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读后感锦集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读后感锦集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是一本由[美]杰西·詹姆斯·加勒特(Jesse James Garret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79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精选点评:

●入门读物,了解从0开始设计一个产品的大概思路。

●很好读的一本书,全书都在阐述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思维框架,分为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以及表现层,比如战略层中提到了商业目标以及用户需求,其实这就是产品研发与运营之间的羁绊,另外可以和一些其他的书籍摻着读比如kano模型、信息架构有不一样的收获!

●给产品交互打底。系统方法论。

●和上一版没什么大的变化,这本书的内容也已经是9年前的了

●挺一般的,适合入门的读,没有更深入的地方了。

●2019.7.31 要素模型的思路以及各层包含的内容很清晰,也有例子,但是深度上还需再通过其他资源拓展,部分地方翻译晦涩,不是特别通顺和便于理解。

●经常遇到两个产品经理或者产品经理跟UI&UE聊的面红耳赤其实鸡同鸭讲,原因就是,两个人说的不是同一个层次。这本书将一个产品的层次拆出来,可以是“吵架时翻一翻,可以拌倒别人”的武器。讲得更多的是“为什么”,比较少的“怎么做”。

●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工具类产品,信息类产品两个维度将产品进行拆分。系统的介绍了不同层面需要完成的工作。属于框架类的书籍,框架非常适合做容器。

●提供了用户体验的框架,据说是业界共识,待后面工作中验证

●此书已经过时了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读后感(一):在不在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学的工具书

在连续更新书评3周后

有小伙伴问我为啥不更新影评了

因为电影院不开门啊!

所以在本周更新书评前

我想问一嘴

如果是把之前看过的好的老片子推荐过来

有人看吗?-麻烦留个言告诉我

说回来本周推荐的书是《用户体验要素》

比起这个官方的名字

我觉得本书改作《当我们聊应用,我们聊什么》

就更容易理解了

无论是否从事软件开发

我都觉得可以将本书作为一本入门级的谈资书收藏

虽然互联网黑话咱们听不懂

但是《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实实在在

内容是手机应用的设计逻辑

通过这本书再结合我私藏的沟通方法

不愁和互联网公司的大佬没话说

起码简单从书中的几个层面

聊聊都会觉得有点东西

这期的干货非常干!

建议读文章前备一杯水在身边闲话不多说了开盘!

《用户体验要素》共8章内容

其中主要围绕着上边这张图来讲的

读完这本书再回头看看这张图

能清晰的表达有哪五个层级

每个层级的功能侧和信息侧的内容

基本就算聊互联网闲天入门了

由于篇幅限制

得儿然就简单聊聊每个层级的功能和意义吧 先说战略层:

战略层是一般公司领导涉及的范畴

这个层级一般不分功能侧和用户侧

一般来说用户需求就是产品要解决的问题

那如何知道app战略层的定位呢?

产品的宣传口号说明了一切

口号对团队员工表达我们要做什么

口号对外表达我能给你什么

它对其他4个层级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举个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读后感(二):用户体验要素书评

使用五层十维模型,通过如何提升用户使用体检角度来诠释商业模式。本书纯商业模式上描述较少,更多讲述的是如何发现用户的痛点,从而通过技术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糟糕的体验代表着机会(商机)。体验的目标是为了用户使用更加方便,这种方便将决定用户以后是否继续使用该商品。

作者将用户体验分为了五层模型。通过讲述不同的层模块帮助从业者更好的了解用户所面临的问题。

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个五个模块每一个层级都是由下方层级决定,所有的项目需保证上下行目标一制,不然就会发生偏移。

每一层并不一定受制于下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每一层都可通过实践(MVP,竞品分析)和商业目标做调整,最后反作用于下层。

每一个层级的决策最好在上一层级还未开始前完成,以达到你和你的客户都满意。

(1)商业目标:

产品目标=商业目标=商业驱动因素

设置成功标准,通过设置一些关键性指标,来判断是否达成了用户的需求。

(2)用户需求

需先定义产品的用户人群,最后细分用户群,细分群里确保有共同特质。原因:不同的用户群需求不一样,甚至需求是矛盾的。

建设用户需求时还需要最什么?

