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医师》读后感100字

《中国医师》读后感100字

《中国医师》是一本由闫泽华 / 吴英发 / 王天夫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2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医师》读后感(一):读《中国医师》

中国医师调查是清华大学近期开展的一项大型社会调查。这项工作的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大型社会调查可以为当前医师群体的基本特征、工作生活状态、医患关系等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专项调查弥补了既有的综合社会调查所无法深入观察到的诸多方面,可以提供更加系统性、多维度的认识。特别是这一数据样本量过万,在前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设计,如果数据质量有所保障的话,将为一系列聚焦医师群体的定量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国医师》一书是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总结,基本上报告了问卷中变量的描述性分布,以及少部分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但是之所以称之为初步总结,因为书中绝大多数数据只是如实报告了基于问卷题项的结果,还没有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与统计检验。这就导致尽管图表和内容十分多元,但未免显得有一些琐碎,让读者读完之后难以形成突出的印象。这主要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感觉内容有一些被图表所牵制,为了作图而作图。例如有些部分原本可以利用一张列联表说清楚,却采用了多张条形图,这样不仅显得冗余,同时也不便于同一题项之间的比较。又如,书中不同章节之间的图表不太统一,很多结果的报告也应该采取更加优化的做法。第二,目前的数据结果没有进行统计检验,这样就很难分辨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各个类别之间存在差异。例如,一些条形图中许多bar之间只有小数点后一位甚至两位的差异,那么我们究竟能否认为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职称之间存在不同?

另外,书中还提供了部分访谈资料作为研究的补充,这部分材料也带来了一些比较鲜活的经验感。质性研究的一些发现也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思路。期待未来对这一数据更加深入挖掘,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研究。

《中国医师》读后感(二):作为医师的普通人

《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针对医师这一群体进行的大型社会调查,涉及医师的各方面特征,其中包括医师的人口学特征、收入、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特别是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冲突)、同时还讨论了医师与患者的关系。书中对各类型的医师进行白描的同时还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尝试推进社会各界对医师群体的认识和理解。 大型社会调查的工作是艰辛而又难出成果的。之所以如此说,是在大量的样本收集、分析后,会得出一些类似于常识性的结论,也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精确性。比如,医师说自身的工作时间长,调查的意义不在于证明这件事,而在于明确其中的差别。大概调查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更待后来者吧。 书中提到一点,初级职称的医师所报告的组织制度制定的参与感最强,报告解释道是“敢想敢做”“有主人翁精神”,这里面并没有一些其他证据,比如访谈佐证。顺此而下,我们可不可以理解,初级职称的医师没有说“不”的权利呐。 这只是一个点,我此处想讨论的是在数据没有编造的情况下,如何反映调查客体的真实情况。真正有意义的调查不仅仅在于完整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如何反映真实。 医师虽然是作为一个整体,自有其共性,但在通过对医师群体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种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时,个性差别是极其明显的。同时这种差别也从内部延展到了医患关系以及外部的环境。引出的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固然要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但孤木难支,在倡导医者仁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对待“医师”标签背后的普通人。 “患者话语权上升和专业知识认知落差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矛盾” “市场化使传统 ‘朋友式’的医患关系模式逐步转变为‘服务者——消费者’模式” 医师的“过程导向”和患者的“结果导向”使得原本应该合作共赢的双方不断激发冲突。 冲突的本质的是在市场化浪潮中,具有公益性的医疗将走向何方?我们无法否认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以及标准化对医患双方的保护,但市场的逐利性与公益的普惠性又是有天然矛盾的,标准化也难逃手段与目标置换的命运。无论如何,救死扶伤的最终目的是没有争议的,同时也没有旁观者。

《中国医师》读后感(三):中国医师调查报告

教育、住房、医疗被称为“新三座大山”,可以说是一国之基。本书通过对医师学历、年龄、收入情况等多方面调研数据来全面、深入地剖析医师这一群体。

首先,我国医生参加工作较晚。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实习五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且越来越重视医学研究生学历。另一方面是在获取本科文凭后,医学生们还需要3年的规范化培养才能获得医师资格证。这意味着医学生比同龄人要晚几年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在各个方面都会给医学生带来影响。经调查发现,大专以下学历的医师平均工龄达到了22年以上,超过平均工龄9年。这说明了该群体医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对医师学历的要求正不断提升。此外,课题组还询问了医师的工作强度。(如图)

学历上的投入➕工作后的投入,在后面的收入调查中显得十分“可笑”。调查发现,市县两级医院医师的收入差不大,省医院医师的收入情况明显偏高,其收入中位数在7501-10000元,而市县两级总体医师收入中位数仅为5001-7500元。有些医师月收入不足5000,而他们工龄和问诊时长却是最长的。可笑的是,省级医师的中位数也并没有多高…后续很近调查发现,男性医师比女性医师更不满意收入,认为收入与付出不匹配。

对于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就地区来看,总体上投入与资源越丰富,分配就越难以均衡;就医院类型来看,专业或面向群体相对单纯的妇幼保健院和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师们对医疗资源不均衡感知度较低;就医院等级看,医院等级越高,医师们越不认为工作环境中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就医院科室看,职业病科、结核病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对这方面感知明显较高,而营养科、行政管理科和“其他”科室涉及医疗资源争夺可能性明显较低。

书中后面还提到了休假制度、市场、科技化等问题,再有就是与患者的沟通互动。医患关系问题越发严重的今日,我们彼此都应当多些尊重和了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