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锦集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锦集

《价值共生(精装版)》是一本由陈春花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80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一):核心观点值得借鉴

1. 理论知识比较多,但有些部分的形式太八股,八成是学生按指示凑的;2. 对许多经历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人员,有些内容,有点Out;3. 核心观念很值得思考,比如分工和协同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等,是非专业人士在组织行为学方面的Guide Book;4. 一些数据、小故事也挺有意思;5. 总体:推荐!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二):管理学家陈春花的知行合一

在陈春花老师的《价值共生》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我而言,这些不仅仅是学术讨论,更是组织管理的实践议题。 这句话说的是促使她进行研究的那些管理学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界,管理学家要么专注研究理论,要么专注在企业中实践,很少有像陈春花老师这样,既有在大学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经历,同时也有利用自己研究的管理学知识,将一家企业带到一个新高度的经历。 2003年,在新希望集团陷入泥潭之际,陈春花临危受命,以总裁身份,带领山东六和集团在不足两年内从一家30亿元规模的动物饲料公司迅速跨入百亿俱乐部,做出了让业界震惊的成绩。 这或许也是陈春花老师为什么在企业管理界如此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陶行知说,真要完全吃透一个理论,要通过“行——思——行”这个路径,才能最终掌握和领会其中的奥义,陈春花老师无疑是把陶行知的理论运用到了极致。这一点,其实值得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学习 。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三):年轻人就是时代

价值共生

作者是管理界的大佬陈春花,

数字化是传统行业换发型可能性的媒介。书中大部分的的案例都来自于互联网企业或者IC制造,比如腾讯,华为等。

新时代的来临,如今个人的个体价值开始觉醒(崛起),造成企业的对应管理模式以及理念都形成冲击。对新兴的一代的总结,陈老师分析鞭辟入里,“懂得自我“,”十分现实“,”不盲从权威“,”多样性“。具有如此鲜明特性而且蓬勃发展的趋势,使得以往组织预期远远跟不上。也是有何有的企业会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前进,而有的则一蹶不振。

人与组织一体化,管理核心理念激发人心,

这一点是很多企业管理中忽略。

打破既有守旧框架,组织起更加有效适应时代和年轻人的组织架构,帮助企业重启焕发新生。

从头到尾读下来的感觉:如果企业不改革自己,突破窠臼,解放激活年轻人,那么就让年轻人哥了公司的命。

年轻人就是时代,顺者昌逆着亡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四):实现更高价值的共生群体

你是否在一群新群体中感悟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好带了!

在阅读了《价值共生》后,再结合我们的成长经历进行反思,就会发现在数字化时代,人和人之间的价值联系越来越紧密,普通人如果识破了数字时代价值共生的奥秘,成长效率将实现指数级增长。

从数字化3大特征出发,找到个体能力与数字技术的共生逻辑

当人工智能、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实现高度融合发展,通过连接物理世界的实体、产品,并在虚拟世界中重建现实世界。数字化时代以“连接”“共生”“当下”为关键词的典型特征,便显现出来。

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对数字化时代的3大特征做了明确定义和解释,一针见血。

连接:连接大于拥有。

共生:现实与数字世界融合。

当下:过去与未来压缩在当下。

首先,普通个体如何理解“连接大于拥有”。

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和各类信息产品产生强关联后,我们每个人随身都装着全世界的知识库和各种资源,所有的一切都通过数字技术保持24小时在线。在传统社会,我们在学习上碰到一个难题,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老师请教。

数字化时代,你只需要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能立即找到答案,甚至在线提问那些因“失眠”而保持“在线”的行家。你不需要记住任何具体知识,但你要懂得“连接”和“搜索”;你不需要什么都懂,你只要学会如何快速找到“懂”的人。你会发现,学会如何应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数字技术用事实告诉我们,大脑对于我们讲,思考的意义远大于记忆,连接知识比记忆知识更加重要,我们完全可以把原本应该记在大脑中的知识迁移并保存到“云端”,我们只要学会调用、组合、重整、应用和创新知识即可。

其次,普通人如何实践“共生:现实与数字世界融合”。

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一书中提出了“数字孪生”的概念,即利用“数字技术”把现实世界中的一切,映射到虚拟空间中,相当于把真实的物理系统做一个虚拟复制,复制品和真实品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建立联系,我们可以借助这种联系去观察虚体,并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同等于现实世界的感受,让虚体和实体进行融合,成为一体。

