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屋山居手记的读后感大全

王屋山居手记的读后感大全

《王屋山居手记》是一本由青青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屋山居手记》读后感(一):生活在山脚

文/舒念

也许你也曾住在近山的地方。也许就在现在,也许在遥远的回忆里,但是我们曾经都对山是有着自己的熟悉感的,四季各不同的世界,好像都藏在苍山林海,越是回忆,越会将山的魅力增加。那是一个饱含着任何一种可能的世界,比起我们现实的生活,山居显得格外有趣,能够唤醒我们更多的对可能性的探索。

青青的《王屋山居手记》就是这样一种对探索的记录,她的一个身份是记者,是探索真相的人;而另一个身份就是隐者,在寂静中感受自然的可能。探索,就是这本书的主题,那些我们在其他的地方无法获得体验,都在山居的时候等待着我们。我们不由得羡慕起这种闲适,也顺着这本书的节奏一起走下去。

手记的开始,始于山脚小镇的寂寥,当然,我们都体验过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也不能否认这种生活的魅力,等到一切归于沉寂的时候,曾经精彩的人生走到中年的危机,人们在夜晚思索回味,发现自己生活中的贫乏。如果求诸于心不得其解,那么不如求诸于外,在山间寻找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生活。在《王屋山居手记》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关于山色变换,看云卷云舒,或是花开花落,平平淡淡,更饶有趣味。青青将这些草木都视为同伴,在山居生活中也有一番热闹。看她写花的兴致便知,这些花草是走进了她的生活的,提笔便是典故,可想山居的生活便是读书观景,这种平静就映射在所有的文字中,让整本书都呈现出了山居的气氛。

除了文字,还有青青手绘的水墨丹青,还能看出字画见的稚拙,倒也多了几分真实,毕竟全能型的人物似乎不适合隐居山林,我们更想在自然中学习,这种绘画就是一种一种学习,它不需要完美,只是体现出对生活的观察,如此便是足够。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只有大山有那种稳定与变化的结合,让人心安,又不会厌倦。看山、访树、莳园、种花,青青的文字是一场解码的过程,是在观察这个世界,也是在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都曾体验过孤独与迷茫,但静下来之后,我们需要找回那种一个人的勇气。

我们想要在读书中获得的东西,也许在山居的生活中也能够获得,这就是生活对我们的映照,这是一种可能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还有地方可去,还有选择,还能找回过去的记忆,在山林中奔跑,忘记那些人为的烦恼,也许不是今天,但这样的可能也足够平抚我们焦虑的心。

《王屋山居手记》读后感(二):道教圣地王屋山,位居十大洞天之首,美女作家把日子活成了“道”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王屋山,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北望太岳,南眺黄河,此山因轩辕黄帝大破蚩尤,祭天于峰顶而闻名天下,又因老子李耳在此隐居修道,创立道教,遂成为道教圣地,更因《愚公移山》的传说故事,在它身上添了几分凝重而神秘的色彩。

唐朝时期,一位名叫司马承祯的道士曾在此山潜心修道,后来他窥破天道,终成道教上清派的一代宗师。于是,唐玄宗便在王屋山为他敕建了阳台观,以彰其德。到了宋代,王屋山又被誉为“清虚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天宝三年,被赦金放还、离开长安的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遇,他们相约同登王屋山,去学习长生之道,但最终遗憾而归,李白那幅千古名帖《上阳台帖》,就是与杜甫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时所作的。

五年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青,一位优雅而美丽的女作家,来到济源,邂逅了王屋山。与千年前的李白一样,青青一眼就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在《王屋山居手记》里,她欣喜地写道:

“雨过天晴,我看到了北边的太行山,钢蓝色的,蜿蜒逶迤,从西边像画家的水墨一样拖到东边,还有南边也有山,是翠玉一般,满山是槐树……看到这一切,莫名地开心起来。”