常用的类型有: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数据统计方式按照需求可以颗粒度细也可以颗粒度粗糙。

消费心态档案:描述用户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产品的观念。

A.知道用户需求→用户调研方法:市场调研法、现场调研、用户测试(用户来测试产品)

B.归类用户→创建人物角色:也可称为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

(1)功能规格

撰写快速便捷的文档,不要将其变成开发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项目。

(2)内容需求

一种适用于所有产品,一种是用于特殊的特性。需求的详略程度取决于该项目的范围。

需求的获取分为三步,最常见的是人们讲述他们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无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讲述的是一种困难。一三不就是教你所想的解决方案讲述给这些人听来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一个战略可能产生多个需求。一个需求也能满足多个战略。需先评估需求是否满足的目标。同时需考虑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能性有多大。

(1)交互设计;

感觉模型:市场上常规的已经被MVP验证过或通用的众所周知的功能原型,比如购物车、支付、商店等。

错误处理:系统设置我也不会犯错的那种是最好防止错误的办法。二避免错误的方法就是避免错误发生所以需要一些的界面去提醒用户如何纠正错误的操作。

(2)信息架构

结构内容;

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方法将从战略出发考虑的内容,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

从下到上的机方法也包含了主要分类与刺激分类但他根据对内容和功能的需求分析而来的。

结构方法:树状、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性结构。

框架成包含: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所有的事情必须符合用户已知的操作习惯。运用比喻使用户的虚拟场景和真实场景相结合。

界面设计:需符合常用的使用习惯。

导航设计:提供给用户的一种网站跳的方式;必须传达出元素和它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传达出它的内容及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关系。

导航分为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友好导航,上下文导航,远程导航。

通过五感进行设计,作者在文中指的是终于眼睛。

对内:网页元素的排班,颜色,

对外:品牌形象标识,设计风格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读后感(三):《用户体验要素》全书读书摘要

本文图片为笔者阅读《用户体验要素》一书的读书摘要,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无作者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用户体验设计中的五层模型(由下至上: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以及诸多用户体验的要素。以Web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为主,通用于网站设计与产品设计流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用户体验开发的总体概念。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读后感(四):真实地感知用户,工具是为人服务的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以往的一些工作经验也印证了书里所说,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真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很多,虽然当时可能对一些行为和决策不是很理解,但现在跳出当局,自己也有了一些沉淀后,才觉得当时理应如此。共勉共勉。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早期阶段,各类软件成功的关键是第一时间把各种想法实现出来,早早占领市场先机。但它能否整整为人们所用,对人们有用。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

产品必须用一种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投资所得回报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资回报率 ROI

转化率conversion rate

当工作中用到的工具合乎规则、容易使用、不令人沮丧和没有不必要的复杂性的时候,人们会更喜欢自己的工作。

科技产品没有按照人们期望的那样工作,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很笨。

在乎你的用户

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体验的方法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

l 用户需求: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自己设计,而是为他人设计,如果想要了解这些“其他人”喜欢并使用我们创建的东西,那么就必须要了解“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需要是什么”。只有投入时间去研究这些需求,我们才能抛弃自己立场的局限,真正从用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网站。

注意个体差异

Solution:用户细分:具有某些功能共同关键特征

人口统计学特征

消费心态档案

当面对两类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用户

Solution:1、选择针对单一用户群体设计而排除其他用户群(二选一人群)

2、为执行相同任务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式(一对二决策)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method/tool: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用户测试、现场调查、任务分析:仔细分解用户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的方法。

用户测试:含用户测试原型,可以是草纸、低保真、用脚本实现的模拟界面;卡片排序法

大型项目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原型来搜集用户意见

可用性:寻找令产品更容易使用的途径

创建人物角色、故事场景

用户模型、用户简介

团队角色和流程

战略专家

决策层:资深、管理会影响产品决策的部门

普通员工:通常比经理更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不可行

战略文档、愿景文档

不是越多越好、直接了当

不被隐藏,所有参与者都看到:设计师、程序员、信息架构师、项目经理

一个有效的战略文档不仅可以在用户体验开发团队起到试金石的作用:还可以称为企业其他部门的项目支持文档。

战略应当是设计用户体验的流程中的起点,但不意味着在项目开始之前你的战略需要完全确定下来。虽然设法集中一个移动的目标可能会浪费时间和资源(更不用说极大的内心挫败感),但是战略也应该是可以演变和改进的。

l 产品目标/商业目标: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图表显示重要信息

要想在太具体和太宽泛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我们就应该避免在尚未充分了解问题之前就试图得出结论。

成功标准:一些可追踪的指标,显示是否满足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好的用户体验并不能为你带来新的用户,必须依靠口碑或是市场营销来吸引潜在用户。然而用户体验能极大影响访问者的二次访问几率。

有时需要退后一步,看看网站之外发生了什么事。

在每一个层面,我们都根据竞争对手所做的事情、业界最佳的实践成果来做决定,这是最简单不过的老常识。

过程价值:迫使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一些粗略的点

产品价值:被定义了的产品给团队一个参考点,完成事情的共同语言。

需要工作流程、日程安排、里程碑

Why用文档定义需求?

