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出卖读后感摘抄

大出卖读后感摘抄

《大出卖》是一本由查尔斯·加斯帕里诺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出卖》读后感(一):华尔街的故事,依旧好看

最近华尔街的题材又在热了,不过这本书倒是很冷静,追根溯源,讲述了华尔街多年来的故事,很精彩,发人深思。

趣味中包含好多金融常识,好好读一读,才发现自己学的那点金融学知识太落伍,世界变得很快,赶紧看完这个再去读一些其他金融书吧。

《大出卖》读后感(二):资本主义金融的常态

书中所讲述的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往前推三十年来华尔街的金融状况。也即是从1978年所罗门出售第一只抵押贷款债券开始,到贝尔斯登购买城市债券,德崇证券米尔肯的垃圾债券,接着是雷曼的举债经营,美林的高,花旗的住房贷款等,然后倒下的名单有贝尔斯登,两房的国有化,雷曼的破产,美林的贱卖,最后系统性风险爆发导致政府部分性地接管金融系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毫无疑问,人性的贪婪,盲目与腐败的评级机构,松懈的监管。三十年的金融系统里面,周期性地爆发危机,不时引发小海啸,就是资本制度的常态。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防微杜渐,对其他国家而言,估计怎都是个难题。

《大出卖》读后感(三):卖出产品,再出卖投资人,这就是华尔街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金融局势比2008年的那场金融海啸甚至更为风起云涌、惊心动魄,主权债务危机渐成燎原之势,或将席卷全球,金融海啸第二波或将兵临城下。“希腊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雷曼?”“高盛幽灵意图把世界金融秩序带到何方?”“奥巴马政府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金融监管法案到底将对华尔街进行怎样的一次大洗牌?”诸多疑问挥之不去,如鲠在喉。

金融局势,从来都是扑朔迷离。而事实上,我总对“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的思想情有独钟,一直以来,我也执迷于金融历史的研究。我认为,真相其实都隐藏在历史相似的细节中,如此,我才能尽量在变幻莫测的金融迷局中拨云见日。

研究历史,我们可以透视人性。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中,人性的规律性其实极其稳定。变化是千姿百态的,而本质却具有相当的共通性,万变不离其宗。洞悉历史,就不难明察时局,定见未来。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排山倒海、天崩地裂,而其本质非常简单,与之前史上轮回往复的危机如出一辙。所以,当我看到本书开篇的这段话时,不禁会心一笑:“热议当下之焦点,更需要读完片段之前的整个故事,理清整个脉络,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并不算是金融中心的城市。”

作者加斯帕里诺独具匠心地以一场30多年前的趣味赛跑游戏为切入点,徐徐展开了华尔街30余年波澜壮阔的风云史画卷。向我们展示了华尔街金融大佬浮沉史:德崇、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雷曼、美林、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大佬们纷纷粉墨登场,演绎了一部错综复杂、曲折跌宕、惊心动魄的美国经典黑帮电影,不过它 “形为金融,神似黑帮”。当历史的胶片滚动播放,如今的境遇多么似曾相识,而明天也仿佛暗含其中。我甚至怀疑奥利弗•斯通的《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以此为蓝本。

如果你仔细品读,你会从千奇百怪的金融衍生品迷雾中清醒过来——金融危机的真相及未来并非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正如文中所述:“调查华尔街,不仅是新闻记者或监管者的调查记录,更像华尔街上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和传奇的讲述,无论光荣与耻辱,灿烂与阴霾,也不管天才与愚昧,理智与疯狂,繁荣与崩溃,正如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的经典台词所言,‘贪婪不好听,却是好东西。’华尔街或许原本就是如此。”

毫无疑问,贪婪——人性中的贪婪,这就是种种深重灾难之源。而以它为底色,交织华尔街的人脉关系,永远主宰了世界金融集团的兴衰。无论是文中所描述的花旗“父子”桑迪•威尔与杰米•戴蒙的恩怨情仇,还是刘易斯•拉涅里与拉里•芬克的经典激烈竞争,抑或吉米•凯恩、迪克•福尔德,斯坦•奥尼尔等这些令各自公司慨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传奇CEO们之间的明争暗斗,等等,无不更人性、更透彻地揭示了金融的逻辑与真相。

不可忽视的是,这片喧嚣的金融舞台上,作者的笔尖一直划动着一个幽灵般的身影——高盛。一度被赞为独善其身的高盛如今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盯上,高盛“欺诈门”丑闻一时满城风雨,接踵而来的调查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事件更让华尔街与华盛顿的关系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事实上,这场博弈,包括奥巴马政府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出台,其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涉及金融衍生品需不需要管理,如何管理,如何增加透明度,而对于高盛等利益集团而言,这个市场愈混沌,就愈赚钱,它们希望市场永不透明。“复制高盛,玩转杠杆。”“痛恨高盛,嫉妒其成就。”“高盛最先明白,与费用相减少对抗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交易平台的风险承担活动?。”“高盛一定有暗箱操作:它可以影响政策使其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方式。”书中对高盛的记述与点评是客观而入木三分的。的确,高盛与政府关系甚密,亨利•保尔森、罗伯特•鲁宾等重量级政界人物都是出自高盛,高盛派系的庞大人脉关系盘根错节,对美国乃至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

