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空间操作》读后感100字

《空间操作》读后感100字

《空间操作》是一本由朱雷著作,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间操作》读后感(一):空间操作不操作空间

本书是一个系列书籍中的一本,这一系列内容包括了几位作者历年来的学术结果。《空间操作》不可否认是本不错的建筑学理论书籍,从中国建筑学本科教学的内容来看,本科期间对建筑学理论发展的讲述多以建筑史为主。其中对很多发展的细节和原因并没有系统阐述,但是《空间操作》弥补了学多应该讲解内容。与其说这是本建筑学理论书籍,我觉得作为建筑学教学发展史的介绍更合理。

书籍本身涉及到现代主义早期发展理论,建筑教育变革,现代性发展这一系列理论。许多内容多是点到为止,没有过多涉及,但是却把前后的逻辑顺序理清,这对学生掌握现代建筑学发展更为清楚。但是要清晰掌握之中的各个要点,就需要自己去学习了。《空间操作》所讲柯林罗的透明性,都不是大部分本科生所能理解学习,书中包括顾大庆老师对现代大师作品的理解,以及ETH体系等,都只是介绍而已。所以书籍实际上还是在介绍建筑理论,建筑教育的一个发展。但是它把发展中的各个阶段缘由都清晰介绍,很好的阐明了其中的关系。在《空间操作》后部,书籍介绍了当前中国建筑学教学的一个建筑实践,这个实践与前文对大师的理论,作品,教学理论相呼应。因此,对建筑教学变革作出了一定尝试,这些尝试都是基于多年来的系统理论研究的结果。

《空间操作》所涉立体主义绘画,剖碎,德州骑警等建筑知识是值得读者在下来慢慢了解的。毕竟《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透明性》,《空间,时间,建筑》等等文献都比这本书来得详细经典厚重,所以个人认为《空间操作》算是还行的一本建筑理论,建筑教学的介绍吧,为不少学生带出了一大堆不曾了解的理论和作品实践。

《空间操作》读后感(二):难得清楚

几年前听东南大学的葛明老师面授过一些“九宫格”的要义,初窥现代主义以来空间教育的博大精深,最近读到了朱雷的这本《空间操作》,尽展现代空间操作的来龙去脉,幸甚。

本书从迪朗谈起,经由莱特“流动空间”的革命与路斯在内部空间-外部体量矛盾的权衡,将经典现代主义时期的空间观梳理为清晰的两支:①柯布西耶的多米诺、构图四则;②凡杜斯堡为代表的空间构成;经二战的反思与酝酿后,归并于“德州骑警”的系列课程于一统。虽云“一统”,其间却有百家争鸣。

朱雷这本书最让我佩服之处在于:上述这条经典脉络于理论作者而言似无甚新意,多数知识都为理论研究者所知,而朱雷所梳理的脉络之清晰流露出一种入门教科书般的简练。在“创新”朝泛滥的今天,能有学者以厘清基本问题为要务,不以偏僻、晦涩的“少数派知识”自夸其学识、亦不以光怪陆离的争议性观点求独树一帜之新……这种谦虚与胆大,远者见于童寯先生的园林研究、近者见于沈克宁的现象学与类型学研究,在当下实属难得!

而在平实之余,许多细微之处都很值得玩味,此前,我很少注意柯布与密斯之间的联系,而在柯布的“构图四则”下,不但迦太基住宅和德国馆被放在同一视角下度量,就连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也被纳入同一体系,而且恰当得严丝合缝……

如果说略有遗憾的话,纯属我的个人意见:在路斯提出的内部空间-外部体量的高难度问题下,似乎密斯的“流动”与莱特的“流动”已经显现出了在空间操作中本质性的差异,而在路斯的评价标准下,甚至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分出了高下(当然仅仅是在路斯的标准下),历来理论界仅提其传承关系,很少划分其间的差异,而在本书的背景下,密斯后来走向“万能空间”从而惹毛莱特也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其实,在已有的文字背景下,哪怕将两人的平面并置于柯布的“构图四则”下,柯布那句“构图1极其容易”,就已经宣判了……当然,这是作者的厚道,笔者的刻薄而已。

《空间操作》读后感(三):202209022009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

3d整体式/单元式(体量关系组织)/体量式(平面)→任意混合式 绪论 空间:抽象与具体的对话与转化 1852森佩尔围合为建筑动机 1889森佩尔徒西特视城市设计为空间的艺术拓展围合到建筑之外 1893德schmasow空间为建筑core 1898路斯 围合盒子内部体积建构 赖特打碎盒子 风格派之先导 Gedion:物理透明 空间的同时性与多义性 罗:现象的透明性 立体主义 空间多义性 文丘里:物质的矛盾性 早期新古典:简化形体和装饰 布雷(画家验光)勒杜 巴美布隆代尔(装饰构造配置) 19世纪迪朗是布雷学生(要素构图 类型 轴线和网格)新古典主义手法工科建筑学校 20世纪初巴美加代(建筑要素和构图要素暗含体量)是佩雷的老师 结构主义:钢混的精神意义直到柯布西耶的多米诺才被发掘,芝加哥物理使用,佩雷折中。 柯布:古典又革命、五点和构图四则 密斯:辛克尔 完全空间 抽离要素 康:形体与结构统一 立体主义以后 赖特打破方盒子:抽离要素 破碎空间打破围合 风格派(凡杜伊斯堡):抽象的形式脱离现实,吸收赖特的实践经验,但没有摆脱形式游戏 构成主义康定斯基和包豪斯: 泡泡图和体量组合 点线面构成要素 德州游侠:吸收多米诺空间网格和破碎盒子构成的流动空间为一 九宫格2d和以后得3d设计教学(海杜克和eth的赫斯里)摆立体cube用板片限定组织空间 艾森曼:九宫格的进化,结构网格本身也可以变化,探索深层结构(系统与系统结构),寻找建筑语言的自主性,将功能与形式系统分离。 要素:抽象到具象 机制:空间设计的操作线索 要素沿革: 加代:平面构图/暗含体量 柯布:多米诺/五点/结构空间分离 凡杜伊斯堡:打破盒子/连续空间/杆件板片 德州游侠:九宫格空间网格预设/杆件板片创造空间 艾森曼:空间网格本身可操作/杆件板片/功能与形式分离 要素 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空间设计操作 构件→形体:体量关系连接/嵌套/杆件板片破碎盒子/流动空间 系统→结构:物理结构为先减法→流线减法→设备内含 机制 单因素和两类空间操作机制:强与弱 空间限定的强烈性和唯一性 多因素的影响和两类空间操作因素:紧与松 加代:轴线形式与功能组和 柯布:结构框架自由平面 凡杜伊斯堡:破碎盒子流动空间 德州游侠:九宫格框架 板片杆件限定 艾森曼:框架自由 板片 杆件定空间 功能形式分离 建筑形式的自主性 空间的限定性越来越弱 矛盾性越来越强 网格与模数 图学 空间体量 材料建构 场地限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