此后,青青再没有离开王屋山,她在这里买下一间小屋子,过起了“山静如太古,日长如小年”的山居岁月。

在看山、访树、莳园、种花的悠闲生活中,她描摹山间的色、声、香、味,捕捉万物的独特性格,并任思绪驰骋,或追忆往事、旧友,或通过阅读和遐想与文人名士进行心灵交流。

山居五年,青青创作了一部名为《王屋山居手记》的散文随笔集,在这本书里,她在王屋山里看山观树,听风沐雨,自由而诗意,过着一种“低物质消耗的高品位生活”。

她告诉我们,夏夜里自己就睡在大梨树下面,萤火虫成群地从草丛里冒出来,低低地飞着,与夜空中的星群交织在一起,让人几乎分不清,哪些是星星,哪些是萤火虫。

她告诉我们,夏天的夜里,会有猫头鹰低沉的咕嘟咕嘟的叫声,月光在木槿花上掠过的沙沙声,以及草蚊子偶尔的嗡嗡声。如果是雨天,田野和水沟里的青蛙就会高低相和,欢畅地“呱呱”叫起来。

她还告诉我们,霜降之后,山里的树叶颜色一天一个样子。柿子和梨树的叶子是红的,杨树的叶子是黄额,悬铃木的颜色是半黄半青的。那些错落有致的、红黄青相间的叶子,那样静默而美好地平铺在地上,宛若一道绮丽的风景。

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青青也会陷入沉思,思考人生,也思考岁月。她很喜欢黑夜里的自己,因为那是一个自主自由的人、一个漫不经心的人、一个站在尘世边缘的人——不必如白天一样,戴着假笑的面具,伪装成令自己陌生的模样。

在喧嚣的城市里,几乎再也无法找到纯粹的黑暗。城市里的高楼与立交桥都变得灯火通明,五颜六色,好像人心中无尽的欲望。它们扭曲着,发出各色光芒,交织在一起,纠缠在一起,厮打在一起,仿佛一幅痛苦而焦虑的浮生图景。

青青女士不喜欢那些喧嚣,她在王屋山里,种下了许多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植物,比如桃树,比如葡萄,比如栀子花。在这本《王屋山居手记》里,她写下太多美丽的植物,如绣球花、蔷薇、桂花、端午锦、石榴花、睡莲、雏菊、凌霄花、荼蘼花、山茱萸、菖蒲、木槿……但她最喜欢的,或许还是杏树。

青青曾被杏花的美深深打动过,杏花开得一片轻粉,如梦如幻,那片粉色的云彩,让当时只有五岁的青青惊艳不已,并在她童稚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让她日后懂得欣赏自然界的五色之美,懂得聆听王屋山的万籁之声……

梭罗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我想,青青女士对这句话的感悟一定很深吧,不然,她怎么能如此恬然地享受山居生活?怎么能以如此敏锐而深情的视角观察自然,并用和缓而温暖的文字,去记述这种与自然紧密相连、具有古朴意味,同时又充满时尚意趣的生活方式呢?

《王屋山居手记》读后感(三):看山观树,听风沐雨 |《王屋山居手记》上市

夏日炎炎,“KEY-可以文化”推出全彩手绘插画山居随笔集《王屋山居手记》,为盛夏增添一抹清凉与绚丽。

△《王屋山居手记》青青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2021年6月

《王屋山居手记》是孙犁散文奖、杜甫文学奖得主青青在王屋山下山居五年所撰散文随笔的集结之作。本书作者青青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著有随笔集《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采蓝》《小桃红》《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访寺记——走近红尘中的隐士》等。山下的生活令她难忘,“一草一木,亲如故人”,告别王屋山,她将留下的文字集结成《王屋山居手记》,表达对山峦古木的心意。