我曾在《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中提出一个“金权”的概念,实际上,华尔街与华盛顿就是一个连体婴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益捆绑关系,在资本控制国家的形态下,奥巴马意图整顿金融秩序,只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SEC调查高盛或者摩根士丹利,肯定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它动不了高盛这些大巨头。所以,高盛受审以及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经过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爆发的系一列事件的洗礼,相信中国的投资人、决策者,应该对华尔街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这只不过是一群被高深数学知识妆点了的一帮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赌徒。加斯帕里诺笔下的诸多人物无不是最生动、确凿的例证。写到这里,我几乎想为这些金融枭雄的脸谱一一着上中国式颜色,然而,我发现,他们的颜色,以白、黄、绿、蓝居多,分别代表了奸诈、暴躁、鲁莽和阴险。

当然,对华尔街的审判与反思不能矫枉过正,加斯帕里诺或许与我一样,饱含了对华尔街贪婪、无知、欺诈的批判和痛恨,但更多的是理性地思索、冷静地分析以及客观公正地陈述证据,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领悟。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金融佳作,作者加斯帕里诺是著名的商业记者与财经畅销书作者,他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他为本书所付出的努力想必不亚于《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这是一部华尔街风云历史的经典大作,又是一部呕心沥血的调查实录,读来酣畅淋漓,发人深省,又不时让人会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愁眉不展,有一种“恨不得把人物从书中抓出来当面告诉他”的气愤与无奈:“华尔街这帮家伙怎么又旧病重犯,难道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我错了,其实他们比我更清楚,但是他们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宋鸿兵

2010年11月20日

《大出卖》读后感(四):次级贷款怎么拖垮华尔街的

讲述次贷危机的书很多,虽然视角有所不同,但是几乎没有能把所有的故事串起来。从次贷的起因,发展,辉煌直至终结,一连串的投行依次被牵连,最终破产,被并购或者转制。

抛开繁杂的数字,从这里才读明白其中的逻辑:投行是因何原因被自己包装出的次贷拖下水的,仅仅是因为创造出来次贷吗?

其中的关键不在于制造,而是====持有====。

贝尔斯登不是傻子。

雷曼也不是最愚蠢的。

作为投行,他们最清楚,次级贷款的对象都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群体,注定是违约率最高的。他们自己对于次级贷款,也是躲之不及的。

出于贪婪和利润,把次级贷款打包成CDO(抵押债务债券),通过数学统计和概率来隐藏风险系数,同时配合高收益为诱饵,开始向市场发售(并不是自己持有!!!)。

然后让债市黑嘴,惠誉和标普帮忙给打上AAA的优质产品戳。

再去找保险公司来作保,做为增加保险系数的对冲。

一切开始运转,还很顺利。

直到2005年,美国房市开始下跌,然后利率上升,月供上升,影响了次贷人群的正常生活,违约率开始上升。

但是打包次贷债券的速度并没有因此放缓,投行需要利润,也需要以利润来次级股价继续上升。

可是,此时打包的债券已经卖不出去了,投行自己就做为仓库保存起来。卖不掉没关系,自己留着也成,反正有很高的收益。

因为收益很高,发放贷款的房地美和房利美,都舍不得继续销售CDO给别人,持有就会有高收益。

贝尔斯登两只基金的清盘,让更多的人擦亮了眼睛,着手清除CDO资产。巨量抛盘,但是根本没人接盘。缺乏流通性的CDO,无法变现,其流通价值趋近于零。

随着资金的抽离,投行持有的大量CDO毫无抵押价值,再配合35.5:1的杠杆,远远超过投行的资本额度。随着违约率的上升,CDO价格一再下跌,追加保证金的需求就更为迫切。投行自己所持有的CDO不能变现,也无法通过抵押等方式获得周转资金以补充保证金,只能破产或者出售。

资金抽离的羊群效应,破产引发的连锁反应,直接导致了贝尔斯登的出售,雷曼的破产,然后就是美林的出售。

两房因为贪婪,自己持有债券而陷入困境。制造债券的投行并没有偿付到期债券的义务,债券的所有人两房却是逃不掉的。区别仅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已。

AIG本身有没有持有CDO并不清楚,但它是被自己销售的CDS拖垮的。什么是CDS,就是如果抵押贷款债券无法兑付时,有AIG来负责兑付的一种保险。虽然它提前一年就终止了CDS,曾经销售的CDS已经够拖垮它了,个个违约,全额赔付。其他小保险公司承保的CDO根本没有可能偿付了。

众多的银行当然也明白次级贷款有多恐怖,直接卖给它们肯定不要。可是它们有结构化投资工具,专门去买标记为AAA的债券。层层包装的抵押贷款债券都标记为AAA,把自己也骗进去了。

在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一味的强调银行和投行的损失,竭力不让华尔街破产。可它们没有提及的一个事实是,相比巨大的债务抵押债券(4万亿美元),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CDO不过是九牛一毛。更多的债券被欧洲,中东,以及亚洲的金融机构持有。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直接或间接的被美国的小白领,中小投资者所持有。随之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引发了欧洲银行的大面积破产,中投和平安的巨额损失。还有就是美国中小投资者的一夜赤贫。没有任何人会想拯救华尔街一样拯救他们。一次非常成功的全球剪羊毛,总是要在国内搭上几个替死鬼的,对资本主义来说,这很正常,没什么。

一场危机下来,截止2008年9月19日,金融机构就减记5602亿美元。要知道全球的生产总值不过65万亿左右,美国投行制造出来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已经达到600万亿美元了。这个数字,需要全地球的人辛苦劳作12年才能创造出的全部生产总值,注定了未来15年的萧条或者通货膨胀。

那这600万亿美元哪里去了?它并没有消失,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不过在金融市场大量转手推升出来的一个泡沫而已。

一地鸡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