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锦集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锦集

《癌症病人怎么吃》是一本由杨跃 / 王兴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癌症病人怎么吃》精选点评:

●清晰明白,具体操作上跟美国不太一样。

●虽然有些地方还是觉得其实医生也不能解释透彻所有的问题,但已经看得出是尽最大努力为病人着想,最大限度回答病人关心的问题了,作为家属,感觉能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

●自认为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不一定符合大家对养生的需求,但是确实是不说半句假话的书

●除了关注怎么吃,还有一个系列是《抗癌必修课》。可以搭配着看。

●希望这种靠谱实用又能让小白看下去的科普书多一些

●真希望这种科普书能多一点,父亲下周做肺癌手术了,这本书的出现刚刚好。给几个重要的概念,保健品都是没用的;中药只能辅助不能代替西药;吃比治重要;什么发物、不能吃鸡没有科学支持

●超赞,非常好的一本医学科普书!

●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把一些文献结论用通俗易懂的白话翻译出来。无论是之前疑惑的或者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一):癌症家属的陪伴之路

作为癌症家属阅读完这本书,从母亲3月确诊到动完手术到现在,自己阅读过的关于疾病、健康、饮食方面的书,比患者本人还要多。

尽管自己懂了很多,在疗愈之路上可以作为辅助,但是真正的疗愈还是靠患者自己。需要患者自己有一个从内而外的大转变,不管是在饮食习惯,或是运动,作息,以及自己的思想情绪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大的扭转。

其实疾病并不是敌人,疾病只是一个讯号,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好好的关心自己的感受,关心自己的身体,好好的觉察自己,好好的爱自己。

把投射在对外界的那些担忧,顾虑以及放不下的能量,都收回来,好好的关心自己,爱自己,如此,才能让每一个细胞都感觉到爱,才让它们有活下去的动力。

健康与饮食、情绪、休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术后唯一可以迅速积极应对作出改变的,就是饮食习惯。

因此在妈妈确诊胃癌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系统,书架上都是健康与饮食方面的书籍。

我开始迅速的汲取陌生领域的知识,看了如《癌症不是病,它是身体的一种疗愈机制》《非药而愈》、《癌症病人怎么吃》、《食生》、《绝处逢生》、《癌症不是绝症》、《健康之道》等书,却对赛斯所说的:“You are not you eat ,but you think!”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书看的越多越令人迷茫,有强烈建议全素食的作者(蛋奶素也不算素),有极力强调必须拥有鱼肉蛋奶营养才能均衡的作者,还有生酮饮食什么的……

本本书“证据确凿”,多看几本又矛盾无比。如果逐一斟酌可能会把人弄疯掉 ……

多看几本后又让我领略到赛斯说:你不是你所吃的,而是你所想的!

因此,这世界上唯有一种能治愈疾病的良药,我想,那就是“醒觉、活在当下、并选择快乐”。

如果患者能够因病入道,醒觉并重生,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倘若患者还没有遇到醒觉的机缘,那么作为患者的家属,那么我想这条抗癌的陪伴之路,也必然有它的意义。

除了耐心、爱与陪伴之外,我们自己也应该观照自己,如何能过活出健康、快乐的生命?如何能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健康、平安、轻松、圆满、本自具足。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二):黑料正能量永不迷路地址,黑料不打烊直接入口

谁不是一边咬牙坚持着,一边轻描淡写发生在身上的苦与痛。

:点击--此处/ 观-看/ KgYh5G

(请Δ点↑↑↑上-方-进-入)

就算深夜里崩溃,疯狂买醉,第二天依然云淡风轻,一切照常。

成年了,我们再也不能像孩子一样,面对一切,我们需要扛起肩上的责任。为了生活,我们不断奔波,把委屈的泪水咽进肚子里,崩溃的时候,想大哭一场,可是哭过之后呢?生活依然要继续,所有的一切都不曾改变。

有时候,流泪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你可能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没人懂你,在别人的世界里你就是一个过客,你的眼泪在别人眼里根本微不足道,可殊不知别人何尝又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好像单枪匹马的活成了一座座孤岛,根本没人懂。

人生这条路很漫长,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既没有光环护体,也躲不过生老病死,每日生活已经如履薄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可能会夺走我们所有。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如果有人懂,没有人愿意一边假装快乐,一边偷着擦眼泪,如果有人疼,没有人愿意一边捂住伤口,一边绽放笑容。

我们渴望有一个懂自己的人,累的时候,有个肩膀可以依靠,哭过之后,有人帮你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鼓励你,让你重新获得勇气。

余生很长,你终究会捱过所有的不愉快,披荆斩棘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算再累,也要挺住,因为挺住意味着一切,所以现在的你,必须要坚强的生活,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之路并不顺利,但亦然不会让人太失望。