比如,你想搞一个生态农场,可以开发一款APP或者一个小程序,融合游戏、社交等元素,把生态农场“复制”到虚拟世界中,有人在农场的“游戏”界面中挖掉一颗白菜,你就可以把白菜挖出来寄给用户;有人在虚拟世界中认养1头牛,你就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给他养1头牛,认养者还可以在线实时看到自己所养的牛,每天吃了什么,长得怎么样……这些,在传统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三,普通人如何学习“把过去与未来压缩在当下”。

过去、未来、当下,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分别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但是数字化时间轴并不是从一个时刻过渡到另一个时刻,而是从一个选择跳到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你选择体验什么,你的时间就停留在哪里。你选择回忆过去,你的时间便停在体验“回忆”的当下;你选择憧憬未来,你的时间便停在体验“展望未来”的当下。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更加关注“体验”,而时间也成为一种“意义存在的尺度”。就如陈春花教授在书中所讲:“在信息时代,受快速变化、信息过载等影响,人们更关注价值感知,而不再单纯关注效率与速度。”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做任何产品或者服务,都强调让用户有“所见即所想”“所想即所得”的体验。比如,对用户的问题快速响应、快速解决。用户当下的感受,直接决定了他们如何看待你的过去,也决定了他们是否“当即”做出选择:未来继续“连接”你的产品和服务。

从数字化时代的6个关键认知出发。

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提到的“数字化时代的6种认知”。

1、一切正在转化为数据;

2、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3、开放、信任和协同是关键;

4、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5、顾客主义;

6、长期主义。

我想,大多数人是有“连接”意识的。而且数字时代也给我们的社交带来了这种便利,在过去,我们要认识一两个朋友,最起码得一起吃顿饭,或者一起去游玩、一起去做点大家都喜欢的事情,才好意思相互留个联系方式。现在不需要了,我们利用网络建立社交,让社交成本变得极低,数字技术让我们随时都可以“连接”,尽管不在物理上产生接触,但的确可以共同成长,相互帮助。

但是,仅靠互相加为好友、互相关注,就能实现价值共生吗?这倒未必,多少人在加为好友后,便再没有任何来往。数字技术能给我们的社交提供“连接”便利,但是否能形成“共生”组织,相互提供价值,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己是否“搞事情”的野心、能力和行动。

《价值共生(精装版)》读后感(五):《价值共生》带给我的职业反思

2020年,我结束了自己长达10年的职业生涯。而彼时,公司正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读《价值共生》这本书之前,我一度认为,是我淘汰了我的职业。读完之后,我意识到,处在数字经济和知识时代的大变化中,真正被淘汰的是我。换句话说,又不仅仅是我,而是所有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或者管理者,建议你重点读读《价值共生》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及管理带去一些新思路;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建立通读这本书,尤其是第四部分,或许能引领你的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价值共生》这本书的作者是管理学界的研究者-陈春花教授,我一向对于教授写的书持有敬意,因为他们的学术著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与实践结合出来的研究成果。《价值共生》这本书,是陈教授十年来数字化组织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智慧结晶,并结合对华为、腾讯等中国优秀企业持续的深入实践,探讨了个人与企业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所面对的困境、变局以及解决之道。

一、从探求数字化的本质来理解价值共生

陈教授在《价值共生》中用三个特征描述了数字化的本质,即“连接、共生、当下。“

比如小米,它打造了自身的生态系统,“小爱开放平台”连接了许多企业开发者和个人开发者;”小米loT平台“连接了全球亿台智能设备。因为有了连接协同,企业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因此小米只用了8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500强公司。

女性消费者都知道服装品牌ZARA-快时尚品牌的发明者,衣服款式时尚流行,更新速度快。ZARA生产一件衣服只需要14天,够快了吧?而SHEIN完全超越ZARA成为了快时尚行业的领头羊。SHEIN凭的是什么呢?是互联网技术、数据跟踪、智能生产、产业联盟!它打破了传统的服装行业模式,从设计、供应、制造、定制、分销最终到消费端,每个环节都因为数字化产生着高价值,这就是真正的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的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共享化、用户导向设计、私人定制等等。

所以,数字化生存不是一个点,而是意味着整个产业会产生链式反应,带来模式的重构。

二、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共生?