△《王屋山居手记》作者青青

在山居随笔集《王屋山居手记》一书中,作家青青以敏锐而深情的视角观察自然,描摹山林间、院落里的色、声、香、味,书写万物的独特性格,记录下与自然紧密相连、具有古朴意味又充满时尚意趣的生活方式。

在思索人与生态关系的同时,她任思绪驰骋,或追忆往事、旧友,或通过阅读和遐想与文人名士进行心灵交流,不断寻找蕴藏在山石草木间的文化密码。

◎《王屋山居手记》

◎《王屋山居手记》

◎《王屋山居手记》

◎与内容相呼应,《王屋山居手记》的装帧设计清新雅致,采用古朴裸脊装订,并以绚丽的水彩风景画作为封面,尽展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

《王屋山居手记》一书包含近70篇散文精品,根据主题的不同分别收录于“看山”“访树”“莳园”“种花”4辑。

在“看山”主题散文中,从中原王屋山出发,北及黑龙江畔,南至云南曼迈、勐宋的古茶园,作家感受着迥异的自然风貌,捕捉山川间的气象风物。山里静谧浓稠的黑夜、不同时段的天光、四季山色、自由而充满灵性的小动物,引发作家关于生命的遐思。

“访树”一辑中,树木如君子,见之如见故人。树影之下,作家探访故交,追忆古时贤士,与世外奇人相遇。

“莳园”中的文章是作家在自家小院中栽花莳木之余留下的心情手帖。草木性格各异,有“骄矜”者,令作家感受“甜蜜的负担”;有野性者,作家被其蓬勃的生命力所打动。

“种花”一辑则汇集了最为感性的文字:因一种花而生发的乡情,难以忘怀的亲情、爱情,通过诗句联系起的知己间的惺惺相惜之情,随着花香的氤氲,再次翻涌在心间……

◎《王屋山居手记》之“莳园”篇

文字之外,书中收录了近40幅全彩手绘插画。插画由著名画家、诗人、作家冯杰绘制,以写意笔墨勾勒中原自然风物,亮丽雅致,与散文相映成趣。卷首的跨页图谱《王屋山草木图谱》则以白描笔法展现王屋山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不仅如游览地图般带领读者直观认识王屋山,也如一幅记忆的导览图——细腻笔触间的明净留白,等待着读者填补属于自己的回忆色彩。

◎《王屋山居手记》插画,冯杰/绘

◎《王屋山居手记》插画

◎《王屋山居手记》插画

◎《王屋山居手记》插画

◎《王屋山居手记》插画

“青青笔下的王屋山山色和古树,唤起乡愁。我在王屋山十八年,她在王屋山五年,一日长于百年,吃惊她对山中风物的观察与描摹,对草木如闺阁好友,可言可语,如怨如慕。”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洱坦言,《王屋山居手记》中描绘的山河草木,引起了自己关于故乡济源的回忆。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洱

“回忆”是贯穿《王屋山居手记》全书的主题,自然景物,它们的声音、气味,清爽质朴的味道,调动全部感官,让人回到曾经的情境之中,想起属于过去的人。阅读作家的记忆与经历,我们或许会恍然发现似曾相识的场景,回到自己留恋的旧日时光中。

在快节奏的社会,我们被浮华炫目的人造光线所包围,即便抽出时间休假旅行,也难有机会真正深入自然;人潮汹涌的城市里,清爽的空气、惬意的心情,甚至宁静,都往往成为难得的奢侈品。跟随作家之笔走进山中,或许可以获得久违的闲适体验。

◎《王屋山居手记》作者青青

看山观树,听风沐雨,这样的日子自由而诗意,正如中国生态文艺学的奠基人、人文学者鲁枢元所说,这是一种“低物质消耗的高品位生活”:“幸福在青青这里唾手可得,她随时就可从一朵花、一棵树、一阵风里获得。”

忙碌的都市人不妨稍稍放慢脚步,在阅读中抛却疲惫与烦恼,聆听大自然的奇妙乐章,以及广阔宇宙的回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