在往后余生,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在人生的路上累了有人疼,哭了有人哄。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三):科学防癌指南

我一直都不喜欢读养生类的书籍,并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健康不关注,而是因为这类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伪科学——要么是作者根本不懂基本的医学常识,仅仅凭着道听途说来的经验就夸大其词,来博取人们的眼球;要么就是背着良心,为了某些商业目的,故意来捏造一些事实。所以当我看到了《癌症病人怎么吃》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觉得眼前一亮。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是王兴(狼医生),他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曾获北京市优秀住院医师,北京市高等教师讲课比赛最受学生欢迎奖等。

而另外一个作者杨跃教授就更厉害了,他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执笔人,《养生堂》、《健康之路》特邀嘉宾。

由这两位颇具临床经验的医生来执笔和把关,此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当然就毋庸置疑了。在他们看来,写错了东西就像开错了刀一样,是在害人,而且是在害很多人。

而另一方面,此书又兼顾了生活化和趣味性。王兴自己也有身患胃癌的亲人,所以他很了解癌症病患家属的苦恼和无助。在一开篇他就讲述了丈母娘胃癌康复一波三折的过程,在疾病和伤痛的洗礼下,全家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这样的故事真实而又感人,让人读了开头就欲罢不能。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中国,院外的治疗和医疗咨询是十分缺失的”,住院的时候医生会给我们各种医嘱,然而一出院大家就束手无策了,一下子就被赶鸭子上架一般地推到各种问题面前了。很少有什么科学的指南是关于癌症病人的饮食的,我们只能转而向各种坊间的传说求助,在抗癌途中煎熬地度过。

这本书就像指南一样,填补了这种知识空白。在科普了癌症的基本常识后,作者详细描述了癌症病人各个阶段应该怎样吃,不同的癌症病人在饮食上有什么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你的家人不幸得了肿瘤,在不幸来临的时刻,你可以翻看一下此书,用科学的态度配合医生照顾好家人,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上面这部分内容可能永远用不到(好吧,我祝福大家永远都用不到!)但这本书同样十分具有学习的价值——它也详细描述了什么才是健康的饮食,以及怎样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

针对各种民间传说和林林总总的所谓抗癌食物,作者也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比如说保健品,大部分的保健品其实作用有限,尤其是要警惕那种“包治百病”、没有相关资质、私人作坊出品的保健品。与其把钱砸到那里,还不如多吃些新鲜健康的食物,多多去运动锻炼。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一封来自美国癌症中心的抗癌须知,请查收》这章,这里详细列举了美国抗癌中心的建议:

1. 控制体重

2.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

3. 控制糖的摄入

4. 吃多种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食物

5. 减少红肉摄入,避免食用加工肉类

6. 尽量不饮酒

7. 控制含盐量高的食物和腌制食物的摄入

8. 不要采用任何防癌药剂(保健品的摄入要谨慎)

9. 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10. 肿瘤患者治愈后也依然要遵循预防癌症的膳食、生活方式

11. 任何时候都不要吸烟

其实上面这个清单不单单是抗癌指南,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指南啊。多了解一些这些真正有用的知识,以科学而乐观的态度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少留些遗憾,这才是两位作者们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那么多时间来写书的目的吧。

最后,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待科学的态度。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不是我们熟知的经验就是科学,也不能用“国外人肯定和我们体质不一样”来排斥西方的医学。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医生们必须不断地保持着谦卑的姿态,让科学帮助我们逐渐接触到真相——这种自省的态度很是让人敬佩。

感谢王兴和杨跃两位教授,正是他们的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正直的人品、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让我们了解到这么多科学的抗癌知识。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四):不妨请癌症吃顿饭

选择读这本书源于我的三个角色,第一我是一个吃货,正在向着蔡澜先生提出的“食儒”方向努力,所以我难免会琢磨“万一自己被确诊为癌症,还能不能愉快的吃喝”;第二,我是患者家属,母亲去年被诊断出结直肠癌,从手术到化疗的整个过程中,我都在到处打听“该怎么吃”的问题;第三,我是一个医健领域的投资人,癌症因其高发及高危而成为投资热点,近些年癌症康复、特医营养、姑息治疗更是成为圈内的热门话题。所以,我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由两位临床一线专家合著的科普作品。