1、这样你才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

2、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当下不需要做,但是重要、杰出的想法,放置到长期规划

特性:被定义为同时表达软件的功能和所能提供的内容

l 功能规格规格

哪些应当被当作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

有时人们口中所说、所期望的并非是他们想要的,治标不治本,要想到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同的需求。如更快的马匹与汽车。

有想象产品新方向的人的加入,汇集各个部门成员、不同类型用户代表进行头脑风暴,打开设计者思路。

文档不能解决问题,但定义可以。文档不需要很厚,但要足够清楚和准确。

功能规格说明,需要包含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出现有可能混淆的功能定义。不需要展望产品未来的理想化状态。

记下来:

乐观:描述系统将要做什么事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非描述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

避免主观预期:保持明确、避免歧义

功能规格需要是可验证的,必须找到某种方式来明确说出应该达到的标准

l 内容需求

编辑、内容营销

内容管理系统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功能需求或任何一种技术类产品也伴随着内容的需求。比如必须有专人书写提示内容,对用户友好、便于理解,而非提示“无效输入”。

类型:文本、图像、音频、视频

提供每一个特性规模的大致预估:文本的字数、图片的像素大小、下载的文件字节、PDF或音频文件等相随独立元素的大小

尽早确定某个人负责每一个内容元素

定义内容特定的更新频类,介于你的用户期望值和有效资源之间的一个合理的中间值

对于有大量内容的项目,需要内容清单

确定优先级

评估实现需求的可行性:

技术局限、时间有限、功能相互依存性

留意看上去有可能改变战略的特性建议。如果发现自己正在发福审视战略目标,极有可能是太早进入了需求定义阶段。

创建一个概念结构

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模式和顺序;理解用户,包括工作方式、行为和思考方式

l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关注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

概念模型 conceptual model

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

购物车:

电子商务:容器,可以放进和拿出物品

使用人们熟悉的概念模型可以帮助用户很快适应不熟悉的网站。

如果打破传统,需要有好理由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同时准备好另一个符合用户需求且在情理中的概念模型以备使用。

用户在使用网站的时候,基本上是凭直觉的,这个网站的交互行为和他们隐含的期望值相符。

但是也不能过分运用概念模型、照搬。

错误处理method:

将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

使错误难以发生

提供修正、撤销

l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不仅帮助人们寻找目标信息,承担教育、通知、说服用户的功能

常规分类体系创建方法

从上到下:战略驱动,可能忽视内容的重要细节

从下到上:范围驱动,可能过于精确反映现有内哦让那个,但不能灵活容纳未来内容的变动或增加

创建一个适应性强的信息架构系统

结构方法:

节点node

1、层级结构

2、矩阵结构

3、自然结构

4、线性结构

语言和元数据

命名原则:使用用户的语言,并保持一致性。受控词典

掌握的内容信息越详细,在建设信息架构时的灵活性就越高

Jesse James Garrett: Visual Vocabulary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Chinese) (jjg.net)

谁来负责信息架构通常取决于企业的文化或项目本质

内容量繁重、营销活动,决定架构的责任:内容建设、编辑、公共关系部门

技术人员主导:技术项目负责人

导航设计

交互设计

信息设计

页面布局:页面示意图、线框图

感觉器官:视听味触嗅

眼球追踪(现在技术:眼动仪)

用户研究轨迹模式:

1、一条流畅的路径

眼睛在各种元素间穿梭吗?

(现在的研究技术:图片视频吸引力大于文字,注视时间更长

2、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某种可能的引导

设计一致性:内外部、配色方案、排版等

基于栅格线

良好的用户体验:大量收集亟待解决的细微问题

了解你正在试着去解决的问题

了解这些解决办法所造成的后果

用户接受度测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