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是一本由约翰·科特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144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读后感(一):你的企业体检了吗?

你的企业体检了吗?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定期的体检和治疗,你的企业会面临怎样的境况?

长寿公司模式的创造者阿里•德赫斯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截止到1983年,1970年的《财富》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已不复存在,它们不是被收购、兼并,就是被拆分。同时荷兰的一项研究还表明,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是12.5年,而在英国,这一平均生命周期更被缩短至只有短短4年而已。

像我们所知道的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施乐、IBM和柯达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都遭遇过非常严重的困难,而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似乎已成功地摆脱了目前的困境,一部分正在为摆脱困境而顽强挣扎,而剩下的那些则已经倒闭或在不久的将来将倒闭。

企业从平庸走向卓越,抑或是从平庸走向毁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你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控制吗?

答案是肯定的,哈佛商学院教授,与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齐名的管理大师约翰•科特长期以来就关注这一问题。他经过多年的案例分析及对比研究,终于写成了《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这样一本专为诊治企业疾患做指导的通俗作品。

任何一个企业在成立之初或高速成长之时,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发展问题,面临各种困难的窘境,所以对企业疾患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诊疗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约翰•科特教授在对美国几十个高度多样化的企业和组织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调研之后,获取了翔实的一手资料,总结出了短期(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中期(几个月到几年)、长期(几年到几十年)——各个时间范围内,影响企业发展的七大要素,并结合这些企业成功化解发展危机的范例为教本,在哈佛商学院的顶尖课堂,讲述了“组织动力学模型”这样一个绝佳的管理工具应该如何被活学活用、对企业疾患进行适时诊治,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咨询顾问服务。

正如约翰•科特在书中所揭示的,一家企业之所以会绩效卓越,是由七大要素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而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往往就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之鉴,但其实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严谨地加以推论,是能解开其中的精要之谜的。约翰•科特不愧是一位管理大师,阅读他的《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形象地说,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专业的体检,通过阅读之后的反思,你能迅速地领会出你的企业到底是哪一个生存要素出现了问题,抓住这一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你愿意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企业,发现企业的缺点,你就能彻底进行变革。” 约翰•科特观察到,如果按照这本实用的“操作手册”问诊把脉,积极地进行诊断和干预,那么“君之病在腠理”的有疾之企,也能重绘自己的成长曲线,进入“康复”期。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读后感(二):约翰•科特:在哈佛开企业诊所

近日逛三里屯的PAGE ONE书店,发现进门处有一本外文原版书《Leading change》摆在醒目位置,作者是JohnP.Kotter(约翰•科特)。

说到约翰•科特,上个世纪90年代白手起家、目前已经跻身国内成功企业家行列的一众大佬们肯定是熟悉的。提到这位哈佛商学院知名教授曾对中国当代商业思想及实践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从当年他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各地举办演讲和讲座,引起的空前热烈的讨论和参与热潮就能窥见一二。作为全球公认的领导和变革第一权威,约翰•科特的身价不菲。2009年他在上海为期两天的商业演讲中,其出场费是50万美金。媒体当时这么评价:“有着‘领导与变革之父’名号的科特当然值这个价钱——尤其对于想在经济危机的愁云惨雾中努力寻求变革的CEO们来说。”

鼎鼎大名的约翰•科特是与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齐名的管理大师,前面所提到的这本《Leading change》几乎可以算作上个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时隔近二十年之后再版,依然被书店选作重点推荐,意为值得人去好好阅读的经典作品,这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瞬息巨变的时代已实属不易。

约翰•科特其实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一名蜚声全球的实战派专家,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对全球众多知名企业有较深影响。他曾服务过的客户包括花旗集团、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强生、荚孚、雀巢、摩托罗拉、飞利浦、壳牌石油、通用汽车、索尼、普华永道等。

第二重身份,他是一名优秀的作家、畅销书作者,《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曾这样介绍他:“他的书已经被翻译进入80多个国家,使用了超过120种语言,总销量超过了200万册。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文章,杂志社光是卖复印件就已有一亿五千万份,超过了其他上百名作者的总和。《以变求生》一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关于企业内部变革的头号畅销书;《冰山在融化》一书为2006年最抢手的国际版权。”

的确,这些说法毫无夸张,因为据我了解,科特目前已出版的17本英文著作中,有12本成为全球畅销书,包括《以变求生》、《变革之心》、《科特论松下领导艺术》、《冰山在融化》和《紧迫感:在危机中变革》等。而这17本英文原作中,唯有一本是没有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可算作火热的版权抢购市场中的“漏网之鱼”的,就是《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而且正是这本作品,完美融合了科特的所有三重身份。这就不得不介绍科特的第三重重要身份:一位学者、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正如文化学者许知远在当年做记者时,采访过来华做讲座的科特,专门撰文这样介绍他:“科特早年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1972年开始执教于哈佛商学院,并在1980年33岁时成为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的英文版权多年来一直紧紧拽在培生教育集团的手中,此次被授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编辑过程中着实费了一番苦工。

