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的读后感大全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的读后感大全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是一本由拉古拉迈•拉詹 (Raghuram G. Raj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读后感(一):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本书核心观点是:金融自由化。 围绕该观点从过去讲到现在,金融让人变得自由、也限制了利益阶级的权力、同时也让阶层没有那么固化。西班牙霸权的沦落、英美的崛起,的确也是一部投资冒险史。 但是该书,没有讲底层的逻辑。 1.金融是建立在产业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国家/区域/城市,没有产业的支撑,金融就是巨大的泡沫。所以金融自由化是有限的自由,在为产业服务范围内自由。 按照马克思观点,当所有人都是做金融、资本榨取不到剩余价值的时候,资本就崩溃了。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债务”,而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从一国到另一国,从一座城都另一座城,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 2.金融是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有人用的好,有人用的差。自由化的另一个前提是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不然人性都是贪婪的。1929-1936美国大萧条,最后靠的还是罗斯福新政,国家出手干预。无形的手需要配合有形之手。

3.理论必须放到现实中检验。我看本书写于2004年,当时都在讨论、促进“金融自由化”,这里还忽视了一个“国际热钱”。中国能避免97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金融危机是因为金融抑制,对跨境资本管控。而我们在2013-2015年提倡金融开放,又造成了股灾、债灾。理论是走出来的,是为现实服务的,不能邯郸学步。

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金融本身是一个工具,背后都是使用的人。借用黄奇帆的观点,好的金融得为实体服务、好的金融是为实体服务的。而且要控制杠杆率、要有良好的信用、控制好风险。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读后感(二):终于从经济学著作中看到了血酬定律的影子

这本《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必将成为一部经典,而且是那种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认可这本书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本书的评价也会更高,虽然现在就已经很高。

与其他的经济学著作不一样,这本书几乎没有废话,也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是满满的干货。全书最让我惊喜的,是贯穿始终的,认为经济利益相同的人会结合,进一步影响政治和法律,越能紧密团结的同利益群体,对政治和法律的影响越大,而且,即使是民主国家,少数人也可以通过组织来取得法律和经济上的保护。这一观点,在第6章“驯服专制政府”尤为突出。在此章中,作者破天荒的在写道:

“即使宪法要求国王在建立军队时需要议会的批准,但国王一旦得到资金之后,就可以把宪法抛在脑后,把军队对准议会。而那时候军队究竟会对谁保持忠诚,就取决于谁能够在长期里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好处。”

“在国家政治的层次上,很多规则是可能被操纵的,各种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完全可能违背宪政的规则,所以,并不是说只要通过了某个法案或者改变了宪法,就可以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

许多介绍西方政治或者经济的书籍,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便万事大吉了。英国似乎就是不会出现中国北洋军阀时期的种种乱象,而北洋军阀以及之后民国的种种乱象,就被冠以文化或者基因再或者教育程度等等的名义来解释。

我仍然记得读吴思先生《潜规则》、《血酬定律》时候的震撼,吴思先生在书中提出元规则,即决定规则的规则,认为血酬定律能够从新解释历史。这个时候,血酬定律似乎只是与中国的历史相关联,可能是由于我们对西方历史掌握的浅陋,我们无法将血酬定律推而广之到西方历史当中,虽然我们模模糊糊的相信,西方历史也一定是符合血酬定律的。

所以我在看到上面两段话时,异常惊喜。这两段话,实际与血酬定律的表述是一致的。作者在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之所以英国能够驯服君主的权力,形成广泛而分散的个人财产权所有关系,是因为这样更有经济效率,财产所有权的经济效率能够带来更稳定的税收,使政府更好的保持暴力机关和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英国第一个将权力关进了笼子。

像这样揭破“元规则”的例子,在这本书中俯拾皆是,近三百页的书,充满着各种干货。借用元规则的概念,这是一本书上的书,统领其它书的书。读了它,再去看别的书,就能知道别的书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了。

;},gf=fun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读后感(三):《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穷人最需要金融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私有制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

市场制度以“人性自私为理论”前提,之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开始影响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在早期时间产生了大量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依然造成了巨大的隔阂、不平等和对抗。

资本主义创新了很多社会机制,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以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金融机制切入。

20世纪的后面三十年,全世界都见证了市场体制对社会的巨大改造,跨国公司的涌现、跨国货币的流动和科学技术的交流。

随着市场在生产组织和市场配置中的灵活作用,这种跨国之间的资源交流,促成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丰田公司和通用公司,这些竞争有导致了更多的技术交流。

推动这一股强有力深刻变革的力量来自于全球化金融体系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多数向从事创造财富活动的人来说,缺乏资本是他们创富的最大障碍。

班纳吉在著作《贫穷的本质》中写道很多穷人更能吃苦、工作也更劳累,落入贫穷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起始资源的不充足,金融条件的不充分。

当融资变的简单之后,创富者更主要的关心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创新技术、努力工作,而不是影响生活的资金因素。

但是为什么有的国家引入到金融制度之后,没有发挥其相应的效用,反而成为权势阶层掠夺财富的新工具?

对于金融制度的顺利运行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和制度框架,让所有人都能够公平进入并享受其制度带来的资源。

如果只象征性的学会了金融的工具,而没有辅之以制度和体系,那么金融工具知识徒有其表,反而会被当做他用。甚至人们提到金融时,都觉得代表着欺骗、贪婪和压榨。

如果一个理论上的好工具在现实的运用当中被运用的不够妥当,那么人们就需要考虑现有情形是不是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影响。

那些金融配置的资源是流入既得利益者口袋,还是流入到了最需要他们的人手里。

今天,金融工具的被当做富人手上的“财富工具”,而实际上从金融工具诞生的背景和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在资源欠缺条件下向未来提前支取资源的方式。

从这点来说,恰恰是穷人最需要金融工具。而体制性结构和穷人缺少金融教育的原因,导致了他们成为被“忽视的一方”。

而这种不足恰恰是今天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危机,因金融工具导致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资本成为在16世纪成为内生经济增长工具之后,就开始“资本永不眠”。

专做读书总结的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