说来也巧,就在我阅读本书其间,“菠萝”先生在“一席”的癌症科普演讲触发引爆点,形成病毒式传播。他的那句“为什么我们这些辟谣的人总是辟不过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呢?因为我们在兼职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一夜之间刷屏朋友圈。这让我更加敬佩两位专家,他们能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他们工作的北大肿瘤医院可以说是一床难求)抽时间写出这本非常实用的作品,着实体现了医者仁心。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可以界定为一本科普读物,也可以被看作是一本“工具书”。作为科普读物,即便你身边没有癌症患者,也可以体会到本书的“阅读友好”,全书语言活泼,内容通俗,最主要的是情感真挚,作者使用了大量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和真实场景,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作为一本工具书,一旦你身边有了癌症患者,你可以从本书中快速的找到需要章节,了解在癌症病程的某一阶段或者针对某一种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所需要的饮食和营养知识。能为难得的是,作者甚至连具体的烹饪方法和家属与患者的沟通话术都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可以说为癌症病人的嘴巴操碎了心。

因为它是科普读物,所以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医学和营养学;加上其工具书属性,所以其知识内容直接简练。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进一步总结其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对内容进行摘抄和罗列(推荐大家买一本备用)。我倒是更愿意去转播书中对于癌症一个态度和心法,如果非要跟书名中的“吃”扯上关系,我想可以说“不妨请癌症吃顿饭”。

这顿饭,当然最好是“闭门羹”。对癌症所采取的错略应该是“预防>筛查>治疗”。作者通俗的说,“在人患癌的因素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吸出来的,三分之一是吃出来的,另外三分之一也许要归结为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所以在这顿闭门羹里,作者列了“吃货,别再这么吃了”和“预防癌症,你得这么吃”两份菜单。我挑其中我自己感兴趣的介绍一下。比如“剩饭”、“腌菜”和咸鱼,对应的致癌物质是亚硝酸盐。在我母亲被确诊为结直肠癌以后,我首先归因于这两个祸害。父母都经历过苦难时期,所以养成了节约的生活习惯,又因为年轻的时候上班带饭等原因,所以喜欢一次多做一些饭菜,再慢慢热着吃,遇到宴请宾朋更是要通过“过剩点菜”来体现自己的热情,以至于我小时候对吃“折箩”都很有感情。加之,长期生活再胶东半岛,腌晒咸鱼、虾干或者用鱼汤腌制咸菜都是长久形成的生活习惯。所以,母亲手术之后,我几次三番的叮嘱“反正二老已经退休赋闲,以后这饭就现吃现做,吃多少做多少,不要再吃反复加热的剩饭”,而咸鱼咸菜能戒就戒了吧。但习惯的力量实在强大,母亲离开北京会烟台接受化疗没多久,又忍不住的想吃腌的咸菜了……只能再做沟通。因为工作缘故,我走访过四川的一些肿瘤医院,其中“盐亭肿瘤”印象深刻,一个小小县城的肿瘤医院,竟然是“亚洲食管癌治疗中心”,原来也是因为四川人民热爱泡菜等饮食习惯导致的食管癌高发。除此以外,如果把书中的内容按“标题党”操作,诸如“烧烤怎么吃不易致癌”、“辣椒到底致不致癌”、“啥是抗癌指数最高的食物”……哪一个都应该是风靡各大家族群的“10万+”深度好文,大家自己买来读吧。

但癌症毕竟是万病之王,作者在书中指出“在我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在10万分之200。”菠萝在演讲中也讲到“现在每一年中国新诊断的癌症患者数目已经超过400万……”所以“闭门羹”未必能100%的将癌症拒之门外。好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听着耳熟的都是“刚丝”),万一癌症不吃闭门羹,我们还可以给它拜一桌“鸿门宴”。书中主要介绍了癌症治疗“老三样”——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及每种治疗应该注意的饮食和营养问题。正如网红营养师顾中一老师的评语:“站在患者和家属角度来看……不但内容实用,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诚恳和温情,面对一些争议性话题也是娓娓道来……”。争议性话题,试举两例。一是中医中药,两位作者一方面用了大量的理论和数据,结合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手术后会不会亏“血”、手术后会不会亏气,化疗期间要不要吃重要调理,认真地进行了破旧立新;另一方面,二位专业也煞费苦心的研究了“老人信中医实在拗不过,怎么吃最安全”这一类的课题,肯定了中医在生津、化痰、开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保健品,作者态度鲜明的表示:“其实人只要能够吃好饭,那么就不需要任何保健品,如果吃不好饭,吃保健品也补不过来。因此正如美国癌症协会的官方建议一样,我也反对患者常规服用各类保健品”。但紧接着也给了操作方案:“如果患者坚决要吃一些,或者家属坚决要买一些表心意的话,顶多吃一些复合维生素的保健品即可,否则只是白花钱。”还有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像是“街坊说手术后好些忌口,该不该信”、“喝汤真的能大补吗”、“大力水手的菠菜能不能解决化疗带来的贫血”……都值得一看。