作为多年来哈佛商学院管理学课堂的必读经典,该书颠覆了大众对学院派课程理论性过强的认知,糅合了丰富的案例,易懂易学。正因为作者不是那种皓首穷经的学究,而是始终同商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他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的管理学课程才会受到那么多学生的喜爱,还曾因这门课还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突出贡献奖。其实不管我们前面讲到的科特有多少重身份,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科特始终是处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的,他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是案例调查与分析,充满活力,读他的这本书,人们则很难区分它是学术专著还是通俗读本。

科特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哈佛开设他的“企业诊所”,围绕企业疾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干预及“治疗”方案,他用自己遍布世界的足迹掌握众多真实的企业案例,然后加入了自己深入的思考,最后将其拿到课堂上与年轻的学生们分享、讨论,集结成册,有如珍珠入环,这样,他的学识和见解不仅只征服了哈佛商学院管理学殿堂,还能让更多的读者从中获益,快哉!

《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读后感(三):OD组织发展必读经典书籍《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约翰·科特

“理论是浓缩的现实”

本系列文章对每本经典OD书,提炼三个最深刻的知识点,燃起你对该书兴趣,经典书值得反复阅读和咀嚼。

第8本:《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约翰·科特 推荐指数:4星

本书149页,7万字,出版于1978年

约翰·科特,1947年生, 1972年开始执教于哈佛商学院,1980年,年仅33的科特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与"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等管理大师并驾齐驱。

作者出书非常多,在中国非常知名,翻译的畅销书有25本,《领导究竟应该做什么》、《领导变革》、《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总经理》、《权力与影响》、《组织动态学》、《企业成功转型8步骤》等

知识点一:诊疗动力模型

知识点二(1):短期诊疗模型

在考虑某个结构要素是如何塑造关键过程时,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2):中期诊疗模型

中期理解诊断动力模型,需要超越因果动力学,检验六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六个要素的特征相适合,彼此协调一致,彼此匹配,那么中期架构内物质/能量过程将更为高效,信息过程更加有效,该框架也更为 稳定。

在面对一个实际的组织,做为顾问可以问问自己和企业方:

1.六个要素,分别问一下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2.六个要素排列组合的15组关系,分别问一下互相的影响是什么?

3.每一组关系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在组织中实际的结果是什么?

4.现实和理想中的期望,有什么差距?

5.哪1-2个要素,是接下来是干预的重点?为什么?

知识点二(3):长期发展诊疗模型

要了解组织在过去几年到几十年内如何进化的,需要考虑到底是什么因素起到了“驱动力”的作用,系统内建立的适应性水平如何。

驱动力:六个结构要素,对第七个要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有效要素的影响力可能更强,作用时间也更长

驱动力决定了系统进化的总体方向,而结构要素的适应性确定了组织的繁荣和存活机会。

1.组织是不是只有一个还是多个驱动力,如果是,什么因素提供了这种驱动力,为什么是这种因素提供了驱动力

2.驱动力往什么方向运?如果其他因素为了保持协调必须跟随驱动力,那么长期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3.各架构要素对适应能力的促进性表现如何

4.组织是否积极投入资源使结构要素更具适应性?这对组织长期的繁荣和存活来说,意味着什么?

知识点三:高效有效组织的特征

组织要取得高水平的效能,就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成功地使用有限的资源。

1. 必须确保组织的【关键过程】在短期内保持有效且高效的状态。

2.必须创建或维持六个结构要素间的协调。

3.将结构要素推入或维持在高适应性状态。

小结:

科特的诊疗模型和其他模型相比,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 分了短期,中期,长期。

这个时间变量,在实际的企业中,是一个普遍性参数。

一个系统的要素之间是有相互的影响的,其他模型因为要素偏多,如果所有的关系全部罗列,会非常多

举例:伯克·利特温有12个要素,实际上每个要素和其他11个要素都有关系,但是一旦全部展开,有66个关系。

并且每个关系都是双向的(双箭头),意味着单向的影响高效多达66*2=132个。这个会让OD工作者,完全失去焦点。

所以只能选择一些重点的关系在模型中展开,但是一旦这么做就会有个漏洞在,事实上是可以举出反例的。

科特的模型有6+1=7个要素,全部展开会有21个关系。

但是他把分了6个结构性要素,一个关键过程。并且通过短期,中期,长期先做了一个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分成

这样就变成,短期有6*2=12个要素间关系;中期变成了15个要素间关系;长期,驱动力一个或若干,再组合也是1-3个左右。

这样的颗粒度是很细的。在分析组织征兆问题先区分时间,第二步再寻找原因,既不会太单一,同时完整性非常好。

不得不佩服这个 哈佛做年轻的教授,可惜作者涉猎面太广,著作太多,本书只是他著作之一,所以文章篇幅只有7万字,并且也没有持续迭代。

为啥打了4分,我也不清楚,可能我对该模型应用的少,可能随着以后我对该模型的熟悉,也许会改变我对该书地位的看法。

但是在诸多的模型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我们OD实践者,在面对企业时候,补充的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维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