陈教授提供了三个关键词,也是价值共生的核心内容:赋能、共生、协同。对应这三个关键词,企业需要重构自身价值,以实现最终的价值共生。

1、从个体价值与组织价值相结合

过去,企业中的个人往往依赖服从于企业,企业也擅长以各种管理手段来管控,当个人与企业的发展失衡时便会产生人员流动,或个人淘汰企业,或企业淘汰个人。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中,个人获得技能的渠道变得更加高效,随时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信息与知识,增强自身的价值。这几年很火热的知识付费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就使得优秀的强个体在企业中与工作的匹配度更高,有更高的工作胜任力。以经济契约或社会契约建立关系的管理手段,不再吸引优秀者,换句话说优秀者的关注点开始向个体价值过渡。

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陈教授提出“个体价值崛起”是企业面临的人才挑战,领导者必须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寻求新管理模式的变革,将强个体集合在企业平台内。

关键就是赋能。

什么是赋能呢?陈教授说:“真正的赋能是给员工机会和平台,提供资源让他成长。只要能提供多角色机会给组织成员,组织成员对角色的期望就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更愿意承担责任。在责任之下,人更容易成长。”

企业要实现从管控到赋能的转变,陈教授给出以下了四个要点:

1、提供多角色机会

2、高身份认同

3、打造赋能工作场景

4、管理层需要做好四个改变: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其自我价值。信息化时代员工获得技能变得更加容易,员工技能提升,对自我价值产生新的追求,意味着企业的管理难度加大,这就使得领导者自身要具备自我超越的能力,及时调整坐标面向未来的新变化,不断培养技能和人才,创造一个持续学习的组织。

2、从科层固化到平台利他

价值重构意味着企业自身的质变,重构意味着打破传统,重立新境。从传统到数字化时代的新跃进,无论是企业结构、战略目标,还是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思维定位。

2013年的时候,小米启动了生态链计划,用自身的技术平台搭建分享平台,连接了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和研发机构,共同开发顾客新价值。这种通过让利、分享、赋能和生态平台的模式,让小米以最短的时间跻身世界500企业。

过去,恐怕大多数企业都不会想和竞争对手合作来获得价值。

因此,可以说在数字化生存的发展中,企业的价值导向开始由内向外变化,领导者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树状结构,科层模式渐现弊端,时代的先行者已经开始了创新。

什么是平台化管理?平台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层级制,组织向扁平化发展。忻榕在《平台化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平台化管理的“五化模型”,包含“关系、能力、绩效、结构、文化”五个转化。组织以“微粒化”重构,变得透明、柔性、网络化。组织内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任务自由支配,比如谷歌的“20%时间制”。

因此,陈教授提出:平台化管理的核心是整合统一性与多样性;本质是赋能与利他,协同实现价值创造。在企业结构重构的发展中,平台化管理的发展是必然的,因为它的核心是激发员工、产业伙伴和顾客,让组织内外部成员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坚持技术、信息、知识的共享,坚持利他与价值共生的价值取向,才能达到最终的价值共生。

3、从分工到协同共生

《价值共生》的作者陈教授在第二章“重新定义组织管理”中提到,数字生生存的背景下,企业重构意味着领导者的思维模式重构,重构最大的挑战是放弃原有的成功和习惯。

一个企业如果要放弃过去的成功经验,难不难?太难了。但是,不做不行。当企业原来的核心优势失去竞争力的时候,由不得多做选择。我曾就职的公司就是面对这种情况,放不下已成鸡肋曾经火爆的产品线,对产品的投入又不足;管理模式往平台化过渡却又流于形式主义;各部门独自为战,重研发而不重客户需求。因此,领导者成了灭火队,哪里起火哪里冲,顾此失彼。

在探索变革这条路上,许多优秀企业做为先行者,已经为我们引领了方向,总结了经验:即打造共生型组织。

什么是共生型组织?

共生涉及企业自身、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三个方面。

从企业自身来说,数字化带来企业结构、功能、价值、目标都会产生改变;企业内部对应相关联的各个部门及相关成员;企业外部对应各相关企业,比如上游、下游、竞争对手等。

无论内部与外部,共生就意味着相互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达成命运共同体。

最基本的原则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企业内部激活个体与组织的价值合二为一,创造价值共享的管理体系;企业外部建立生态网,牵引和赋能相关组织,互惠利他。

数字化技术做为一个分水岭,将人们从传统时代带入到信息时代。回想我们小时候,哪里想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连接起整个世界?而如今,数字化技术嵌入各行业的速度远想象中更快,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就如同我本人,作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也因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实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提升,也因为太过于关注自身,而忽失了自己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有的责任,没有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只做了最基础的管理工作,而失去参与企业战略管理,就失去了管理的灵魂。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寻求自身新的价值以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变得尤其重要,陈教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1、建立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2、从预测判断转向不断进化

3、致力于不可替代性

4、从固守边界到伙伴开放

5、构建共生态

6、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社会中行业与个体的不同分工,促成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分工到协同,是技术更迭,也是价值共生。即使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携手共创未来,如此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