万一癌症胃口壮,闭门羹与鸿门宴都没解决问题,我觉得我们得转换策略。这些年,在癌症治疗和康复领域,一些新的观点被提出来,比如把无法根治得癌症视为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得“慢性病”,让患者试着接受“带癌生存”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实在不成还可以跟癌症摆一桌“和头酒”,大家坐下来聊一聊,我也放弃弄死你,你也不要发展太快,毕竟我死了你也没什么好处。通过谈判妥协,从心理和生理上找到与癌症相处的新方式,最终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期限。

总而言之,癌症就像一位我们不想见却可能躲不掉的“熟人”,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它。真要有一天与之狭路相逢,我们不要被伪科学、假偏方忽悠了,而要像一为“智者”一样用知识作为食材,像一位“勇者”一样用生命力作为炊具,大大方方的请癌症吃顿饭。

《癌症病人怎么吃》读后感(五):先发制“癌”,从“吃”开始 | 别等到癌症上门再赐闭门羹

重病之后怎么吃就算是一大件了吧。

夜晚,躺在床上翻小说的我被我哥打断了,他在微信上说自己头疼,睡觉睡得头疼。

我说那我们来玩一局游戏吧。王者荣耀里,他选择了排位赛,邀请了我,他用的典韦,我用的鲁班七号,他一直在野区来回游荡,我一个小脆皮浪浪地打打下路,走走中路,看看上路,最常见的情形就是被对面三个追着打,死掉的次数可以绕王者峡谷三圈。

这一局,不可避免地输了。

我在微信上告诉他,我不想玩了,你都不知道保护射手,害我又掉了一颗星。还有就是你只知道玩排位,咱俩就随便来一局实时对抗不行吗,不玩排位。

他说:我只玩排位,不随便玩玩。这次我用典韦,我不打野了,咱们一定能赢。

果真,这一次,我们好好合作,赢了一局,我的那颗星又回来了。

开了视频,我和哥哥又是相对无言,不敢问他怎么头晕了呢,不敢问他最近怎么样。

生命不是游戏,不能重来,我们也很难审视出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今年8月25日,体重不过百的哥哥血压高到离谱的原因找到了,是:尿毒症。他的那颗肾就像是排位赛的星,不知道输给了谁;当然肾也不是排位赛的星,赢了就能回来。

哪里出问题了呢?不知道。

怎么面对未来呢?不知道。

现在怎么活下去呢?不知道。

我哥只知道自己不能吃水果,只能吃西红柿。

就像所有大病发生在所有家境一般的家庭一样,这事儿发生了之后,这个家算是乱了。

我哥今年29岁,在江苏无锡七八年之久,家在豫东平原,这半年来回的次数比以往三年都多。

秋收的时候我催他回家帮忙,妈告诉我,他在家忙帮不了多少,事儿找的不少。十一假期的时候他在家算是彻底呆不住了,要去无锡,我和他一起去了。

在无锡的时候,我哥的状态就是:白天不工作,饮食不规律,睡眠质量低,通宵打游戏。

怪不得狼医生在《癌症病人怎么吃》里说:

这绝对不是一个病人应该有的休养状态。问题是我们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调养。

我们需要这个时代的专业人士给出系统而且贴切的建议,最好是能够量化。我们所缺少的东西,狼医生的这本书给到了。

因此如果能把癌症筛查普及开来,我国的癌症死亡率将会大大降低。癌症的治愈,其实用最难听的话说,就是没有因为肿瘤去世,其实就是“治愈”的最好解读了。人活一辈子,谁也没想能活着离开。这些语句放在任何一种病症上,都可以适用,读给任何一位读者听,都有莫大的收获。

《癌症病人怎么吃》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癌症百科小食谱,告诉我们做吃货别做吃祸,告诉我们如何科学饮食:这本书里不但告诉我们宁愿剩肉别剩菜、少吃咸菜咸鱼腌制品,如何科学烧烤不致癌,还告诉我们:

虽然医学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在被衰老、疾病、死亡这三个终极敌人战胜之前,仍然可以做很多事。

好的医生能够带给患者最好的建议,患者能一步步地走向更光明一点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后面的章节里,是在说就算没有癌症的人,也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上面这一系列名词,如果说有三个你很感兴趣或者有所了解,或者想要了解,你都需要看看这本书。

它告诉我们怎么样先发制“癌”,如何从“吃”开始,别等到癌症上门再来临门一脚。

狼医生有一段将癌症比作妈妈孕育的过程,只不过一个是在孕育生命,一个是在孕育死亡;一个带来笑声,一个带来哭声;但是都寄托着期盼和希望。

这本书的好些段落,断断读着读着,真的掉下泪来,当然也给医生找了不少别字,发在了评论区。

亲爱的狼医生啊

衷心希望狼医生这样的医生更多一些。读电子书还是没有纸质书的感觉,系统性感觉也不是很好。

今天是哥哥生病的第93天,没有什么异常,这是最好的消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