际石油垄断组织是如何占有石油并操纵国际油价的,资料充实、观点犀利、语言精炼,读后就能了解当前的油价为何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有高处看世界的洞察之感。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5%,这本书也披露了中国在海外找油的经历和过程,并分析了中国在世界石油格局中的处境。

石油源自生物化石这一我们得自于教科书上的理论,在书中也被推翻,这一切都与占有石油,并以此操纵世界有关。

《石油大棋局》读后感(三):小小见解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披露了石油成因的另一种理论,作者认为世界上鼓吹的未来石油短缺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未来自己的霸权而构建出来的,对于这点,我们普通读者没有能力去辨别这是否正确,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随着美国人在北非,中东,中亚的布局,2012年伊朗局势的紧张,石油再一次暴涨是完全有可能的,战争可以改变资本的流动,中国,西欧是世界重要的石油消费国,谁控制了世界石油产量三分之二的中东,就可以控制相关国家的经济,促使资本回流美国,帮助美国经济复苏。

石油的暴涨可以延缓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地区性经济发展大国,在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跟美国形成竞争,阻碍资本流向美国。美国人应该会有所动作,因为美国也有大的债务危机,搞坏别人只是第一步,长远看还是需要资金回流把经济搞上去,这样债务炸弹就不会爆。

本书描写下一个目标是中国,从最近的新闻上,温总理出访沙特,中石油在沙特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看起来中国已经准备配合美国制裁伊朗的行动,长远看这非常不利于中国能源的多元化。沙特的政府基本上是美国人控制的。如果沙特弥补了伊朗的石油产量给中国,中国的石油补给就少了一个重要的地方,中国能源进口,前三个国家,沙特,安哥拉,伊朗。

前两个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样的话以后在能源上,我们中国就很被动了。命门被别人掌握。

总之中国对于未来自己的能源安全应该警惕起来!

《石油大棋局》读后感(四):浪费你们的大好时光

首先这不是 威廉·恩道尔的书,不过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来自于 威廉·恩道尔,我查到他写了几本书,全是阴谋论的书,基本都是这个调调。此书应该是一些阴谋论癖者从 威廉·恩道尔的多本书中找出的东拼西凑的东西。这样的书很符合中国广大喜食阴谋论的青年的胃口,并从而也宣传一下美国威胁论以达到某种目的。如同中国的郎咸平和宋红兵,还是算了吧。浪费你们的大好时光。

转一下比较专业的话:目前对石油的研究已经非常彻底,从生排烃,从生储盖圈到保运移送,从新鲜的植屑一直到过成熟后的矿物产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有非常详细的,数量巨大的证据

而且目前科学家们早就无数次从实验室里还原了成油的每一步的过程,还原每一种组份原油从埋藏到成熟,从运输到保存的过程,这在全世界所有科学圈早就不存在任何争议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有关石油的资源,无论轻油重油还是沥青,也早就从化学组份角度,从显微镜下残留生物碎屑痕迹多方面寻找到了相对应的来源,是无定型有机质还是木质角质,是海相沟鞭藻还是富有机质的泥沼黑土地,都有相对应的成油产物

石油非生物成因这理论最早是几十年前对原油成油体系还没有完整认识时候提出的一种假设,后来被毛子一群科学家发扬广大用来忽悠他们主席,不知道怎么就被国人以讹传讹,越传越厉害了

这个理论根本没有任何实际证据支撑,其配套的理论依据也是千穿百孔,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对原油认识的深入,这个理论早就被推翻碾压的渣都不剩

另外石油不是动物遗体形成的,是植物碎屑、富含腐坏生物有机质的土壤或者大量藻类等深埋后形成的

难道书中一个慌言还能相信其它部分是真的么?还有个拼命写笔记的, 编辑 部的吧?这工作态度也是蛮拼的。

《石油大棋局》读后感(五):最近100年的世界政治70%与石油有关吧

1、洛克菲勒石油帝国,真是一个超级恐怖怪物的存在,为了推高油价,联络大量利益相关机构、利用基金会建立各种组织、创造各种舆论、甚至是联络政界人士来推动全球战争,控制美国本土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1972年以前,世界原油每桶三美元,而从1973年5月之后,第1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已经涨到了11美元一桶。 这次危机正式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利用阴谋、策划推动、最后转得盆满钵满。

掩盖石油高储量的事实,当时卡特总统在洛克菲勒帝国的影响下,给出的报告:关于苏联生产石油峰值在1980年,而事实上30年过去了,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出口的第二大国,也许我们整个世界就是在石油的海洋之上。

1979年由霍梅尼新建立的伊朗政权,本来与美国的关系还不错,但在洛克菲勒集团的蓄意撺掇下,发生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人质危机,最后导致美伊关系降到冰点,美国将伊朗在美的财产冻结,并直接给大通银行冲抵伊朗债务。 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使得世界石油的价格维持在30美元每桶,而实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开采成本才每桶一美元。

2、1986年,里根总统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并高搞跨苏联经济,要求沙特大幅增产、降低油价,油价在两年时间从35美元降到了18美元。

3、原苏联解体后,除了俄罗斯境内的,其他地区的油田基本上都落入了洛克菲勒家族相关的大油田企业

4、关于石油形成理论的今天大颠覆:上个世纪初以来,西方为主的观点认为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沉入地壳当中化石华形成的。而苏联的科学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钻探更深的地层,4公里的地层,发现 并认为石油市,200多公里的地幔上层高温高压无机质无物质形成的,然后逐渐往上涌,被沉积岩所阻挡。

5、2003年美国借911事件推翻了萨达姆的伊拉克政权,就是为了避免伊拉克石油被中国、欧洲等控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